站内搜索:

兼善中学30余师生冒险赴延安

2022-01-04 16:06:18来源:红岩春秋杂志社


高碧春


兼善中学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于1930年在重庆北碚创办,校名初为兼善学校,是当时重庆最具影响力的中学之一。建校不久,兼善中学即成为中共地下党活动的据点。

漆鲁鱼、黄乃麦、倪雪松、李先照、刘传茀、黄世元(后名黄友凡)等一批中共党员,在兼善中学通过党的外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一所民主进步的学校,培养造就了一批“素抱爱国热忱,满怀济世大志”的进步青年。兼善中学因此赢得了“陕北公学分校”的美誉。

重庆救国会在兼善中学的进步活动

1936年6月,重庆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重庆救国会)成立。这个秘密抗日救亡团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活动。重庆救国会总干事漆鲁鱼、重庆学生救国联合会主席刘传茀等,先后三次在北碚培养积极分子,发展救国会组织,领导各界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同年秋,刘传茀吸收同乡、兼善中学学生黄世元加入重庆救国会,并指示其在北碚组织秘密学联。此时,兼善中学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抗日救国的浪潮下开展得有声有色。入冬后,兼善中学救亡运动会演出团到北碚各乡场演出,募得捐款100余元,全部汇给在绥远与日军作战的前线将士。同时,剧团还以演出募捐方式筹集经费,成立孤儿救济会,收容10多个孤儿。

1937年春,兼善中学学生刘世济经北碚《嘉陵江日报》记者周远侯介绍,与漆鲁鱼取得联系。刘世济和邓承超、杨世银、周子芹、倪雪松等于4月在兼善中学建立了重庆救国会组织,先后发展该校学生邹升禄、张咏琴、刘武义和黄桷镇民教助理罗世金等为重庆救国会成员。他们以兼善中学读书会名义进行活动,通过发表演讲、编写壁报、教唱救亡歌曲、演出街头活报剧宣传抗日,团结广大学生开展救亡运动。

这时候,黄世元回到北碚,在中国西部科学院理化研究所做练习生。刘传茀指示黄世元,把重庆救国会的活动发展到北碚去。于是,黄世元同西部科学院和兼善中学的陈治谟、王道济、杨家华、唐建中、李亚军等人组织成立业余生活社,以中国西部科学院为阵地,组织读书会、抗日形势讨论会,同时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并在1937年7月1日出版《业余生活》月刊,刊登时事评论、散文、诗歌等作品,进行抗日救国宣传。业余生活社和《业余生活》在北碚很有影响力,成为救国会在北碚的阵地。后因办刊人员相继离开北碚,《业余生活》于同年10月停刊。

在《业余生活》创刊号上,黄世元用黄军作笔名发表诗歌,吹响抗日救亡的号角:

看,太平洋的蛟龙在那里兴风作浪/海棠叶的国土上插遍了异色的旗竿/半殖民地的人民呀/都需要一苇救生的航船/剑!走出博物馆吧/又是你称雄的时候了/别说你的时代已经过去/旧日的声威并不曾消失半点/听着吧/四方之同胞都在为你歌奏凯旋。

七七事变后,兼善中学的重庆救国会成员,分批离校奔赴延安或抗日前线,如刘征鸿等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还有一些同学由郭沫若介绍,到抗日出川的刘湘部队的医院工作。 周子芹、陈子君、邹升禄等10余名学生到余礼门(第七战区军医处上校科长、一〇二后方医院院长)所在的医院服务,在江西、湖北、湖南前线帮助救治伤残官兵。1938年1月,医院迁回四川,周子芹等兼善学生被核准到延安抗大学习。另外,在北碚民众教育办事处游艺学生班学习的李维涵,在中共北碚实验区特支书记罗中典领导下,协助发行《新华日报》,承担为西部科学院支部秘密送报的任务。他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离开借读的兼善中学奔赴陕北。

抗战期间,兼善中学先后有 30余名师生冒着生命危险去了延安。

兼善中学党支部领导下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2年起就有中共党员在兼善中学任教、读书。曾任北碚特区区委书记的江浩然回忆:“兼善中学有倪雪松,他是兼善中学学生中的第一个党员。三八年秋开学后,他发展了许多外围分子入党。”

1938年,正在重庆江北治平中学就读的进步青年黄乃麦,经时任江北区委书记黄觉庵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办夜校,参加学生运动及妇女运动,组织宣传队慰问负伤战士,开展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动。他常用母亲给的钱买宣传品,也曾向组织提出去延安。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周怡和漆鲁鱼要他留在重庆工作。后为躲避国民党特务搜捕,他来到兼善中学读书,与校内其他党员共同战斗。

1938年底,兼善中学的党员有30余人。为进一步领导党在兼善中学的地下工作,1939年经北碚中心县委批准,兼善中学党支部正式成立,由具有革命斗争经验的黄乃麦担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支部成员有倪雪松、李先照等同志。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不久,校党支部成员姚登佛组织同学成立七七少年团,下设理论学习组、时事学习组、歌咏组、壁报组、宣传组以及民众夜校,以此为中心开展进步活动,吸收积极分子入党。少年团成员们自筹经费、自搬道具,步行到乡镇、县城,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兄妹开荒》等活报剧、街头剧;创办刊物《烈火》,发动学生、民众订阅《新华日报》;自编民众夜校教学内容,如编写“日本轰炸我国人民,有钱人逃命,无钱人卖命”等通俗易懂的文字教育民众。此外,他们还为前方将士募捐、募寒衣,接受抗敌委员会交来的寒衣缝制等工作。

1940年初,兼善中学学生、中共党员杨本泉、刘德彬、唐廷璐、陈万堂等发起成立突兀文艺社,分设散文、小说、诗歌、评论四个小组,办有《突兀文艺》《突兀旬刊》《突兀晚报》三种壁报,至1948年停办。近10年间,参加的学生从最初的三四十人发展到100多人,从办手写壁报、油印刊物到出版铅印的《突兀文艺》和诗文集,从一个学校书报社发展到后来有几个大中学校学生参加的进步文艺团体,突兀文艺社团结了一大批大中学生和社会上爱好文艺的有思想的青年,创作出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抗战进步文学,为重庆抗战文学乃至新中国文学作出了贡献。

兼善中学秘密党员的爱国民主活动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对各地党组织进行了疯狂搜捕和破坏,兼善中学的党组织也未能幸免。即使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隐蔽下来的党员仍坚持秘密斗争。

1948年秋,因搞学运被南开中学开除的姚澍转到兼善中学高中部十六班学习。姚澍是南开中学“六一社”核心组成员,与他直接联系的上线朱明初被捕前向他传达党组织的指示:“一旦失去联系,要独立作战,坚持斗争。”因此,他转到兼善中学后,联络思想接近的本班的郭大元、吴咏、李风远、邓明浩及其他班的孟学曾、李固贤等同学,组织成立铁藜壁报社,每月一期,刊载宣传进步思想的文章、进步书籍的评论或读书笔记等,进行舆论宣传。

1949年春,重庆爆发了四二一学生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提出“争温饱、争生存”的斗争口号。在兼善中学教师、地下党员钱云仙的指示下,铁藜社刊登相关文章进行声援。社员们将2月以来报纸上登载的有关重庆的尊师运动、争温饱运动、声援南京四一惨案的消息、宣传口号、请愿的内容等,收集整理成剪贴报,并用大红笔勾画使其醒目。同时,拟写简短的评论文章,提出“天下学生是一家,团结战斗求生存”的口号,号召全校师生团结起来,用实际行动声援南京和重庆市区同学的爱国民主运动。

当年秋天,为防止敌特破坏,兼善中学坚持留下来的13名党员发动进步教职工和学生,成立护校大队,昼夜巡逻,保护了学校财产免遭破坏。

1949年12月2日,兼善中学师生与北碚人民一道,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北碚和平解放。

 


== 附件下载==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