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刘邓出奇兵 破敌四防线

2019-12-13 10:46:05来源:红岩春秋杂志社




艾新全

 

国共双方调兵遣将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我人民解放军消灭殆尽,国民党的统治摇摇欲坠。蒋介石不甘失败,1949年4月上旬,将重庆绥靖公署升格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以张群为主任,辖川、康、滇、黔四省和重庆市。妄图以重庆为基点,以西南地区作为根据地,以待国际形势的变化,重整旗鼓。

蒋介石把防守西南的希望寄托在胡宗南、宋希濂等嫡系部队身上。增设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由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兼任,安排胡宗南部13个军约20万人以秦岭山脉为主要防线,阻止解放军由陕入川。设立川鄂湘黔边区绥靖公署,由宋希濂任主任,划归西南长官公署建制,辖钟彬第十四兵团3个军和陈克非第二十兵团2个军,加上辖区内的保安武装,共计15万人,防守于川、鄂、湘、黔四省边境,阻止解放军由川东南入川。

1949年5月23日,中央军委发出命令,指示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即率本部或全部做好进军西南的准备,而后在贺龙指挥的第一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的任务。同时,党中央、毛泽东制定了“大迂回、大包围和军政兼施、恩威并重”的战略方针,并从战略战术上对解放大西南作出全面、具体部署。

8月,解放大军乘胜向华中挺进,湖南和平解放。

蒋介石如坐针毡,由台北飞回重庆,召集蒋经国、张群、胡宗南、宋希濂等人举行会议,商量西南反共事宜。会议研究了今后我军可能的入川方向,认为川东地理复杂,交通闭塞,不利于大兵团运动,加上宋希濂集团凭险据守,而川北与陇海铁路接近,便于大部队行动,且重兵云集。据此判断我军绝不会舍近求远,迂回川东的秀山、酉阳、黔江、彭水入川,必定取道陕甘进入川境。决定既定,适当调整了兵力部署,将防守川东北的罗广文兵团向川陕边的平武、青川移动,配合胡宗南扼守川陕门户。

8月19日,刘伯承、邓小平下达了《向川黔作战基本命令》,四兵团协同四野出击广东、广西,而后由广西迂回昆明;五兵团由赣东经长沙出击贵阳;刘伯承、邓小平率三兵团主力从南京经郑州直下武汉、常德,与四野一部出击重庆;贺龙率十八兵团在川北虚张声势,佯攻秦岭,牵制胡宗南集团支援重庆。

10月下旬至11月1日,四野和二野紧密配合,相继发起鄂西战役和西南战役,在北起湖北巴东、南至贵州天柱的千里战线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鄂西、湘西和西南之敌发起强大攻势,揭开了川黔作战的序幕。

突破川鄂湘边防线

“川鄂湘边防线”是蒋介石构筑西南防线中地形最为复杂的地区。在北起湖北巴东、南至贵州天柱一线,宋希濂集团投入5个军10万人,另外还有鄂西的地主、恶霸和土匪武装,以及酉阳专署和铜仁专署的保安队计5万人。我四野以9个师的兵力,会同二野部队,对宋希濂集团发起攻击,力争歼其主力于鄂西山区。

二野和四野首长经过商讨,作出具体部署:四野50军及42军两个师与湖北省军区独立1师、2师为右路军,由湖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王宏坤指挥,以42军一部监视长江以北孙元良第十六兵团等部,主力部队先后由巴东、宜昌、秭归等地沿川鄂公路直插建始、恩施、宣恩地区;二野三兵团11军、12军和四野47军两个师为左路军,以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为指挥,由石门、大庸、永顺等地沿川湘公路及龙山、来凤一线,向咸丰、龙山、永绥攻击前进,而后向黔江、彭水、武隆方向迂回。左右两路大军,迅速突破“川鄂湘边防线”,以钳形合击之势,截断宋希濂集团向西退川、黔的通路,力争将其主力歼灭在黔江、彭水以东地区和湘鄂西山区,从而从川东南打开入川通道,直插重庆,在川南布下天罗地网。

根据部署,三兵团司令陈锡联宣布:12军从湘西石门、大庸向永绥攻击前进;11军由临澧出发,经慈利、桑植,向龙山、来凤进逼,配合友邻歼灭盘踞龙山、来凤的宋希濂118军和15军。

12军军长王近山向陈锡联建议:“12军担负突破敌人川东右翼防线,任务重,路程远。如果部队背负着粮食弹药,沿着大山进攻,敌人沿途筑有工事,一路上又要经过艰苦战斗,势必增加困难,也浪费时间。因此,我想集中全军缴获的卡车,将36师的3个团加上35师的103团,用汽车载运,突然由常德沿着川湘公路迅速进占永绥,接着出秀山、酉阳、彭水,打击敌人侧背,以协同正面进攻部队突破宋希濂的川东防线!”陈锡联表示赞同。

11月1日,我军发起川黔战役。二野第三、五兵团和四野42军、47军、50军以及湖北省军区独立1师、2师,迅疾向“大西南防线”最薄弱的地区——川黔边一线挺进。

在川湘鄂边战场,解放军右路军攻占鄂西野三关、建始、恩施后,向咸丰挺进;左路军攻占湘西龙山、永绥及川东南秀山,直指酉阳,一举突破蒋介石精心部署的川鄂边防线。左、右两路对宋希濂集团发起钳形合击。担任钳击作战的部队,从左到右(从南到北)依次为:12军、11军、47军、50军、湖北省军区独立1师和2师、42军。根据指示,各军安排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轮番进击。

12军在王近山带领下,以36师为先头部队,以车运的方式,从湘西北石门、大庸向永绥攻击前进。沿着川湘公路直插秀山、酉阳。然后兵分两路,34师继续沿川湘公路攻击,攻占川鄂孔道——黔江、彭水;36师和35师出龚滩,插向彭水、江口,攻击宋希濂集团右侧背,形成兜击之势。力争在咸丰、来凤地区形成包围圈,消灭宋希濂部。

11军由石门、临澧地区出发,31师经桑植,32师、33师和军直经大庸、永顺,正面向龙山、来凤进逼,配合友邻歼灭盘踞龙山、来凤的宋希濂118军和15军。而后向咸丰、黔江逼近,与12军形成合围。同时,协同50军3个师,湖北省军区独立1师、2师,42军155师,截阻建始、恩施、宣恩之敌西逃。

47军军长曹里怀率领139师、141师在协同11军解放大庸、桑植等地后,由永顺沿龙山、来凤,抄小路直插黔江两河口,控制川湘公路,堵截、分割西逃的宋希濂部。随后沿川湘公路进军,协助11军围歼宋希濂部。

50军3个师,湖北省军区独立1师、2师,42军155师,则由巴东、宜昌、秭归等分路直插建始、恩施、宣恩,追歼该地区之敌。

我军势如破竹,以每天40至60公里的速度向西推进。在我军强大攻势下,宋希濂部无心恋战,兵败如山倒:79军在咸丰大部被歼,122军在大庸、桑植被打残,118军主力在龙山、来凤被歼。宋希濂集团精心构筑的“川鄂湘边防线”全线崩溃。

突破乌江防线

1949年11月中旬,“川鄂湘边防线”被我军突破后,宋希濂快速集结3万余兵力,即精锐的第2军和第15军、79军、118军残部,火速调往彭水之东、西、南、北四方。上接龚滩,下抵中咀,左止郁山,沿乌(江)郁(江)层层布防,在纵横300多公里地段上,部署了川东南第二道防线——乌江防线。

宋希濂企图凭借乌江天险及武器精良,与我军决一死战。蒋介石为使宋希濂集团守住乌江防线,派出飞机配合部队作战。不仅如此,他于11月14日飞到重庆,17日委派蒋经国及随从九人,带着他给宋希濂等六名高级将领的亲笔信、手令和大批黄金,到彭水乌江西岸防线“慰劳”打气。

与敌人溃不成军相比,我军士气高昂,日夜追击。秀山、酉阳和黔江解放后,我军兵分三路向彭水进发。

左路12军从酉阳出发,经龚滩、黄家坝,直指武隆江口。龚滩,位于乌江和阿蓬江的交汇处,背山面水,地势险要,是川黔边水陆交通枢纽。其东的大岩门,危岩高耸,壁立千仞。此前,敌人一个营已从彭水赶到,并在险隘处构筑工事,居高临下地监视、封锁渡口和路口。渡口仅有的三只小船被敌人拖到对岸,控制在碉楼附近的狭小河道里,用交叉火力严密封锁。

36师108团抵达龚滩南岸后,七名懂水性的勇士主动请求过河夺船。第一次四人下水,泅水不远,就被激流、漩涡吞没。紧接着,三名勇士跃入水中,刚至江心,有两人被激流卷走。在千钧一发之际,石世喜冒着枪林弹雨,奋力渡江,终于泅到对岸,夺回一只船来。

在我军火力掩护下,部队分批登船强渡。部队穿过唯一一条通往龚滩镇的小路,摧毁敌人把守的子母碉堡,逼近龚滩镇口,却遭扼守大岩门的敌人火力封锁,造成较大伤亡。我部搭人梯,从右侧山崖攀缘,绕到背侧,发起攻击。与此同时,友邻部队从唐岩河上游下罾潭强渡成功,相互配合,攻占龚滩,撕破了乌江防线。

36师占领龚滩后,入贵州沿河县向西北插进彭水,拟迂回武隆江口(当时属彭水)断敌后路,但前锋108团在彭水朗溪乡马头山遭敌第2军伏击。激战中,36师参谋长安仲琨牺牲,成为西南战役中二野牺牲的最高将领。36师在敌众我寡、地形不利的情况下坚持战斗,后在34师、35师配合下,先后挫败尖峰岭、马头山、黄家坝、文武堂、马村坝等固守之敌。11月21日,上起万足,下至江口,乌江防线全部被我军突破,随即向白马山追击。

中路11军31师沿川湘公路进军,11月13日进入彭水,14日解放郁山,15日占领宝光寺,16日占领彭水县城。21日晨,部队强渡乌江,在县城进行了四天五夜的佯攻。其间,31师93团在磨寨、长溪等地强渡乌江,经下岩西、新岩口插至乌江西岸守敌背后。32师在当地老百姓帮助下,强渡乌江,不断追击杨家山、学坝、观音岩等地守敌,该师94团于20日在高谷渡过乌江,21日晚在江口东岸包抄歼灭敌第二军9师25团残部,俘敌680人,而后直出江口;32师另一部从共和、黄草渡过乌江向江口进军。33师渡过郁江后,沿着乌江北岸直下,该师99团于22日在中咀与敌激战后,强渡乌江,向武隆进发。

进攻彭水的右路部队47军,11月15日行至郁山后,令139师率部从郁山过江,向彭水以北的普子、太原、棣棠一线布防敌人追击,直插乌江右岸下游,断敌退路,对敌由北向彭水以西迂回。令141师率部火速向保家楼挺进,在该地选择渡口,向扼守“二峰关”的敌15军发起猛烈攻击,为后续部队过境扫清障碍。

突破乌江防线经历了大小数十次战斗,耗时近半个月。从抢占龚滩,到彭水全境解放,我军突破层层封锁,摧毁敌人多处要隘。

攻克白马山

白马山位于武隆县城西南,是川东南(今渝东南)的重要门户,宋希濂将剩余的3万兵力在白马山设下四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万家艮。这里山高坡陡,地势险要。川湘公路由东向西呈“之”字形盘旋至山顶。国民党军在“之”字拐和山顶修筑工事,布设炮兵阵地,居高临下,控制了上山公路和小道。

第二道防线——风吹岭。地处大岩断头,山峦重叠,易守难攻。公路沿线和民房住满国民党军,死守断头垭口。

第三道防线——大陆垭。山高谷狭,进口两侧有大小山头对峙,公路绕山而过,是川湘公路的要隘。国民党军在山头设有岗哨和大炮,重兵镇守山路两侧,防止解放军进击。

第四道防线——茶园。属碑垭乡的一个小村,地处川湘公路右侧半坡上。国民党军把周围的老百姓全部撵走后,在要道上设置岗哨,阻止我军从碑垭方向进攻。

同时,蒋介石急令罗广文第十五兵团到白马山一带增援。

我第11、12、47军共8万兵力投入战斗。1949年11月21日,47军141师在白马山腹部打响战斗。我军分段截击,经过了五次大的激战。

朝天望夹击战。47军141师从土坎横渡乌江后,兵分三路上白马山,一路到石垭村,一路到大陆垭,一路到茶园。11月22日拂晓,战斗在朝天望和风吹岭同时打响。经过激战,突破了两个缺口,截敌成三节,打得敌人溃不成军,狼狈逃窜。我军摧毁了敌人第二道防线,断其第一道防线,接着集中攻打野槽坝的敌人。我军两面夹击,包围圈越缩越小,敌人越挤越多,最后像鸭子下水一样滚下蓑衣岩。至此,守敌全部被歼,摧毁了敌人设在万家艮的第一道防线。

大陆垭突击战。11月21日晚,我军赶到大陆垭,派侦察班摸进大山林。摸清敌情后,深夜占领要地,埋伏兵力。22日天刚亮,战斗打响,敌哨兵被歼,敌军大乱。埋伏的解放军一齐冲锋,猛击两边逃敌,敌军大部被俘,第三道防线被彻底摧毁。

茶园袭击战。11月21日晚,到茶园的解放军绕过敌人岗哨,抢占了三个山头。22日晨,战斗打响,黑煞庙的敌军被我军钳住。茶园的敌军见势不妙,拼命往公路上逃窜,遭我军猛击,大部被俘。敌八九辆汽车企图沿公路逃跑,被解放军击中轮胎,车上官兵全部被擒。至此,敌人的第四道防线被彻底摧毁。

豹崖围歼战。国民党军四道防线被摧毁后,残部溃退到白果坪、袁家槽、豹崖一带紧急布防。罗广文部奉命前来支援,企图挽回败局。我11军、12军主力从车盘洞出发,沿川湘公路赶到豹崖围歼残敌。23日黎明,47军141师先头部队迅速占领白果坪道班后侧四个山头。天一亮,战斗打响,敌军在枪炮声中惊醒,乱成一团,向豹崖方向逃窜。我军乘胜追击,占领了袁家槽后面的制高点。11军、12军主力赶到阵地,一部控制袁家槽左侧,一部经天尺坪下茅风岩,迂回截击,把宋希濂、罗广文残部围困在袁家槽坝内,形成夹击之势,歼敌两个团。其余敌人退至凉水垭口、手爬岩一带顽抗。我军取小道抢占手爬岩,两面夹击,敌军大部从山沟下逃窜。

黑大桥阻击战。11月23日,天刚亮,罗广文108军24师从铁佛寺沿公路赶来增援。我军从马颈子和岩咀两路夹击,击毙击伤部分敌人援军。敌人被迫退回铁佛寺,沿川湘公路向南川方向回撤。上午9点,宋希濂命令川湘鄂边区军政干部学校的教导总队准备迎击,其余队伍开往南川待命。中午,宋希濂带领残部溃逃南川。下午,我11军、12军乘胜向南川追击。至此,白马山战斗胜利结束。

白马山战斗从11月21日开始至23日结束,历时三天两夜。歼灭国民党军3000多人、俘虏1.2万人,缴获战马600多匹、粮船20余只。

突破江南防线

白马山一仗后,在刘邓首长指挥下,我11军、12军和47军协同作战,在南川冷水、涪陵龙潭等地歼敌3万余人后,解放了南川、綦江、江津等地,对重庆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南温泉是国民党军队拱卫重庆的战略要地。这里群山交错,地势险要,回环的山岭构成重庆江南的天然屏障。其东南面的建文峰是群山之巅,它与打鼓坪山脉之间的峡谷,正是花溪河上游的虎啸口瀑布,而沿河以南的傍山险道,是南川直达重庆的必经之路。敌人在南温泉一带布置重兵,有彭斌的内二警总队、罗启彤的361师和罗广文兵团的44军,以及胡宗南的“天下第一军”167师。

1949年11月26日,我12军35师103团从南川神童坝抄小路,经巴县(今巴南区)界石,神速来到南温泉,与防守的胡宗南167师遭遇,打响了解放重庆的外围战斗。

建文峰是南温泉最高峰,对我军威胁最大。我军几次从南、北两侧小高地向峰顶进击,因敌猛烈火力阻拦,无法前进。天黑后,地下党派人送来南温泉地形草图,并介绍敌兵力部署情况。从草图上看,建文峰北瞰野猪窝,西控南温泉正街,位置十分重要。从敌我态势看,如果我军控制了建文峰,虎啸口阵地前就有了一座高大屏障。团指挥所立即制定进攻方案,决定夜袭建文峰。这一方案迅速奏效。

占领建文峰后,战场形势大变,我方处于有利地位,敌人极为恐慌。11月27日拂晓,成营的敌人发起冲锋,企图夺回建文峰。我军坚守阵地,英勇反击,打退一批又一批敌人。敌数十门火炮向我阵地狂轰滥炸,建文峰上硝烟弥漫,树断草燃。战斗中,我军伤亡较大。指挥员迅速派出预备队,从正面和侧面夹击敌人,打得敌人鬼哭狼嚎,上下逃命。

南温泉战斗自11月26日下午3点打响,至28日晚11点撤出,历时56个小时。是役,重创守敌在重庆的“江南防线”,为我军主力解放重庆赢得了时间。

11月30日,我47军141师423团乘小火轮从广阳坝直驶江北青草坝,在朝天门上岸后分数路向市区猛插,直指精神堡垒(今解放碑)、小什字。11军31师93团从李家沱渡过长江,占领大坪和浮图关制高点,到上清寺后向沙坪坝开进。11军32师95团从铜元局渡口,乘两艘火轮和一些木船,分批渡过长江,经两路口,进占国民党空军司令部、国防部和总统府,占领复兴关(浮图关)一线。至此,重庆宣告解放。

来源:《红岩春秋》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