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讲红色故事 讲革命精神|刘伯承:意志如钢的“军神”

2019-11-15 10:21:41来源:


 

“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一代名将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关羽的意志力让人惊叹。但《三国演义》毕竟是文学作品,难免有虚构的成分。然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刘伯承元帅,却在重庆留下了一段比“刮骨疗毒”更加惊人的真实故事,并因此被誉为“军神”。

1915年12月底,袁世凯公然宣布复辟帝制。为保卫辛亥革命成果,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组织中华革命军,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斗争。1916年初,刘伯承奉孙中山之命回到四川,组织武装起义。3月20日,为响应云南护国军入川,刘伯承指挥川东护国军第四支队在丰都与北洋军阀部队激战。敌军人数是救国军数倍,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刘伯承奋勇当先,亲临第一线指挥。不幸的是,在攻打城门时,遭到敌人疯狂射击,刘伯承连中两弹,一颗擦过颅顶,另一颗击中右侧太阳穴,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

当刘伯承从昏迷中苏醒,发现自己躺在死人堆里。他感到身体难以动弹,又闭上了眼。天色渐渐暗下来,四周寂静无声。几位护国军士兵在乱尸中找到了他,抬进城里邮局内休息,又敷了些草药,进行了简单救治。

重庆北洋军阀当局在各地张贴榜文,悬赏捉拿刘伯承。刘伯承在涪陵隐蔽了一个多月。几经波折,等到对革命党人的清查逐渐松弛下来,他才秘密来到重庆治疗,藏匿在王尔常兄弟家。如此重伤,即使痊愈,也必然将留下终身残疾。有人好意劝刘伯承弃军从商,图个安定的生活。刘伯承昂然回答:“道路既已择定,当百折而不回!”

由于早期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刘伯承的眼伤日益恶化,如果不尽快动手术剔除眼眶内的腐肉,后果难以想象。经过多方打听,在重庆临江门找到一家私人诊所。主持诊所的沃大夫,是一位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军医,经验丰富,手术精湛。但这位医生很有个性,遇到伤病员畏痛呼喊,便十分鄙夷,甚至冷嘲热讽,让人下不了台。

经过仔细检查,沃大夫发现他的伤势十分严重。而眼眶这个位置,由于内部的血管、神经都非常复杂,手术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沃大夫经过深思熟虑,慎重提出了手术方案:先去除腐肉,施行全身麻醉,做好输血、输氧等急救准备;等眼部伤口愈合后,再安装假眼。

手术前一天下午,沃大夫来到病房。刘伯承问沃大夫:“打了麻醉药,以后对大脑神经功能是否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沃大夫感到风险极大、没有把握,沉吟不答。刘伯承明白了,经过深思,他恳切地向沃大夫提出:“我以后还要工作,这次手术就不用麻醉了!”听了刘伯承的要求,这位见多识广的军医大吃一惊,连声嚷道:“啊!不行!绝对不行!不麻醉?简直是异想天开!这种手术我是不敢做的。万一发生了意外怎么办?我的诊所以后还开不开?”

见医生不肯冒险,刘伯承再次坚定而恳切地说道:“沃大夫,请您放心好了。不管发生什么意外,我不会要您承担任何责任。”

 沃大夫仍然连连耸肩,摇头说道:“真的吗?真叫人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即使我敢做,你也受不了!”。

刘伯承采用激将法,说道:“敢不敢做,是看你有没有胆量;受不受得了,是看我能不能忍耐。让我们两个人来比赛一下,你们西方人受不了的,我们中国人未必受不了。”

沃克大夫觉得,这个病人真有点无理取闹。这事太棘手了,不但关系到刘伯承的生命,也关系到诊所的声誉啊!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要是手术失败,在重庆还怎么立足?

正在僵持之际,刘伯承的三弟刘叔禹来看望他。刘伯承忙喊道:“老三,你来得正好!你记住,这次沃大夫给我做眼睛手术,是我一再要求不用麻醉的。不管发生什么事,全部由我本人负责,与沃大夫没有任何关系。”刘叔禹点头答应了。沃大夫想了一想,做出了让步:“刘先生,不全身麻醉,就局部麻醉吧。不然,你会痛得受不了的。”

“不用!一点都不用。”刘伯承的态度坚决得近乎于固执。沃大夫不知该说什么好,他长长叹了口气,对刘伯承说:“究竟用不用麻醉,你我都再好好地想一想,好吗?”出于对沃大夫的尊重,刘伯承只得含糊地回答:“好吧,再想想。”沃大夫走到病房门口,又回过头来招呼刘叔禹:“先生,请你出来一下。”

过了很久,刘叔禹才回到病房。刘伯承一见他便迫不急待地问:“老三,沃大夫怎么说?”“大哥,我求求你,就听大夫的劝吧!就算是打麻药对脑神经有影响,但不打麻药的后果,你考虑过吗?万一出现意外,会要了你的命啊!”刘叔禹近乎恳求地说道。

“老三!你我同胞兄弟,难道还不了解我吗?”刘叔禹话音未落,就被刘伯承挡了回去。“你们的好心我是完全理解的,不用麻醉做手术当然痛苦,风险也很大。但是,用了麻醉药,对一个人的大脑神经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影响。沃大夫自己也不敢否认。老三,你想过没有,要是我这次因为麻醉损伤了脑神经,失去了思维能力,成为一个废人,再不能报效国家——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简直是生不如死嘛!”

 刘伯承越说越激动,两鬓和鼻尖都冒出了汗珠。看到这一切,刘叔禹心里难过极了,他劝道:“大哥,你不要生气……只是……那恐怕太痛了吧?你能挺得住吗?”

“俗话说得好,长痛不如短痛嘛!”说着,刘伯承斩钉截铁地吩咐:“老三,你去向沃大夫好好说说,请他千万不要给我用麻醉药。他如果一定要坚持,我只好转到别的地方去治疗了。”

对于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刘叔禹实在是太了解了。只要是他下定的决心,任何力量也动摇不了。他只得顺从地去找沃大夫,原原本本地转达了刘伯承的要求。

沃大夫被刘伯承的决心打动了。手术前,他来到病房对刘伯承说:“我从欧洲到亚洲,为白种人、黄种人做过成百上千例手术,像刘先生这样手术不用麻醉的,我还从来没遇到过。”听沃大夫的口气,他显然还有几分犹豫。

“沃大夫,那就请你在我这个中国人身上做一次试验吧!”刘伯承坦然地回应道。说完,便走进了手术室。

沃克医生换上手术服,拿起手术刀,小心翼翼地说:“我先给你清除腐肉。”刘伯承点点头。沃克医生说着,在他眼部划了一刀。刘伯承猛然震动了一下,他感到剧烈疼痛,不由得狠狠地咬住了手帕,捏着床单的手上暴起了青筋。

“可以吗?”沃克医生担心地问。这时,他的心也不由得有些颤抖起来——他可从来没做过这样的手术啊!刘伯承微笑了一下,镇定地说:可以,你继续吧!”

沃克医生不禁开始佩服眼前这个年轻人。因为耽误了许多日子,他的伤口已经溃烂发炎,被擦伤的眼球必须摘除。沃克医生紧皱眉头,不敢有丝毫的闪失。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刘伯承紧紧地咬着手帕,捏紧床单,一声不吭,浑身汗如雨下;沃克医生的额头也沁出了又细又密的汗珠,他忍不住轻声地说:“刘先生,如果难以忍受,可以叫出来,会好受点。”

 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在场陪同刘伯承的亲友,都扭过头去不忍直视。刘伯承的双手死死地捏住手术台的木脚。他强忍着钻心的疼痛,牙关咬得紧紧的,汗水从额头、鼻梁和全身的每个毛孔里冒出来,透过身上的衣服,把铺在手术台上的垫子都浸湿了。在长达两三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刘伯承硬是一声也没有吭。

手术终于顺利完成了。不知是疲劳还是紧张,沃大夫觉得自己差点虚脱了。他完全被这个年轻人所折服,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这笑容里有欣慰,更有敬佩:“刘先生,我真担心你会晕死过去!”

刘伯承带着疲惫的微笑说:“怎么会呢?我一直在数你下了多少刀呢。”

沃大夫惊呆了:“是吗?多少刀?”

“72刀。”

听完刘伯承的话,沃大夫失声叫道:“上帝啊!您哪里是人,分明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他激动得双手都有点颤抖:“佩服!佩服啊!我由衷地佩服刘先生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1978年,当时在手术现场陪伴的王尔常先生写下关于刘伯承元帅的回忆文章,对刘帅的英雄气概仍然叹服不已:“昔华佗之疗关羽也,服以全身麻醉之“麻沸散”,仅施刀于臂耳。将军两次疗伤,余皆亲侍左右,目睹其沉雄坚毅,令西医瞠目,军国主义者咋舌,非超关羽千百倍乎?”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治疗,刘伯承的眼伤痊愈了。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和沃大夫成了相互信任的朋友。临别时,他坦率地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了大夫,毫不犹豫地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

刘伯承的气魄,彻底征服了沃大夫这位个性鲜明的德国军医。从此,他一有机会,便会向人提起这次难忘的经历,他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这个刘伯承,不仅是个标准的军人,而且简直可以说是个军神!”。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有信仰的人,必然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就能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今天,我们要学习刘伯承同志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磨炼钢铁般的意志,克服一切内外困难,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迈进。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