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群众团体的建立和作用

2017-06-02 13:35:33来源:重庆党史网

 

根据党在城市中要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从1950年起,市委、市政府以工人工作为中心,积极筹组各类群团组织,使之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工会。重庆作为大西南的工业重镇,拥有基础较雄厚的工业和数量众多的工人。党一贯重视重庆的工会工作。早在二野组建西南服务团时就成立了有400多人的工会大队,重庆市军管会也成立了工会筹备小组,筹组了重庆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重庆解放后开展工会工作做好了组织准备。1949122日,重庆解放后的第三天就成立了重庆市工会筹备组,并派出10个工作组到各区、各厂矿发动群众开展工作。129日,重庆市第一次产业工人代表会召开,推选了市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到1225日,全市已有40个重点工厂建立了工人代表会。27日,以李震为主任委员的市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从1950年开始,普遍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陆续成立了10多个产业工会(或筹委会、筹备组)。1950年底,全市25万工人已基本组织起来,有将近半数参加了工会组织,10多万产业工人有80%成为工会会员。市总工会筹委会于1951327日召开了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以王维纲为主席的重庆市总工会。到1952年底,全市共建立了23个产业工会(其中5个是西南区的产业工会),6个区工会办事处,1230个基层工会组织。

市总工会从解放后建立筹委会起,就一直把组织职工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中心任务。194912月市总工会筹委会一成立,就及时提出“面向生产”的口号,动员职工“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重庆而奋斗”。市工会筹委会派出的工作组深入工矿企事业单位,发动工人组建工会,组织职工协助政府参与接管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抢修被破坏的设备,开展献纳器材运动,千方百计克服原材料和燃料严重缺乏的困难,尽快恢复生产。私营企业工会积极团结资方,加强劳资协商,配合搞好生产。1950年,市总工会为贯彻全总六届五次常委会关于工会工作面向生产的决议,组织职工签订集体合同,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运动。19511月,东北第五机器厂马恒昌小组提出5项竞赛条件,向全国职工发起挑战。重庆各行业职工广泛应战,形成解放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爱国主义竞赛热潮。全市涌现了马恒昌式小组283个和大批先进个人。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维护工人的切身利益,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和文化水平,逐步改善工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是解放初期工会工作的着力点。19513月召开的全市第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把深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反特斗争和发展生产作为工会的中心任务。结合中心工作,工会通过成立工人俱乐部、图书馆,组织工人读报、收听广播,引导工人参加政治学习和娱乐活动。工会在大力组织职工恢复发展生产的同时,还尽可能地改善职工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多给职工办实事。市总工会组织121个单位的8.2万人参加劳动保险,国营厂矿进行保安大检查,女工占多数的纺织行业等单位重视女工就医和子女入托问题。在1952年内,全市有12万职工享受劳保待遇,100多个单位订立了劳动保险条例,进行了工资改革,实行八级工资制,工人工资普遍比解放前提高50%~118%。为了改善工人居住条件,工会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于1952年和1953年修建了第一批工人住宅。到1953年底,在大溪沟、沙坪坝和小龙坎共建成工人住宅302241套,从此各地的工人住宅陆续修建起来。为了满足职工对学文化、学技术的迫切要求,各级工会普遍举办业余学校。1952年,全市职工在文化学校学习的人数达到10.1万人,占青壮年职工的44.92%;扫盲9.5万多人,达到小学程度的有5800多人,达到初中程度的有100多人。在人民政府和企业大力支持下,市总工会修建了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不少产业、区县工会和基层工会纷纷兴办了一批工人俱乐部、电影院。职工群众从解放初期的实际生活和切身体验中,感到工会的确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为群众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从而更加信赖工会,真正把工会当成自己的家,把工会干部当成热心为工人办事的亲人。从市总工会到各地基层工会,到处都可以看到由工人赠送的“工人之家”的牌匾。

农会。重庆属于晚解放地区,新政权建立后,干部缺口很大,县级以下的农村基层政权实际上还掌握在伪乡、保长手里。195053日,重庆市委召开第一次郊区工作会议,发出《关于郊区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了对郊区农民工作的方针:肃清匪特,安定社会秩序,保卫农民生产,并有计划地组织与领导农民搞好生产,建立与健全农会组织,为土改准备条件。525日至28日,重庆市第一届农民代表会议召开,讨论通过了《重庆市农民协会组织章程(草案)》,选出了由陈筹任主任委员、由41人组成的重庆市农民协会筹委会。随后市郊各区县都经过农民代表会议建立了农民协会筹委会,并统一和整理了一些分散的农民群众组织,这就在农民协会的领导之下初步建立了农会的组织。1951214日至16日,在重庆市第二届农代会上,正式成立了以陈筹为主席的重庆市农民协会。市郊各区县亦在土改过程中先后正式成立了农民协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规定,“农民协会是实行土地改革的合法执行机关”。

各地农民协会建立后,由于缺乏深入的组织教育工作,走群众路线不够,很多地主、富农、退伍伪军官、狗腿子和二流子混入农会,有的还坐上了农会的领导位置,因此造成农会组织严重不纯。在减租退押清匪反霸运动的准备过程中,各级党委对农会组织进行了初步整顿。一方面组织会员学习有关政策,另一方面重点整顿领导成分,清洗不纯分子。对出身成分好,本人犯有错误的农会干部、会员,则采取撤职、暂停活动或保留会籍、以观后效等措施。同时,大量吸收贫苦农民加入农会,并开始整编乡、保地方武装,实行“枪换肩”,组织人民武装自卫队。通过整顿,初步纯洁了农会领导成分,增强了战斗能力,为减租退押清匪反霸运动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经过减租退押清匪反霸运动中的初步整顿,农会组织不纯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比较突出。据统计,最差的村占25%,一般的村占40%,好的村只占35%。土改中,各级党委进一步对农会组织进行了整顿。主要是进一步发动农民学习农会组织章程,从下而上的(主要是村、乡)审查农会组织,清理自己的阵营,清洗了投机分子与地主富农的代理人,将运动中出现的贫雇农积极分子选入农会领导机构,使贫雇农掌握了农会领导权,确立了贫雇农的领导优势,确保土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青年团。重庆团的工作一直很活跃,有较好的基础。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共南方局专设青年工作机构,一批党的外围组织均以青年为主开展活动。解放以后,西南局根据西南地区社会历史的复杂情况,提出“先发展团的组织,后发展党的组织”的新区党的组织工作方针。这就决定了西南地区青年团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19491212日,重庆市军管会、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了大中学生代表座谈会,刘伯承在会上赞扬青年人旺盛的革命斗志,鼓励他们为新重庆的建设贡献力量。19501月,成立了由陈锡联(3月以后由康乃尔接任)任书记的重庆市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作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在重庆市委和上级团委领导下,建立团组织、发展团员,团结广大青年参加新民主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发挥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生力军的作用。解放初,团市工委成立后,把组织青年协助接管、复工复课、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作为工作方针。利用寒假开办“寒假训练班”,培训学生积极分子,吸纳了一批青年加入团组织。以这批团员为基础,各大中学校团的工作陆续开展起来。54日,团重庆市工委组织召开全市学生代表大会,正式成立重庆市学生联合会,标志着学生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1950724日,青年团西南工委、重庆市工委、市学联与文教部门联合举办了为期一个半月的“青年暑期学园”,1.2万多名大中专学生参加了不同层次的学习。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亲自给学员作报告,这期学园发展新团员1313名。1950年底,全市共有团员1万余人,团支部431个。至19534月青年团重庆市第一届代表大会召开时,全市共有团员4.95万余人,本次大会选举产生了青年团重庆市第一届委员会,曾德林当选为书记。

团组织建立后,迅速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发挥生力军和助手的作用。1950年,团市工委发动3万多大中学生参加庆祝重庆解放大游行,发动2万多青年学生走上街头,开展禁用银元的宣传活动。其后在军管会金融部的领导下,组织4个禁用银元宣传队分赴江津白沙镇、合川、涪陵、长寿等地作宣传。组织各种报告会400余次,出版团的机关刊物《青年生活》周刊、《重庆团讯》等10万多份。1951年,重庆主城第一区4000多名学生在区党委统一领导下编成4个大队,深入街道对市民开展时事、反特、拥军、拥政、禁烟、禁毒的宣传。团市工委抽调30多名团员到212429兵工厂,豫丰、沙市、渝新、裕华等纱厂组织成立报刊阅读组,有2500多名工人参加阅读组活动;团市工委组织500多大中学生到各区协助土地改革工作。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后,团市工委积极动员组织全市青少年开展订立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三大爱国运动,全市2万多学生参加了抗美援朝宣传。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团市工委也积极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完成党交给团的任务。

妇联。重庆解放后,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和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束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与全市人民一道建设新重庆。19491216日,重庆市军管会、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召开了重庆市妇女界代表座谈会,经到会代表民主推选产生了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的任务是团结各民族各阶层的妇女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及生产建设事业,努力解除长久以来束缚妇女的封建枷锁,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利,实现妇女解放男女平等。

 培训妇女骨干是组织起来的首要一步。市妇联筹委会建立后,立即把培训妇女干部,提高妇女干部素质列入妇女工作的重要日程。1950年,市妇联筹委会举办第一期新教育培训班,培训妇女骨干90多人。1951年,市妇联在全市举办了58个不同内容的妇女干部短期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妇女积极分子共9900多人。同年还培训不脱产的基层妇女干部3.77万人。1951年,全市共有172.3万名妇女通过妇代会形式组织起来了。39日,重庆市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以李蕴华为主席的市民主妇女联合会。大会总结了过去一年多来的工作,明确提出以深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协助人民政府肃清匪特、建立健全妇女组织为今后的任务。

在重庆市委和市妇联的领导下,妇女工作卓有成效地推进。194912月,市妇联筹委会根据全国妇联“以发动和组织妇女参加生产为中心”的妇女工作方针和市人民政府“恢复与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组织发动广大妇女配合接管、民主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投入工厂商店的生产恢复与建设中。1950年,市妇联筹委会生产部以分散的生产小组和组织合作社的形式,将工人职员家属、军烈属、街道家庭妇女共10万人组织起来参加各行各业的生产劳动。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妇女们一边积极生产,一边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支援前方。重庆妇女界向志愿军捐献了“重庆妇女”号、“重庆工人”号、“巴县农妇”号共3架飞机和5万双军鞋。通过生产建设和社会活动的锻炼,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在市、区级的各界人民代表中,妇女占18%。到1952年,市组建的市协商委员会共37名委员中妇女委员有4人,占10.8%;市政府30名委员中妇女委员占3.3%。在郊区农村374名乡政府委员中妇女委员79人,占21.2%;在3060名乡人民代表中女代表有1015人,占33%。此外,还有女乡长6人,女村长28人。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