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巫山县拨乱反正

2017-05-16 09:44:03来源:重庆党史网

 

中共巫山县委党史研究室

 

1966-197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卷中国大地,巫山这偏僻的山乡也未能幸免。一度时期,极“左”思潮盛行,形而上学猖獗,社会一片混乱。十年间,巫山县经济停滞不前;文物古迹以及传统文化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公、检、法被砸,社会主义法制亦不复存在;冤假错案不计其数。巫山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遭受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7610月,“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正式结束。但极左思潮仍在蔓延,“两个凡是”思想的桎梏,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在总体上受到严重的阻挠。拨乱反正势在必行。

一、解放思想,抓四化建设

1978511日,《光明日报》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巫山县认真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学习、讨论工作。划清真假高举的界限,破除“两个凡是”,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各级都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四化建设,改变了过去一个劲地搞阶级斗争的错误作法。

1979913-30日,中共巫山县委召开第一期“真理标准问题”的学习讨论会。县、区、副区级以上领导干部77人参加会议。学习讨论会以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总结经验,分清是非,统一思想为指导思想。认真学习了毛泽东的《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有关文件以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有关材料。讨论了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划清真假高举的界限,我国现阶段的阶级状况、阶级斗争的特点以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切实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三个专题。1979年下半年,全县深入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补课。举办真理标准的学习班20期,从领导到一般干部有3500多人参加了学习讨论。学员普遍反映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路线教育,被林彪、“四人帮”颠倒了的许多大是大非问题得到澄清,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怎样正确对待革命领袖和怎样区分真假高举的问题,怎样估价当前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问题,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等。

19781218-22日,我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三中全会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宜于社会主义的口号,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革”中和以前的左倾错误,从而结束了1976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全会做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中共巫山县委(以下简称县委)和县属机关各单位党支部对学习三中全会精神十分重视,迅速在全县开展了端正干部思想认识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在公报发表的第二天上午,在家的县委常委讨论研究了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三中全会精神的意见。首先将省委办公厅和地委宣传部关于学习公报的电话通知立即传到各区。接着又召开各部、局长会议,对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传达讨论。随后宣传部又召开城区学习辅导员会议,交流了学习情况。197921016日,中共巫山县委、巫山县革命委员会召开1978年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会上传达了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四川省三次党代会议精神,听取了县委关于“总结经验,乘胜前进,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会议结合巫山实际着重讨论了全县工作中心转移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问题,安排布置了农业、落实政策等几项主要工作。会议实事求是地回顾了巫山过去的工作,总结了经验教训,提高了认识。会议一致认为,实现思想转变,是巫山改变落后面貌、跨入先进行列,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的关键,是巫山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状态,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会议决定,在原有基础上再集中两个月时间,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然后转入经常性学习。会议要求各单位在学习、动员、宣传中,要以三中全会公报为纲,以工作重点转移为中心,抓住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这两个环节。着重宣传讨论五个问题:一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意义;二是必须把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生产搞上去;三是要很好地解决遗留问题,加快落实政策的步伐;四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僵化和半僵化状态;五是健全党内外的民主活动,加强法制建设。

为了把学习宣传引向深入,把注意力引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共巫山县委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作报告;从19791月以来,全县各区、社干部群众掀起了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热潮。县委宣传部在全县开展理论学习,组织了重点转移专题讲座,刊登一些有关全县经济建设方面的动态、典型经验和探讨性文章;同时还以公社为单位培训了宣传员和学习辅导员,订购川报印发的《党的工作重点转移》讲话材料发至各生产队;分片包干进行动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宣传,但不允许搞花架子;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各级党委亲自抓,统一布置和检查,抓住典型,针对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进行讲解和辅导。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实际,解决好当前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理论组的同志还连续写出了“转移小议”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等宣传资料,被《四川日报》、《四川农民报》和《万县日报》连续刊载。各区乡也召开三干会或群众大会,宣讲公报精神,围绕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讨论如何把把农业搞上去的问题。由村干部带队逐户宣传,基本做到家喻户晓,基层干部发扬民主,以身作则,带头大干,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小春播种进度提前完成。县级各单位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农业战线的同志联系实际讨论重点转移问题,认识到只有通过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来增加农业收入;财贸战线的职工按照重点转移的要求,决定把降低成本的好处基本上给农民,加强对农贸供应的经营管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工交战线的职工,根据重点转移的要求,打算在技术革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解决扭亏增盈上下功夫;学大庆先进企业印刷厂党支部利用停电三天,集中时间学习公报,并结合本厂实际,发动职工献计献策,讨论了适应重点转移的三条措施:一是革新技术;二是厂社挂钩;三是到外地接洽业务来提高工作效率。

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纠正两种错误思潮。1979年春天出现了两种错误思潮:一种认为三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偏了”,解放思想是“右倾”“过头了”。另一种认为三中全会精神还不过瘾,要更多的“民主”、“自由”,不要党的领导。此外还有一种人认为三中全会精神是“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收”把二者对立起来。针对这些,县委及时拟出了学习邓小平在中央理论务虚会上讲话的思考题,发到基层党支部,同时还举办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搞好四化建设”的专题广播讲座;在9月份,召开了全县理论工作座谈会,大家联系实际,列举大量事实,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党的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深入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完全一致的,是统一的。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增强大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坚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全县党员干部群众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联系实际,总结经验,统一思想认识。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框框,进一步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来,同心同德,聚精会神搞四化建设,改变巫山面貌,建设新巫山。从而确保了巫山拨乱反正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党的工作重点转移战略决策的实施。

二、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

“文革”结束后,在揭批查运动的同时,中共巫山县委开始纠正冤假错案,落实政策。但是,由于多年来“左”的影响,全县落实政策工作进展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按照全会关于解决“文革”中和以前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则,巫山在抓革命经济建设的同时,狠抓揭批“四人帮”和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工作。面对思想混乱、组织乱、社会生活乱的状况,县委领导多次开会讨论认为:治乱必须首先搞好揭批查“四人帮”罪行,摧毁其帮派体系,查清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清除领导班子中思想路线不端正的人,才能打开局面,实现安定团结,顺利开展工作。揭批“四人帮”运动一开始,县委采取小整顿的方式,经地委批准,在全县点名批判巫山资产阶级帮派体系代理人、县委常委副主任马玉升追随“四人帮”篡党夺权的罪行,全县对7名帮派骨干点名批判。接着在全县开展“三大讲”,进行“十批判”,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传达贯彻,不断地解放思想、冲破禁区。中共巫山县委遵照中央和万县地委的指示,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从1979年春至1986年底,全县对历次运动涉及的干部政策问题和政治、刑事案件,分别由组织、政法、统战等部门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复查,彻底平反“文革”中的冤假错案及“文革”前的历史遗留问题,有步骤地对“反右派”、“反右倾”、“四清”运动中的案件进行了复查,积极慎重地解决了地下党的历史遗留问题,一大批干部的政策得到了落实。县委从思想认识上着手,利用各种大、小会议,广泛进行落实政策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变阻力为动力。通过反复学习、讨论,使大家深刻认识到:落实政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是发展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重要措施,是恢复发扬党的实事求是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内容及实际行动。1979219日,县委召开落实政策三干会议,会议提出:加强领导,充实力量,集中力量妥善解决“文革”中及以前的冤假错案。从此,在全县拉开了大规模落实政策的序幕。

中共巫山县委重视落实政策工作,并将它列入了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为切实加强领导,1979120日,成立了“中共巫山县委落实政策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中共巫山县委落实政策办公室(以下简称县落办室),并于212日启用印章。各区(镇)委、县级各大口、局、行、院相应成立了落实政策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分别由一位负责同志挂帅,或由一位副书记专管。各大口办公室人员:农村7人,工交9人,财贸10人,文卫18人,计委6人,党政11人;各区(镇)委落办室一般67人。全县抽出复查落实政策的干部最多时有445人,其中县级6人,局级36人,一般干部403人,由于工作变动等原因,县委对领导小组进行过4次调整和充实。在平反冤假错案过程中,为了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县委规定各单位有处理人民来信来访的责任,设立接待室。县委建立常委“接待日”制度。为了切实做好平反冤假错工作,县委于1977年连续发出一系列有关文件。

县委落实政策的组织建立后,在解决每个时期的案件时,都掌握有代表性的案件,在改正错划右派时,首先选择了在反右派斗争中影响较大的两位地管干部为例,报地委改正后,及时召开县级机关干部大会,宣布这两位同志属错划右派分子,给以改正,恢复名誉。普遍反映良好,对工作的顺利进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由领导带队深入基层,摸出经验,全县推广。1979年落实政策全面铺开,1月成立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筹备组委员会,开始甄别复查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党纪及刑事处分的案件。本着“全错全纠,部分错部分纠”的原则,1979年全县纠正了4984人的冤假错案,改正了右派152人,并安排了工作,甄别了“反右倾”的问题,解决了“四清”中的一些老案。

1980年初,在复查验收落实农村基层干部政策时,县委领导小组在官渡公社搞试点,各区负责落实政策的同志参加,边复查、边验收、边培训,使全县落实农村基层干部政策验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据同年521日统计,全县复查验收结果是全县64个公社,564个大队,4367个生产队,基层干部14445人,大队2356人,生产队12089人,被处理干部3900人,开除党籍人数320人,刑事处分140人。“反右派”中341人,“反右倾”中1047人,“四清”中549人,“文革”中1577人,其他386人。列入复查3343人。已复查3321人,占99.3%,全错全纠2137人,部分纠587人,维持原结论597人,恢复党籍57人,撤销刑事处分50人,重新安排工作658人。复查中发现的问题:遗漏203人,解决186人;定性不准36人,已纠正32人;证据不足25人,已解决23人;手续不完备80人,已完备77人。

1981922日,县里召开落实政策验收试点工作会议,抽调22名干部,于925日至1010日在粮食局验收。验收试点结束后,发现财贸口问题多、难度大,抽调30人突击,实行“四定”责任制:定人员、定案件数量、定质量、定结案时间。部领导亲自参与办案,半年时间结束了430件,其中供销系统结案270件。19823月,又组织各大口的领导和办公室的同志到农林口检查验收,在摸索经验的基础上,然后分口交叉验收。

对于落实宗教房产和议定巫山县伪自卫大队投诚等重大问题,由县委常委会议议决;对于疑难案件,由县分管落实政策的县委副书记亲自召开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会议,宣传政策,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当场拍板,付诸实施,做到了常议常抓,有议有决。

在落实政策程序和方法上,首先组织力量开展四查:一查组织人事部门历年对党政干部行政处分的名册,二查县纪委历年对党员干部党纪处分的名册;三查县档案馆的历史资料、受处分花名册和有关文件;四查各单位权限内受各种处分批判斗争人员名单。将任务分到各口,复查时以原处理单位为主,同样实行“四定”责任制,由专案人员负责,一包到底。经过复查的案件,写出复查报告,附上复查呈批表,提出初步意见,报各大口审查后,交县落办室审理,再提请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统一审批,做出处理意见以后,由县落办室具体办理上报或批复手续。一旦发现结论粗糙,定性不准的现象,领导小组及时进行研究,具体帮助改进,并部署各大口一定要保证质量,要求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材料齐全,手续完备,不留尾巴,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在落实政策过程中,要求专案人员,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实事为依据,以政策为准绳”。做到认定有据,否定有理,全错全纠,部分错部分纠,不错不纠。该落实的决不漏掉一人,不该落实的,一个也不能改。对无理要求的决不姑息迁就。对每个案件的结论,均持慎重态度,少数案件,领导小组经四、五次研究,才做出结论。在落实政策进程中,县委领导一直很重视来信来访工作,几个书记及常委亲自接待来信来访者,回答问题,讲解政策,批示信件。县落办室有专人搞接待,联系反映情况,处理信件,宣传解释政策。据1981122日统计,三年中申诉的2378人,来信3835件,不属落实政策范围的804人,按政策当面或函复本人。属县法院的97件,及时转到原处理单位复查,需要复查的1477人,已复查1381件,全错全纠947件,部分纠86件,维持原结论 348人,基本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

平反“文革”中的冤假错案。“文革”期间,颠倒是非,因此极左的搞法到处泛滥,造成大批冤假错案。1979219日,县委召开了落实政策三干会议,会议提出:加强领导,充实力量,集中力量妥善解决“文革”中及以前的冤假错案。会上宣布:对林彪“四人帮”强加于人的诬蔑不实之词,应予推倒;对于巫山县在“文革”中影响大的并受到错误批斗、迫害、打击的刘美智、王汉亭、谭国祥、刘应喜、赵昌廷等予以彻底平反,恢复名誉(11位同志)。“文革”初期,对干部群众排的三、四类,一律平反,材料予以销毁。所谓“伪生产班子”、“三条黑线”、“黑公检法”、“黑组织部”、“黑监委”等说法,都是错误的,统统推倒。从此在全县拉开了大规模落实政策的序幕。

“文革”期间处理违法、违纪案件待查1637件,其中全错全纠775件,部分纠201件,维持原结论661件。恢复党籍16人,撤销刑事处分35人。被错关押看守所的70人,全都平反,恢复名誉;为刘少奇、邓小平同志鸣不平被打成反革命的25人,已全部平反;被私设监狱关押的66人,已全部恢复名誉;被审查235人,已全部作了结论。逼迫干部写的所谓“检查交待材料”和个人笔记、日记、信件等全部清退归还本人。非正常死亡的35人,已有6人作了善后事宜,例如为苏竹勋先生恢复名誉,并举行骨灰安葬仪式。其它29人都分别情况,重新结论,平反昭雪。被查抄的141户,总价值15949元(当地价),其中黄金8.9两(16两制),已全部清退落实;被扣发停发工资的65人,总金额77365.69元,已全部补发(以上均含统战对象在内)。

处理“四清”中的错案和历史遗留问题。巫山县在“四清”运动中,受到处分的农村基层干部,全错全纠2137人,部分错部分纠587人,维持原结论597人,全纠人员中,安排工作273人,恢复党籍57人。“四清”中下台干部的政治帽子一律取消,有工作能力的群众信任的还可以上任。对土地改革中,已划定的地主、富农分子,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792月下旬至3月底40天时间,巫山县公安局根据中央5号文件精神,在县的统一领导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具体指导下,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抓了四类分子的摘帽工作。全县有9区、64个公社,两个派出所。共有地、富反坏分子4151名。通过群众评议,县革委批准摘掉帽子3553名,占85.53%;纠正错划、错戴的310名,占7.4%;不摘帽子继续监督改造的76名,占1.8%;管制未到期的31名,占0.74%;需要继续复查的89名,占2.1%;外逃的41名,占1%。同时,按新规定,新定了地、富子女成分。2月中旬在县、区、社、大队1000多人参加的劳模会上和219-22日召开的三干会上县委对中央5号文件都进行了认真学习和传达。会后各区、社党委都成立了领导小组,抽调专门的人员,划出专门的时间,领导亲自上阵主持工作,全县对四类分子的摘帽工作于3月底基本完成任务。

全面否定“反右倾”的错误。1979831-91日,中共巫山县委召开三干会议,会议宣布:对于在“反右倾”中受到错误批判和处理的同志(包括基层干部),责成各级党组织,宣布一律平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全县共定为因“右倾”问题而被处理的1443人,其中国家职工395人,经复查基本都属错案,已全部纠正。其中全错全纠1171人,部分纠的272人。因“右倾”问题失去公职的38人,已全部收回安置,因“右倾”问题失去党籍的29人,已全部恢复党籍,因“右倾”问题被判刑的11人,已全部撤销刑事处分。

改正错划右派。197853日,根据中央〔197811号文件和中共中万县地委通知精神,中共巫山县委成立“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工作办公室。下设办公室于统战部,安排专人办公。凡有右派分子的区(镇)、公社由党委确定一名副书记负责摘帽工作。县级各单位由各大口负责,并确定专人具体办公。同年1210日,巫山县召开摘掉右派帽子三干会议,到会三百余人。会议传达了中央精神,决定尽快分期分批摘掉右派分子帽子,要求分别发出摘帽通知书,为他们恢复名誉,恢复工作,解决善后遗留问题。县委抽调38位有一定政策水平的同志,具体办理对错划右派的改正工作,对全县应复查的右派人员进行了全部复查。1979年上半年,中共巫山县委落实中央〔19781155号文件精神,纠正了一大批在19571958年错划为右派的干部。全县反右被处理761人,基本上都属错案,其中全错全纠734人,部分纠27人,恢复党籍7人,撤销刑事处分27人。其中国家职工被划成右派的154人,已全部进行了改正,从本质上为他们明辨了是非,澄清了冤屈。因右派失去公职的52人,已全部收回安置。因右派划为“五种人”的278人(中右分子136人,反社会主义分子61人,因右派戴上其他分子帽子的77人,受株连家属失去公职的4 人),已全部复查改正,其中失去公职的57人,已全部收回安置。对因右派株连子女下放农村失去城镇户口的,也按上级规定,恢复了96人的城镇户口。对因政治原因所迫,非正常死亡的干部,也认真作了清理,重新做出死亡结论,做好平冤昭雪工作。对已故的26人,发给抚恤5008元。

解决历史老案。19801013日,县纪委开始根据上级指示,在落实政策、处理“三反”、“五反”、“肃反”、“审干”等历次政治运动的遗留问题中,对自杀死亡作叛党性质处理的案件,一律予以改正,按正常死亡对待,补发抚恤费。“文革”前的历史老案,包括1952年的“三反”、“五反”运动的案件,全县已复查1378件,全错全纠的750件,部分纠的150件,维持原结论的523件。恢复党籍67人,撤销刑事处分129人。

复查地下党历史遗留问题。巫山县解放前夕,地下党组织3个支部,地下党员49人,应复查的41人,已复查41人,即恢复党籍20人,早年脱党5人,入党不实2人,不能恢复党籍的14人,其中承认革命历史的6人。

落实各项统战改革。197910月,统战部先后抽调干部20余人,对全县历次运动中受批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宗教人士、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等,分别进行甄别,落实政策。至19868月,全县共落实统战对象421人。其中改正错划右派及“四类分子”378人;落实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及党外知识分子政策68人,退赔房屋434平方米,补发工资5000元;确认104名原工商业者为劳动者,退赔私房1438平方米,清退财物5833元;改正错误处理的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59人,为640名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颁发《起义投诚证明书》;为53名“三属”(台属、侨属、港属)平反,清退私房123平方米,落实宗教人士政策1人,退还天主教房产1180.7平方米,折价补款房屋2282平方米,人民币2.62万元;清退“文革”期间被查抄141户的财产总值15849元(当时价);清退挤占私房1103平方米;落实中共地下党同情者7人。

在落实知识分子的工作中,县科委发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调查登记表》,至1986年,提出要求落实政策的1429人中,平反冤、假、错案274人,占受处分知识分子总数82.5%;退还“文革”中被挤占私房的3人;补发“文革”中错停、减发工资的29人,金额36365.10元;解决因冤、假、错案造成夫妻分居的4人;收回因冤、假、错案下放农村的4人;同时提拔98名知识分子进入县、部、局、区的领导,占新提拔干部总数的70%;审批吸收364名知识分子入党,占知识分子入党申请总数的93.6%;发给在巫山工作的中级知识分子、工作5年以上大学毕业生和工作10年以上中专毕业每月5-10元的山区津贴;发给技术员以上知识分子每年10-20元书报费;各单位共调整360名知识分子住房13410平方米,人平37.2平方米;解决102名知识分子的家属、子女共336人“农转非”,占全县“农转非”总户数44.5%的,总人数的71%,安排49名知识分子的家属、子女共51人就业。

巫山县落实政策工作经历8年时间,查漏补缺,落实纠正了数以千计的冤假错案。不仅纠正了历年冤假错案,在政治上分清是非,思想上解除了疙瘩,组织上增强了团结,而且锻炼了参加落实政策的广大干部和专案人员,恢复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促进了党风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整党整风,建设纯洁的共产党组织

粉碎“四人帮”以后,全党开展一次整党整风运动以加强党的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各条战线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迅速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这样一个宏伟目标具有决定作用。

巫山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同“四人帮”斗争中表现是好的,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做出了较大贡献,但由于“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严重干扰和破坏,搞乱了组织,搞乱了理论,搞乱了思想,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组织、作风不纯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有的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投靠“四人帮”,自成体系,结帮营私,结帮篡党,违背了“三要三不要”的基本原则,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有的党员资本主义倾向和资产阶级生活作风有所滋长,热衷于搞资本主义,甚至利用职权,循私舞弊,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破坏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损坏了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有的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精神不振,斗志不旺,“怕”字当头,“难”字当道,右倾保守,因循守旧,胸无大志,干劲不足,怕苦怕累,贪图安逸,意志衰退,不想继续革命;有的单位在“双突”影响下,致使坏人或有严重问题的人钻进党内,甚至钻进领导班子,造成党组织的严重不纯,中共巫山县委一班人认识到,只有开展整党整风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周密部署整党整风。巫山县紧密结合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开展整党整风。19772月中旬,历时4个月的第五批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结束。是年3月上旬,巫山县第六批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集中在官渡区的七个公社,65个大队,504个生产队进行,共6.6万人。区级机关有14个单位,120多名职工参加了运动。工作队于310日进村,914日结束,历时半年。712日,县委抽调部分干部到官渡区铜鼓公社开展整党整风的试点工作,时间3个月。运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习文件,进行思想发动,掀起揭批“四人帮”和斗敌批资的高潮;(组织广大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论十大关系》、华主席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陈永贵的报告,进行思想发动)第二阶段,进行整党整风,重点是整顿领导班子,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双打”运动;第三阶段,进行组织建设。整顿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恢复和健全制度,检查验收,巩固和发展运动的成果。解决了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所造成党内存在的组织、思想、作风不纯的问题,调整充实了各级领导班子,改变了部分党组织不同程度存在着的软、懒、散的状况,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由于“四人帮”干扰破坏,前几年搞了多次基本路线教育运动,都是走过场,搞成了“夹生饭”。“四人帮”搞得是非不分,叫人们无所适从。在基层党组织和干部中反映很突出。不少干部精神不振,顾虑重重,害怕反复,怕工作出错误被人家抓辫子,以致有的当“好好先生”,看到矛盾绕道走,遇到问题推排球;有的嘴上呱呱叫,行动不对号,说的多,做的少。甚至说假话:有的蹲点在家里头,劳动在灶门口。工作飘浮。群众说他们是“点上的客人,面上的游人,会上的忙人,行动上的懒人”。在揭批 “四人帮”的斗争中,紧密联系实际,针对影响大,流毒深的问题,采取列罪状,论危害,批实质,挖根源的办法,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批,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打。据统计,运动中办了大批判专栏1800多期,写大批判文章18900多篇,召开大小批判会3370多次,参加批判会的有181900多人次。

1978212日至37日。巫山县开展历时一个月的县直机关整党整风运动。全县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揭批“四人帮”和整党整风的“一批两整顿”工作。参加这次整党整风运动的有县直机关66个单位和城关镇。参加学习的有1368人,其中党员471人。整个运动分两段进行。第一阶段120开始县委常委集中了13天时间,认真学习文件,密切联系实际,围绕路线、团结、干劲和作风问题,总结十一次路线斗争中的经验教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揭露了矛盾统一了思想,为“开门整风”作了充分准备。同时对县直机关的整党整风作了具体安排部署。第二阶段,县直机关整党整风24天,分三步进行:九天动员、学习、大批判、三大讲;十二天思想整顿;三天组织建设。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改选了支部、总支,对不齐不力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发现和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对犯有严重错误的人提出了处理意见。在思想建设、制度建设方面,今后每年要搞一两次小整风;县委党校和各大口培训党员干部;部局、公司以上单位配备人事干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坚持学习、劳动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实施,注意总结交流经验。

1978年,党组织建设渐趋正常,全县有党的基层组织879个,党员10649人。党员中,有大专文化62人,中专(含高中)345人,初中1191人,小学以下9051人。1982年,全县有中共党员11509人。党的基层组织委员会68个,总支部8个,支部862个;全年,处理违纪党员13人,其中开除党籍3人;复查平反冤假错案41人;全县在职干部4827人,其中大专文化372人,高中、中专2506人。粉碎“四人帮”后,县委成立检查“三种人”小组办公室,对“文化大革命”中靠“打、砸、抢”入党的人,进行清查处理,开除党籍1人,留党察看1人,行政记大过2 人。

机构恢复。1977106日,按照万地发〔1977113号文件《关于充实和加强农村人民公社干部的通知》精神,在全县选拔了积极分子123名,分配到公社任职。1977108日,为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坚持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原则,认真执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充分发扬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经中共巫山县委研究决定,恢复县委常委办公会议制度。1977108日,成立巫山县城镇待业人员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劳动局。19789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指出“科学技术协会和各种专门学会要积极开展工作”的精神和省地科委的布置,正式恢复了“巫山县科协”,同时成立了工业、农业、农机、医卫、水电、林业、畜牧兽医、数理化等8个学会。1978年,撤销农林水革命委员会领导小组,恢复农业局、林业局、水利电力局;粮食局、商业局革命委员会领导小组更名为粮食局、商业局;财政局革命委员会领导小组改称财政局;复置人民检察院、统计局、物价委员会;1979517日,中共巫山县委发出通知,撤销了18个从文化大革命以来相继成立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临时办公室。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机构重叠、兼职多、会议多、文件多、开支多等一系列问题。1980年,撤县革命委员会、复置县人民政府;卫生局革命委员会领导小组复名卫生局,县革命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县计划委员会;复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至此,各局、科、委、室的革命委员会领导小组全部撤消。1980年,恢复选举制度,8月成立县选举委员会。

扩大整风效果。1978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为扩大整风效果提供了思想、理论前提和基础。1979718日,在中共巫山县委召开的三级党员干部会议上,传达贯彻了中共万县地区纪委召开的第一次纪检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对纪检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三中全会后中央规定的《准则》,维护党规党纪,切实搞好党风;加强党性,严肃党纪,充分实现党内民主。1979812日至17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县委组织部、纪委、人事局联合在河梁区抱龙公社进行党员教育试点,摸索经验,指导全县开展这一工作。

1979年年底,全县有中共党员10889人,其中农村党员9207人。当年发展新党员145人。基层党委67个,总支819个。全年查处违纪案件53件,处理违纪党员13人,其中开除党籍5人。全县在职干部4494人,其中大专文化320人,高中、中专1817人。19798月,中共巫山县委组织部会同党校、县纪委在抱龙公社开展农村党员培训试点,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精神为主要内容,发挥党员在“四化”建设中的先锋作用。19802月,全县开展学习《准则》、《党章修改草案》,以整风的形式,对党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整顿,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认识是与非的水平。1980316日,中共巫山县委做出关于改进县委领导作风的5条规定,即:增强党性,严格组织生活;遵纪守法,密切党群关系;转变作风,勤勤恳恳地工作;艰苦奋斗,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勤奋学习,做到又红又专。19804月,全面贯彻万县地区纪委三次会议精神,把工作重点由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转移到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四化”建设上来;整顿党风,严肃党纪,查处违纪案件;把各级纪委由同级党委领导改为由同级党委与上级纪委双重领导。处理“清查”工作遗留问题。19805月,开始在全县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中建立“民主生活会”制度,全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增强团结。1980628日,中共巫山县委发出通报,表彰16个农村先进党支部和25名优秀党员。19808月,中共巫山县委召开的区委书记会议上,传达贯彻中纪委关于杜绝接待工作中的不正之风的指示。19801117日,召开第五届党员代表大会,大会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结合山区特点,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清除“左”的影响,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同心同德,为加速全县社会主义建设而共同奋斗。1981215日至16日,召开中共巫山县五届二次全委会,学习中共中央〔1981127号文件,讨论贯彻中央工作会议精神,通过了《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1年,县委组织部会同党校,先后举办3期党员干部轮训班,全面开展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受训党员386人,主要课程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及《党章修改草案》等。

通过整党整风,整出了思想觉悟,整出了革命干劲,基本上形成了朝气蓬勃、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通过运动,对六个公社党委、36个大队支部、164个生产队的领导班子进行充实调整。提拔了349名经过运动考察和锻炼的积极分子到各级领导岗位。同时,党团组织进行了“吐故纳新”。已办理入党手续待批的122人,已办理入团手续待批的300人;对犯有严重错误、作了各种处理的25人中开除党籍的13人,对于长期不起党员作用、劝退出党的13人,受行政处分的干部20人,开除公职的1人,对贫协、共青团、妇联、民兵组织进行了充实调整。通过整党整风,解决“四人帮”造成的“三个不纯”,达到“三个增强”,一个恢复的发扬。

四、抓住中心,全面恢复国民经济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巫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宣布“结束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新的历史时期,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坚决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历史性转变;不断肃清左倾错误的影响,为了使国民经济尽快恢复起来,开展了以农业为主的整个经济战线的拨乱反正。落实中央加快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到确定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方针、调整经济结构,结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大、公、平、统”的旧体制,建立了以家庭承包制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完成了农村体制改革,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这是巫山县从建国以来在农业战线上的一次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对全县的农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此,巫山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时期。

在公报发表的第二天上午,县委相继召开组织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会议,学习讨论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加强农业这个基础,谈认识,讲体会,总结经验,规划未来。县委本着“依靠群众,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注重山区特点,发挥自然优势,明确提出了“以林为主,林粮并举,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山区生产方针。县委常委研究决定,全县各级党委、党支部、各条战线的工作中心,都要转移到生产建设上来。搞政治运动的工作团和工作组不派了。从而,从思想上肃清左倾错误的影响,为整个经济战线的拨乱反正准备了良好条件。

随着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巫山这个地处大山区的农业县,如何适应新形势,按山区特点尽快把生产搞上去,加快改变山区落后面貌和实现山区的速度,是摆在县委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县委从巫山山多、山大,出门见山、上路爬坡的县情特点出发,确定了新的路子在“山”上的发展战略,纠正了“以粮为纲”,单打一抓粮食的脱离实际的片面作法。县委注重山区特点,发挥自然优势,明确提出了“以林为主,林粮并举,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山区生产方针。改革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生产布局,实行科学种田的发展路子。县委对全县64个公社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调整,9个平坝公社为粮食基地,55个公社以林为主,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并对此作了具体规划。 县委对全县耕地作了具体安排:一是好田搞好改良土壤、增厚土层搞好水利建设,建成高产稳产田;二是对二十度以上三十度以内的山坡地,逐步建成梯田,以粮为主,林粮混作;三是对三十度以上的挂坡地逐步退耕还林,解决林粮、粮食与多种经营争地的矛盾。为保证林业发展,县委提出了三条有效措施:一是大搞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四旁绿化等办法,实行“三林”并举,大抓林业;二是大办社队林场,按“以林为主、多种经营、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方针,建立林业基地和专业队伍;三是严格执行和落实有关林业政策,确保国家、集体、个人的林木所有权不受侵犯,用政策调动大办林业的积极性。山区优势得到较快发展,1979年全县林业收入由上年的93万元上升到11.75万元。“以林为主”方针的贯彻执行,促进了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农副业总收入增加,1979年,毛猪发展到442000多头,全县人平将近一头。随着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的巩固和发展,桐木子、生漆、蚕茧、食用油料、茶叶、水果、药材等大中骨干产品都有增产。社队企业发展较快。19771978年,全县粮食大增产,总产量突破3亿斤大关,人平672斤,两年增产54%。全县完成原定购,超购任务后,又卖余粮11.5万斤。有327个队储备粮万斤。建国28年来,首次摘掉吃返销粮的帽子。城乡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人心安定,喜气洋洋,全县人民都很满意。

三中全会后,巫山也和全国一样,逐步推行生产责任制。初期,少数社队包产到组,干部群众有顾虑。在实践中,最终选择了适宜于巫山的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这一过程大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798月至1981年春天,开始分组作业,实行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1979年在全县推广骡坪区、骡坪公社、骡坪三队的经验,实行分组作业,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骡坪三队将全队分成六个作业组,一个农业组、一个副业组、一个农田基建组、按组和农活定额、定工、定产到作业组。1980年在多种经营、工副业、农机水利、林木等方面,已相应建立了包干到户、到组、到人的责任制。对县内少数边远、多年吃返销粮的穷队,允许包产到户。据19809月统计,全县责任制形式在当时4385个生产队中,有800多个队搞专业承包,1200多个队分组作业,400多个队搞作业组大包干,100多个搞责任到劳,500多个队搞包产到户,1200多个队搞定额小包工和其它形式。这些责任制形式,虽然比原来“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峰,晚出工,早收工,到了工地磨洋工”的现象前进了一大步,但未能解决“吃二锅饭”问题,广大农民迫切希望有一种简单直接,更能适合山区特点的责任制。第二阶段从1981年春天至1982年底,推行了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13中旬,县委组织10余人的工作组,在杨柳公社搞包产到户试点,然后由点到面地开展包产到户的工作。1981年以包产到户责任制形式的生产队发展到3449个,占总数的83%19822月,中共巫山县委印发《关于推行四结合农村经济责任制的意见》。“意见”决定,从1982年起在全县普遍推行以农业生产责任制为基础,把农商合同制、农业技术责任制、干部岗位责任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四结合农村经济责任制。1982年包干到户在全县普遍实行。同年,全县芝麻产量和收购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居全省第一位。1982年农业总产值达到9924万元,比1976年增长46.8%;粮食总产量达到35926万斤,比1978年增加2133万斤。彻底革除了“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作法,使人能尽其才,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取得了农业战线拨乱反正的胜利。

贯彻执行“以林为主”的大山区生产方针,1979年,全县林业生产得到较大的发展,全县成片造林25万多亩,零星植树651万株,育苗1360亩,封山育林58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到11.7%。采取专业队与群众突击相结合的办法,大办社队林场,划出一些荒山给社员栽树。山区优势得到较快的发挥。与此同时,认真落实林业所有制和林业生产责任制,抓好林权处理和社员自留山划定工作。19823月和4月,针对落实“两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县里成立工作组对此进行了复查和补课。林业“两制”的落实,调动了社员护林造林的积极性,促进了林业的发展。1979-1982年,全县成片造林109万多亩。林业生产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社队企业发展较快。1979年,对社队企业进行了“整顿、革新、挖潜、改造”。对于新项目,完善审批程序,要求必须“原料有来源、产品有销路、投资小、容易办、见效快、有钞赚”,做到建一个,成一个,受益一个,基本控制了乱摆摊子,乱上项目的现象。是年,全县社队企业发展到572个,其中公社办252个,大队办320个,全年总产值557万元,务工农民6814人。国务院命名的“农业先进单位”——福田公社,以小水电促社队企业的发展,走农工商的道路,艰苦创业八年,办企业28个,拥有固定资产86.5万元,总产达到55万元,人平68.4元。返回生产队14.6万多元,全社农工商总收入人平169元,是全县最高的一个公社。

在财贸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总方针,坚持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商业购销两旺,金融物件稳定,集市贸易活跃;1980年财政调整管理体制,狠抓工业企业扭亏增盈、抓商业企业超收、抓行政经费“包干”,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1976--1982年县级财政收入由279.51万元万元增加到494.65万元。

“以林为主”方针的贯彻执行,促进了畜牧业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农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1982年,农民平均每人收入达到160元,人平粮食538斤。有一批穷队摘掉了穷帽子,出现了一批比较富裕的社队、重点户和专业户,农民的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这几年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实现的产值,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上,通过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对企业进行整顿:一是抓好整党整风,加强领导班子和党组织的建设,抓领导班子的思想整顿和干部的教育,把在整顿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大搞“挖潜、革新、改造”,围绕“四服务”搞好工业的发展,努力改变生产条件,发展生产,广开门路,大搞增产节约,大抓经济效益。通过“学大庆”,各工业企业一是恢复和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使生产走上了正轨,二是澄清了认识,企业只有搞好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才有出路,才能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从思想、组织和管理上纠正“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为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创造条件。1976年至1982年,全县工业总产由1242万元增加到2295万元。

1978年,认真贯彻了全国科学大会精神,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全县初步出现了全党动员,大办科技的可喜局面。一个学科学、学技术的群众运动在全县兴起。农村大部地区建立了四级农科网,开展科学种田活动。厂矿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小组,开展了“双革”、“四新”活动,培训了20000多人的科技骨干。涌现了一批在科技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农村普遍推行改革,实行带状种植,贯彻“八字宪法”,推广优良品种。1976年县农场、秀峰、大昌等地试验繁殖“291A21亩,配制“南优1号”25亩、“南优2号”25亩,试种“南优2号”、“矮优2号”25亩,繁殖母本777斤,单产37斤,制种基本成功,试种亩产在800斤以上。是年冬,县里派农技干部10人到海南岛繁殖杂交水稻种源,次年带回“矮优”、“南优”品种不育系3500斤,逐步繁殖推广1000亩,1978年制种1693斤,名列地区前茅,推广杂交稻1.7万亩,占22.6%,一般亩产1000斤左右。1978年杂交玉米在全县推广了22.3万亩,占60.58%,增产效果明显。1976年,全县先后派出100多名农民技术员去重庆、南充、湖北等地指导传授“红苕藤尖”越冬作种技术。县科委、科协配合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科技人员。1978年县科协与县广播局联合举办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广播讲座50余次。11月,县科委举办各业务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训练班,培训技术骨干380人。次年,城区各单位本着提高职工业务能力、普及科技知识为目的,共举办各种培训班87期(次),受训者达4658人次。19812月,县珠算协会在城区举办珠算训练班,每周星期一、二晚上课,为期两月,共培训学员67人。8月县科委、供销社、林业局联合举办猕猴桃采摘加工训练班,全县有猕猴桃资源的195个村的农民技术员及多种经营干部参加培训。19794月,县科委、科协、中药材公司协助骡坪区委,举办人工栽培天麻、黄连、熟地栽培技术短训班1期,培训农民技术员120人。5月,县科委、畜牧局联合在铜鼓乡召开科学养猪培训会,参加学习的110人。6月,科委、外贸公司联合在楚阳乡举办科学养兔培训班,受训人员115名。

1979319日,中共中央做出撤销1971813日转发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的决定。决定批判了否定教育战线17年取得伟大成绩的“两个估计”,解除了“四人帮”强加在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上的精神枷锁,调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搞好教育工作的积极性。1978年,深入揭批“四人帮”,砸烂了套在人们头上的精神枷锁,思想活跃解放,社会主义文化生活开始繁荣兴旺。一年来,全县创作了小说、散文、诗歌、曲艺、美术和革命故事等文艺作品176篇。电影放映场次猛增。教育工作者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全年大、中专统考,招生比例超过历史最高纪录。第一次为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北京工学院等全国重点大学输送了人材。全县公办和民办学校发展到1155所。在校中、小学生达到990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并建立了县师范学校。确定了四所重点学校。教师待遇逐渐提高,教师亦开始受到尊重。1978年,全县495名教师调资1级,全县教师平均工资较前增加6.85%1979年,实行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全县中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普调1级。次年,687名教师调级,其升级面41.86%1981,全县中专以上毕业教师提升1级工资。1982年,全县教师又普调1级。1980年,高校录取96人,中专录取540人。

1976年至1982年比较: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由8001万元增加到1221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42万元增加到2295万元,农业总产值6759万元增加到9924万元;县财政收入710万元增加到1128万元;全县粮食总产量由22699万斤增加到35926万斤。人均占有粮食由477斤增加到719斤。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由846万元增加到2093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2364吨增加到4109吨;职工平均工资由445元增加到670元;至1982年底,全县有半数以上的乡建立了文化站,以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从发展数字说明巫山县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粉碎“四人帮”后,巫山和全国一样,开展深揭猛批“四人帮”运动,进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深入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从政治、思想和组织上进行了拨乱反正。使广大干部群众多年来被束缚的思想和手足得到解放,长期被压抑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发挥,激励了全县人民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创美好新巫山而奋斗。

(黄玉蓉)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