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石柱县拨乱反正

2017-05-16 09:44:34来源:重庆党史网

 

中共石柱县委党史研究室

 

1976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此乃党的历史上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全县人民欣喜若狂。1025日,中共石柱县委(以下简称县委)在石柱县城(南宾镇)召开各界群众大会,庆祝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1027日,县委发出通知,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要认真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央〔19761516号文件,声讨“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彻底揭露他们的滔天罪行,坚决拥护党中央采取的果断措施。

10年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给石柱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造成了极大的恶果,全县党员和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强烈要求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把经济搞上去,改善人民生活,确保社会安定。

一、端正指导思想,确保党的工作重点转移

为重建党组织的正常秩序,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重建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使各级政权机关正常运转,并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使遭到严重破坏的经济工作和文化教育事业恢复正常秩序,重新振兴起来,都有许多迫切的工作要做。经过10年动乱,在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情况下,最为关键的是端正指导思想,确保党的工作重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移。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前两年中,由于全面清理“左”倾错误的思想准备还不够,也由于当时担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继续犯“左”的错误,使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呈现徘徊前进的局面。

为了结束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认真纠正长期危害党的事业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党的正确路线,党于197812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会决定把“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作为党的指导方针,为重新确立党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全面纠正“左”的错误,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上来奠定了基础。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从1979年起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全会还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实事求是地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确立了正确的组织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徘徊、步履艰难的局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结束“左”倾错误长期干扰党的工作的历史。全会解决了二十年没有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把全党带到向“四化”进军的新的历史进程。同民主革命阶段的遵义会议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一样,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

1979年春,县委及时认真地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整风解决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问题,从而在指导思想上逐步从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移。在指导思想上,县委明确提出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使全县的工农业生产有一个大的跃进。在措施方法上,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统一全县各级干部的思想。二是继续揭批“四人帮”的反革命罪行,肃查其流毒和影响。三是在党内和领导班子中开展整风,解决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问题。四是切实加强党对转移工作的领导,加强团结,提高党的战斗力,保证转移工作迅速有序的进行。五是排除各种干扰,一心一意搞建设,凡是不利于转移工作的事都在排除之列。

通过几年的努力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在思想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三是给干部中所谓在石柱从属于“四人帮”帮派体系的相关人员恢复了名誉,安排了工作,增强了干部队伍团结。四是在经济上基本结束了在“文化大革命”中停滞不前的局面,工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工农业总产值由1970年的4024万元提高到了1982年的9143万元;粮食总产量由1976年的108810吨提高到了1982年的131000吨。同时,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6年的17.6‰下降到了1982年的14.4‰。五是社会治安趋于稳定,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中的动乱局面。

二、全面拨乱反正,实施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

(一)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1.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19785月开始,报刊上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这场实质上是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争论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许多领导同志,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热情支持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严肃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使“讨论”迅速扩展为全国性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9年春,在全县党内外,宣传党的“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学习讨论,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拨乱反正,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宣传教育。同时宣讲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803月上旬,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学习邓小平关于《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和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公报,开展真理标准讨论,研究把1980年的农业生产搞上去和把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下来的问题。县委提出了7点意见:一是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真总结30年来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好粉碎“四人帮”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开展形势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当前大好形势,坚定搞好“四化”的信心。二是坚定不移地贯彻三中全会制定的政治路线,集中精力、千方百计地搞好经济建设。三是进行安定团结的教育,增强各方面的团结,消除一切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因素。四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排除“左”、右干扰,坚决克服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五是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特殊化、官僚主义和一切不正之风。六是教育干部努力学习政治、业务、技术、管理,使自己成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门知识和能力的干部。七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的战斗力。

1981年开始,进行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端正党风、严格执行纪律的教育,培训了农村党员9626人。

198145日,县委召开宣传工作会议,县委书记汪林翔在会上讲了话。一是为什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抓思想政治工作?二是二季度前思想政治工作抓什么?抓中央2号、5号文件的学习贯彻和省委3号、5号文件及胡耀邦的讲话,解决好“左”的思想的影响。三是怎样学起来?领导要重新认识,下定决心,带头学习。建立学习制度。区社建立学习小组。区社要分工一名负责人(专职或兼职)抓政治学习。四是学习的目的一定要落实到改进工作,提高思想,推动工作,落脚到经济建设上。

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开始打破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强加给人们的精神枷锁,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解放。

2.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受到了全县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的坚决拥护。

19781224日,县委部署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979131日,县委召开常委会议,开始层层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520日,县委发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的通知》,要求:一是要明确重大意义。邓小平同志320日代表党中央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重要讲话十分重要,讲话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搞好“四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对深入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团结一致,推动工作重点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要求广大干部群众在学习中认清大好形势,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局面。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开展向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英雄学习的活动。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三不”主义,坚持正面教育,把学习引向深入。三是学习的内容要落实,要与深入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

3.学习《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19803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准则》公布后,县委常委于415日始集中学习了3天。421日至24日,县委召开八届二次全委会,以小整风精神,再次学习《准则》,着重讨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和提高党的战斗力问题。

7月,首先培训农村大队和乡镇企业党支部书记646人,接着在党员和群众中学习《准则》,整顿了党员的思想作风。

1982212日,县委对《准则》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中的学习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总结:一是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宣传,县委常委进行了具体研究和安排部署,将《准则》发到每个党支部,集中培训了区、社管党副书记、农村支部书记共637人。二是抓好典型,不断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三是贯彻执行《准则》,促进了党风好转。

县委常委班子通过学习《准则》,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都有很大变化。一是带头纠正不正之风,有2位同志已将1978年“农转非”家属的户口下转到了农村。二是转变了作风,每个常委除做好分管工作外,还包干了1个区,县委书记汪林翔自1978年到石柱后,把全县60个公社轮流走了3遍,县长一直蹲在工作艰巨、人口众多的西沱区。三是克服了“五多”。四是普遍克服了特殊化。常委们没有紧急情况,凡通班车的地方,不坐小车,如县委书记到地委开会带头坐班车、班船,不用小车。每个常委一如既往不看白戏、白电影,坚持购票入场。

全县党员、干部通过贯彻执行《准则》,促进了党风的好转:一是增强了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端正了党风,增强了纪律观念。三是领导作风有明显转变。四是加强了民主集中制。五是进一步健全了组织生活。通过学《准则》,使广大党员懂得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端正思想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将其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树立献身精神,反对以权谋私。要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严格遵守党规党纪,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杜绝派性,与无政府主义作斗争。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反对一切脱离群众的特权思想和不正之风。

4.学习《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6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标志着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对于统一全党和全县各族人民的思想,集中全部力量,同心同德地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起了巨大作用,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624日,在县委召开的县、区、社三级干部会上,县委宣传部领导传达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的指示精神,讲了4点意见:一是要提高认识,学习《决议》是当前全党的任务。二是学习《决议》要解决的问题:要使全党思想统一到六中全会上来。要达到4个目的:认识党60年的光辉成就。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认识32年的伟大成就,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坚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三是要引导群众解决4个问题:坚信党中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增强团结。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克服不正之风。振奋革命精神,苦干实干为“四化”作贡献。四是要掌握5点: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注意正面阐述。要发扬民主,要疏导不要压制。与党中央保护一致。不能用行政命令。

85日至8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学习《决议》,主要收获有4点:一是清醒了头脑。县委副书记郭华明在小组会上发言说:“原来有段时间,搞得不知‘哪个包包的药对’,现在《决议》对历史问题做出了实事求是的估价,心明眼亮”。二是明辩了是非。三是解除了疑虑。四是明确了任务。会议确定,今后的任务是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并决心抓好当前的5项工作。

811日至31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分两期学习《决议》,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认识:一是普遍认为《决议》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对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作了全面的评价。二是毛泽东思想过去是、现在和将来仍然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三是坚信党中央,团结干“四化”。

925日,县委“三干会”对前段时间学习《决议》总结了4个特点:一是传达贯彻及时。二是领导带头宣讲。三是重点突出。四是联系实际。并就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决议》提出了意见。

5.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197612月至19778月,县委开展了历时9个月的第二期基本路线教育。运动坚持举旗抓纲,大学大批促大干,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宣传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二是抓了斗敌批资刹歪风。三是在斗争中整党整风,各级领导班子更加坚强了。四是整顿社队财务,加强了农村经营管理。五是大打农业翻身仗,获取了农业大丰收。六是工作队员改造主观世界,思想觉悟大提高。

197711月起,县委在农村开展了第三期基本路线教育。该期运动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深入揭批“四人帮”,粉碎资产阶级帮派体系,打击“四人帮”的社会基础,批判资本主义倾向,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端正农业发展方向,巩固社会主义阵地。二是认真进行整党整风整社,重点整顿和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三是整顿经营管理,搞好决算分配,时间3个月,到19782月结束。

19783月至8月,县委在全县农村开展了第四期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县委从县、区、社抽调1000名脱产干部,从农村抽调1200名积极分子,共2500人组成基本路线教育工作团。上半年在农村开展,下半年在县属厂矿企事业单位开展。该期运动的重点是“一批两整顿”,即:深入揭批“四人帮”的罪行,认真整顿好基层领导子,整顿好农村社队经营管理。该期运动以党的十一大和全国五届人大精神为指针,把学习、宣传五届人大精神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使五届人大精神,特别是新时期的总任务和新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深入揭批“四人帮”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深入“双打”,狠狠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刹住了资本主义歪风,巩固了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同时,狠抓领导班子的整顿,加强了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建设。整顿了农村经营管理,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学大寨运动。该期运动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一是始终抓住了揭批“四人帮”这个纲,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打击了资本主义势力的猖狂进攻。二是始终抓住了整顿班子这个重点,加强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建设。三是始终抓住了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整顿经营管理。四是始终抓住了运动与生产紧密结合,做到抓革命、促生产。五是加强对运动的具体领导,保证了运动的质量。六是始终抓住了工作队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战斗力。

(二)政治生活上的拨乱反正

1.落实干部政策。

10年文化大革命,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严重地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落实党的干部政策,是政治上的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抓好了干部政策的落实,才能恢复党的良好形象,调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根据中央政策和广大受害党员、干部的强烈要求,县委成立了落实干部政策领导小组,从有关单位抽调人员专门抓落实干部政策工作。

321日至325日,县委召开了落实政策会议。县委书记汪林翔在会上讲了话。其主要内容:一是关于认识和领导问题。为了加快步伐,落实好党的各项政策,必须做到:第一,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落实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学习文件(中央〔19795号、12号),明确政策。第三,理直气壮,坚持“敢”字。第四,各级党组织除了安排专人和配齐班子外,在落实政策中有关重大问题,必须集体讨论研究决定,拿不稳的要请示上一级党委。第五,原县委决定落实政策工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精神不变,继续执行。第六,对涉及上下左右的问题,要及时互通情报,密切配合,把问题解决好。二是关于范围和政策界限问题。当前主要应抓紧解决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改正错划右派和落实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其他问题逐步解决。第一,冤假错案是指1966年文化大革命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10年间,林彪、“四人帮”制造的冤假错案。第二,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错划右派的改正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弄清依据。二是要弄清是何处分。三是在弄清对象和受处分等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改正。第三,反右倾问题。凡属在反右倾中给一些人戴上反党分子、“三反”分子、反社会主义分子、严重右倾、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等帽子,应一律平反。因反右倾而被开除党籍和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只要没有新的错误,都要恢复党籍。第四,农村基层干部的问题。落实对象是指:大队正副支部书记、正副大队长、会计、民兵连长、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治保主任、生产队正副队长、会计、出纳、保管。落实农村基层干部政策的范围是指:上述干部中在1957年反右斗争、1959年反右倾、1964年大小“四清”、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中受错误处理的干部,特别是那些冤假错案,都要认真落实。“一律平反、不留尾巴”,“一律宣布无效,恢复名誉”,“应予纠正”。对致残、致死的做出正确结论,做好善后工作。着重从政治上解决问题,经济问题原则上不作清理。第五,“四类”分子摘帽问题。要善始善终,力争在3月底结束。第六,提升了阶级成分的问题。均应以土地改革运动时划定的为准。凡后来在各种运动中把成份提高了的,一律无效。对错划地主、富农成份的改正,主要是政治上改正,被没收、征收的财产,原则上不再清理。第七,揭批查和“双打”问题。不是什么落实政策问题,而是要尽快善始善终结束运动。第八,精简、退职职工的问题。1962年前后精简下放干部和职工,是完全正确的,不属冤假错案,不属于平反和落实政策范围,一般不再收回。解放后毕业的大专生,已精简下放的,应收回安排工作。第九,上山下乡的城镇居民要求返回城镇问题。决不能开口子(即不能返回城镇)。第十,城关镇居民房屋私改问题。“暂不处理”。第十一,计划生育问题。不能作为落实政策对待,受组织处分的不予恢复。第十二,保护森林,水产问题。按县上原口径处理。第十三,贪污、投机倒把、乱搞男女关系问题。不能一风吹。三是关于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第一,坚持“既要解决问题,又要稳定局势”的方针。第二,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第三,着重从政治上解决问题。第四,严控返城和复工、复职。第五,注意既要纠正过去错处分了的,又要对那些现在犯了错误的人及时进行处分。会后,全县纠正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工作的步伐加快,顺利进行。

全县1957年在反右派斗争中,党员受处理的37人,1959年至1962年在反右倾运动中,党员受处理应复查的109人,已全部改正平反结束。复查审结了历年来党员受处理不服的申诉案102件,其中撤销原处分结论的45人,改变部分处分的3人,维持原处分不变的5人,转外地办理的3人,恢复党籍的27人。

19796月底,全县结束了地富反坏分子的“摘帽”工作,共摘帽2118名,占总数的80.6%。纠正错划、错戴369名,占14.1%,其余5.3%的人于19811月和198310月,除再纠正错划的7名外,全部摘掉了“帽子”。

19801213日,县委就落实干部政策发出《通知》,其主要内容是: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期间,由于林彪、“四人帮”对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罗列了种种莫须有的罪名进行诬蔑诽谤,诸如三、四类干部,牛鬼蛇神,黑帮分子,黑爪牙,“三家村”及其黑后台,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走资派,“三老会”,地主,资本家,叛徒,特务,反革命分子等,有的同志还被擅自宣布撤职、关押、劳动改造,前后形成过大量的所谓揭发、批判、检讨、解放等诬蔑材料,使这些同志遭到残酷斗争和迫害,株连亲属子女,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县委曾为这些同志口头平过反。为了彻底肃清影响,经县委研究,决定再次行文给这些同志平反,恢复政治名誉,全部推倒诬蔑不实之词,有关材料均一律无效。除按规定必须作为历史资料以文书档案形式保管的正式文件外,其余散存材料应进一步彻底清理销毁,干部本人档案中绝对不存这类材料。

1981年至1991年,全县复查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案件共3000余件,纠正解决的2321件(含工人136件在内)。第一,查清了地下党组织状况和地下党员情况。经查,中共石柱地下党县委始建于1938年,下辖区委3个,党支部16个,建国前各个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同志共2314人,解放后继续工作重新入伍的419人。建国前入党的党员共227名。石柱县境内共有2个地下游击队:一是川东南岸区工委领导下的游击队,下辖3个大队,有队员855人。二是忠(县)、垫(江)、梁(平)工委领导下的游击队,有队员36人。两支队伍共有队员891人。建国前在地下党领导下,两支游击队开展大小战斗31次。在长期的斗争中,地下群众有1196人。第二,查清了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民先队”和“新青社”的组建及组织情况。“民先队”全称叫抗日民族先锋队。1940年春,地下党川东特委决定,廖林生同志任中共石柱县委书记。廖在县委会上讨论决定,组织抗日民族先锋队,会后拟出“民先队”《章程》,选择南宾小学女子学校为发展重点,先后发展成员13人(后有3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抗日宣传和抗日救亡活动。“新青社”全称新民主主义青年社。19475月下旬,川东特委派长寿中心县委负责人范硕然到石柱传达上级指示,决定以石柱县城为重点开展青运工作,发展“新青社”成员。“新青社”在石柱建立城区支部,先后发展了7名成员,展开了一系列斗争,直到解放。第三,复查了大批历史案件。“文革”前案件和历史遗留问题1016件。双恢复3人,恢复党籍32人,工职35人,撤判19人,解除限制使用95人,维持原处分161人,其他处理671人。善后情况:收回安排工作55人,作离退休办理117人,退职25人,其他819人。反右派案件289件。纠正错划右派135件,纠正错定反社会主义分子4人,撤销中右结论97人,撤销其他处分53人。善后情况:收回安排37人,离退休、退职44人,政治上解决的185人,其他23人。反右倾案件146件。双恢复1人,恢复党籍4人,工职14人,撤判1人,其他处理126人。善后情况:收回安排工作22人,离退休28人,退职25人,其他71人。“四清”案件84件。双恢复2人,工职1人,撤判3人,撤销其他处分75人,维持原处分3人。善后情况:收回安排工作9人,退休1人,其他74人。“文革”案件257件。双恢复2人,恢复党籍2人,工职34人,撤判9人,维持原处分72人,其他处理138人。善后情况:收回安排工作34人,退职退休27人,补发工资55人,金额74376.77元,清退查抄财物11户,折合金额1200元,其他处理130人。地下党遗留问题393件。恢复党籍31人,连续计算工龄10人,不予恢复党籍48人,入党不实的8人,其他处理296件。涉及更改和确定建国前入伍时间的221件,同意更改的108件,不能更改的113件。复查烈士案件40件,查清上报36人,已批准17人。协助中央组织部复查二战时期被我党错杀案件,解决农村地下党员、地下群众生活困难60人。第四,全面完成了核查任务。对外地调入、军队转业、商调干部和“老五届”大学毕业生在“文革”中的表现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国各地回函220件。对“文革”中政治表现情况不清的186名干部逐一进行了核查,为组织上正确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查清了石柱县“文革”中有影响的4次大事件。实事求是地处理了在“文革”中犯严重错误(“三种人”)的4位同志,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人,党员不予登记、撤销职务1人,行政记大过1人。

1982年,对“四个运动”案件进行了认真扫尾和复查处理历史老案。其中复查处理冤假错案12件,历史老案110件,“文革”后的案子复查落实了5件。复查处理了地下党的党籍党龄问题。全县共有地下党员140人,其中在职19人,退职退休25人,死亡6人,农村90人。全年收到申诉25人,其中申诉党籍的13人,党龄的9人,工职的3人。已复查结果15人,其中党籍10人,党龄5人,正在办的3人,待复查的10人。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落实干部政策,不仅为某一个人,而且为了全县和人记永远记住沉痛的教训,用一切努力来维护、巩固、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使冤假错案永远不致重演,调动所有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为全县的经济建设而团结奋斗。被落实政策的广大党员、干部心情舒畅,众口称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

2.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10年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严重破坏,石柱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在“踢开党委闹革命”的口号下,领导班子有的处于瘫痪状态,有的软弱无力,有的被造反派把持了领导权。领导干部中有的派性严重,拉帮结派,搞不团结,少数人还参与了打砸抢活动。知识分子被当作“臭老九”受到打击、批判。在拨乱反正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显得十分必要和非常紧迫。

19781月至2月,县委对县级机关和区社领导班子进行了整顿。这次整顿分两段进行:春节前5天时间,集中县级各部局和区委成员210人进行整顿,主要解决县区两级班子的思想作风、干劲如何适应高速度、多贡献的问题,为三级干部整顿打下基础。春节后7天时间,集中县、区、社三级脱产干部,农村不脱产的公社党委委员,县级厂矿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委员以上领导成员1098人进行整顿。此次整顿是在19779月三级干部整顿作风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次整顿,初步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彻底砸烂精神枷锁,树立“敢”字当头的思想。二是必须狠批右倾保守思想,树立革命的雄心壮志。三是必须反骄破满,继续革命,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的思想。四是必须坚持“三要三不要”的基本原则,加强革命团结。五是必须加强党的观念,清除无政府主义。六是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作风上有一个大转变。

197977日至10日,县委召开组织、纪检工作会。会议认为,整好党风,势在必行,非整不可。党内各种歪风邪气仍然存在:一是思想不解放,是非分不清。二是领导班子长期不团结。三是官僚主义严重。四是大搞特殊化,谋求特权,违犯财经纪律。五是怕艰苦,图享受。六是追名逐利,争权争位,闹待遇。县委根据存在的问题,要求下决心,花力气,把党风整顿好:一是增强信心,把整顿党风摆在重要位置上来。二是广泛深入地对党员进行宣传教育,着重于思想整顿。三是整顿党风的关键是端正领导班子作风。四是健全必要的制度。五是严肃党纪,打击歪风邪气,坚决同败坏党风的行为作斗争。下半年突出抓好6个方面的违纪案件:第一,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侵犯党员民主权利,压制民主,打击报复的案件;第二,严重违犯财经纪律,破坏国家计划,抗拒国民经济调整,以及严重失职,造成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案件;第三,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大搞特殊化,挥霍浪费,贪污腐化,严重脱离群众,影响很坏的案件;第四,坚持资产阶级派性,搞宗派活动,争权夺利,破坏党的团结的案件;第五,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弄虚作假,谎报成绩,欺上瞒下,骗取荣誉的案件;第六,私立法规,破坏社会主义法制,严重违法乱纪的案件。六是整顿党的作风,查处违法案件,一定要执行政策,注意方法。七是继续抓紧纠正冤假错案,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198110月中旬,县委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克服领导班子涣散软弱状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8条措施:一是联系实际,开展整风。二是改造思想,一心为公。三是执行《准则》,搞好党风。四是明确职责,奖惩挂钩。五是民主评议,监督干部。六是加强纪律,端正党风。七是组织调整,充实加强。八是深入实际,转变作风。

1982年,县委组织部在考察培养的基础上,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充实了各级领导班子。对各级领导班子建立了预备干部名单150人。全年共提拔公司以上领导干部127人。下放了一些年轻干部到基层培养锻炼。全年共下放6人,提任区委副书记1人,副区长1人,公司正、副经理、厂长4人。及时调整调配干部、收录用公社干部68人。当年,慎重稳妥地发展党员85名。同时,还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花名册,在册入党积极分子1404人。在11237名党员中,95%以上接受了2次脱产培训。对党员进行了两次检查评比,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七一”前后,评出合格党员5597名,不合格和基本不合格党员877人。评出先进党支部106个,优秀党员913名。

1982523日,县委成立石柱县检查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知识分子情况进行检查,5月底告一段落。通过检查,摸清了全县知识分子的基本情况:全县有知识分子2744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52.7%,其中工程师9人,助理工程师72人,大专文化336人,中专文化1682人。从总的情况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党组织明确知识分子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了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充分调动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在检查中了解到:一是政治上关心,主要是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二是积极慎重地发展知识分子入党,几年中,知识分子入党100人,其中大专生27人,中专生73人。三是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充实各级领导班子,提拔了183名具有大中专文化程度的同志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四是及时地评定了业务技术职称,几年中全县套改、晋升了业务技术职称140人。五是对科技人员进行了调整归队工作,几年中共调整用非所长人员28名。六是解决了知识分子生活上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共解决夫妻分居的178人。

1978年停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全县共接收安置到农村插队落户的城镇知识青年8371人。当年起分别由重庆、石柱等动员下乡单位对口分期分批收回下乡知识青年安置就业。到1980年,在石柱下乡落户的知识青年全部回城就业。

三、经济建设上的拨乱反正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

(一)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要求各地认真纠正农村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切实保护农村中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党中央还根据四川、安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经验,批转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文件,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这对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农村面貌,起了极大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拥护。

县委高度重视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于197910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的意见》明确了全县关于生产责任制的几种形式:一是实行统一指挥;二是实行临时性和季节性的分组作业,小段包工,按定额计酬的办法;三是实行“三定一奖”到组,联系产量计酬,部分农活可以采取责任到劳的办法。

对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当时党内外不少干部存在着相当大的疑虑,担心这样做会不会离开了社会主义。在这个问题上,县委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在1980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和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后,县委才进一步认识到“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正如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也会巩固起来”。

1980127日,在县委召开的县三级干部会上,县委领导就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生产责任制讲了3点意见。一是积极推行分工分业,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二是集体经济比较巩固和基本巩固的队,可以实行生产队统一经营,组织临时作业组,小段包工,定额管理,按件计酬的责任制。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分配的前提下,分组作业,包产到组,农活到劳,定额计酬。可以实行土到劳,田到组,多种经营搞“四专”,联系产量计酬,超奖短赔的责任制。无田或基本无田的生产队,也可以主粮包产到组,薯类和杂粮包产到劳,超奖短赔,联产计酬。三是近年来“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的“三靠”队和山区居住分散,不利于统一经营的生产队以及生产项目单一的生产队,可以允许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关于加强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必须注意的问题,县委副书记郭华明讲了6点意见。一是社办企业、集体的工、副业人员不承担大田生产的包产任务,要按照他们的技术特长,签订工、副业交款合同,并按合同实行奖赔。二是民办教师和经劳动部门批准的临时工、合同工,有关部门为公社聘请的“八大员”以及参军外出等人员,也不承担生产队的包产任务。三是农村的“五保”户,不应安排他们包产。四是对烈、军属和革命残废军人,仍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该评定优待工分的要在年初一次评定,鼓励他们多劳多得,使之能保持稳定的收入水平。五是切实解决好干部的误工补贴问题,使他们的收入不低于同等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六是无论建立什么责任制,都应把农业基本建设用工分别落实到队、组、户、人。关于切实加强党委对落实生产责任制的领导问题。一是县委决定从县级机关抽调一部分干部协助区、社工作,基本做到每个大队有一名脱产干部。二是集中时间宣传贯彻中央、省、地委的文件,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把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地委文件精神上来。三是要以公社为单位培训好队长以上的骨干力量。四是各级党委,特别是一、二把手,要亲自动手,搞好试点,摸索经验,指导好此项工作顺利而全面开展。

198138日,县委转发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谭启龙在省委常委会上的发言和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一封信,明确提出了农业生产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为了指导全县落实好农业生产责任制,在19813月中旬召开的区社书记会上,县委书记汪林翔就做好此项工作应注意的问题讲了6点意见:一是领导一定要深入生产队,亲自动手,取得搞好责任制的指挥权。二是包产指标一定要达到最高年产粮食水平,计划生育指标要抓落实。三是对已经办起来的工副业,厂、场办得好的要继续办下去,不能分掉撤毁。各种用材林、经济林随责任地定根承包。四是不要影响春耕生产,延误农时。五是各级领导在落实中要摸索一套完整的经验,为搞好1982年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打下基础。六是落实后仍要加强领导,克服那种“包了产、不用管”、“到了户、晓得做”的思想倾向。

1982317日至20日,县委召开农村工作座谈会,就认真处理落实责任制后的遗留问题和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7个方面的解决办法:一是签订好合同。二是落实好耕牛养用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养水用水责任制。四是落实集体所有的经济林木管理和多种经营生产责任制。五是进一步落实林业“两制”。六是维护好集体财产。七是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由于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人民公社原有的一些经营管理制度逐步被突破,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全县迅速发展起来。许多社队逐步将联产到组发展到联产到人,并进一步发展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到1982年底,全县2949个生产队中,包干到户的达2811个队,占95.3%;包产到户的53个队,“水统旱包”的1个队,专业承包的84个队,共占4.7%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农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端,而且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等缺点。这种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的,集体和农户保持着发包和承包关系。集体统一管理,使用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有一定的公共提留,统一安排烈军属、五保户、困难户的生活,有的还统一规划农田基本建设。所以,这种家庭联产承包制,不同于农业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经济,它没有否定合作化以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而是做到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既发挥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这种责任制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提高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见效之快,是人们没有预想到的。许多社队一年就见效,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甚至翻了一番或两番。石家区的同志对此总结出了十大好处。

双庆公社从19808月起开始搞包干(包产)到户。全社57个队,搞包干到户的46个队,包产到户的10个队,实行联产计酬、专业承包的1个队。沿溪公社龙花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79年搞以组作业,定额计酬,粮食增长了35.4%1980年搞“水统旱包”,联产计酬,粮食增长了13%1981年实行包产到户,粮食又增长了10%。沿溪公社朱家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 1979年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9万斤上升到11万斤,增长22.2%1980年又比1979年增长了5%,人平年现金收入达到55元,首次对国家有了贡献,当年偿还国家贷款1000元。石流公社二大队五生产队,1978年认真贯彻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农村经济政策的“12条”规定,大力发展社员家庭副业,增加了社员的收入,减轻了集体的负担。在“四人帮”干扰破坏期间,该队每年养猪22头左右,有16户长期没有养猪,有15户没有养鸡。贯彻省委“12条”政策后,全队共养猪63头(是原来的3倍),其中社员私养51头(无空户),仅4月上半月就增长了29头;共养鸡185只,户平6只。盐井公社三大队四生产队1981年春狠抓落实林权,建立完善了林业生产责任制。由于干部社员吃了“定心丸”,增强了造林护林积极性,当年春造林达30亩,同时刹住了乱砍滥伐歪风。1980年,楠木公社从火炬生产队1979年采取农副业专业分工、责任到劳获得粮食和黄连大幅度增产的事实中得到了启示,决定在全社范围内试行推广“火炬经验”(打破“大锅饭”)。全社37个生产队,除1个仍搞统一指挥生产外,其余36个队对2335个劳动力按照农、副、工进行专业分工。搞农业的1667个劳力,占总劳力的71%,田土面积分摊到人或户,再按面积和产量定产、定成本、定报酬;种黄连的350个劳力,占15%,以劳力定任务、定奖惩、定报酬、定补助;搞社办企业的72个劳力,占3.1%,实行定人员、定机构、定任务、定岗位责任、定报酬;养牛养猪的256个劳力,占10.9%,其中养耕牛的实行定头数、定膘水、定繁殖、定投肥、定报酬、定奖惩、定耕作面积。他们的做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是促进了农、副、工各业的发展;二是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三是农业上有利于争时间、抢季节;四是有利于群众学科学、钻技术;五是改善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六是干部转变了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

(二)贯彻调整、整顿方针

为了适应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1979年党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着重解决经济建设中长期遗留下来的严重问题。在贯彻八字方针中,调整是关键,同时也是着手经济体制的改革,继续进行现有企业的整顿。

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和省、地委的具体部署,县委结合本县实际,明确提出:在调整中要坚决纠正前些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的影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指导思想上,必须从石柱的县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经过论证,讲求实效,使生产的发展同人民的生活的改善紧密地结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98012月下旬,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研究调整、整顿工作,明确了要抓好7项工作:一是狠抓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努力把1981年工农业生产搞上去。二是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加强市场管理。三是全力以赴抓紧农副产品收购,坚定完成国家计划。四是抓好增收节支,严格财经纪律。五是清理和压缩基本建设项目,加强基建管理。六是坚决制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七是抓好安全和治安工作。

19812月,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央〔19812号文件,研究在经济上如何进一步搞好调整,特别是研究如何把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工作搞上去,政治上如何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还研究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问题。县委常委、副县长饶显荣在会上作了《认真贯彻“调整、整顿”方针,切实抓好我县经济调整工作》的讲话。会议明确了石柱县“调整”的指导思想,这次“调整”是健康的清醒的调整。会议就当年全县的调整工作提出了5点要求:一是基本上做到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二是把物价基本稳定下来,调整就是首先压缩基本建设,少数企业实行并转。再是要压缩行政支出,包括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费用。三是石柱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和要求,主要是努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四是稳定物价,加强市场管理,打击投机倒把。五是加强和改善党对调整工作的领导,主要是加强党对农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振奋革命精神。会上印发了参阅文件:石柱县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场管理 打击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的指示〉的若干规定(初稿)》(之一),《关于保护森林资源 制止乱砍滥伐的意见》(之二),石柱县人民政府《关于继续开展物价整顿的意见》(之三),石柱县整顿社会治安领导小组《关于打击反革命和刑事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 进一步维护好城乡社会治安的宣传提纲(只供口头宣传)》(之四)。会议对县、区、社三级党委的成员提出了七带头的要求:一是带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二是带头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保持与中央一致。三是带头搞好党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是带头不搞特殊化,越是困难的时候,领导干部越要与群众同甘共苦。五是带头坚持过严格的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六是带头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有事和群众商量,平等待人。七是带头振奋革命精神。

198112月上旬,县委就近两年来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作了10个方面的总结:一是在财贸企业中进行了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二是逐步扩大了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三是发展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四是发展了集体企业和个体经济。五是基本建设和挖潜、革新、改造部分项目,已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加强了经济责任,提高了投资效果。六是财政体制方面也有了一些改革,当年省对地、县由超收分成改为增收分成,县财政局对文教、科研、卫生事业单位及行政机关经费实行预算包干使用办法,大大调动了各方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七是银行实行了“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控制”的新体制,改变了过去存款层层上交,贷款层层上报的状况。八是劳动管理方面也作了一些改革,当年部分企业招工、招生、民师转正等,在指定范围内实行了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办法。九是在物价管理上,部分农副产品实行了议购议销,部分商品实行了浮动价格。十是文教、卫生等部门也作了一些小改革。卫生部门的县医院和部分镇社医院,由往年实行的工资包干、基建医疗设备包干,从1981年起改为实行定床位、定编制、定经济指标、定业务技术指导、定经费补助的经营管理制度,大大增加了收入,节约了开支。

198215日至6日,县委召开常委办公会,学习中央转发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的报告》的通知(中发〔198147号)。决定:一是召开工交工作会议和全体职工大会,传达中央通知精神,在全县各条战线特别是工交战线掀起学习热潮。二是鼓足干劲,狠抓当前,实现首季开门红。三是进一步讨论纸板厂的工作,并决定立即施工,摆开战场,大刀阔斧,雷厉风行。

经过调整、整顿,全县各方面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有了较大改变,工农业生产取得了新的成绩,科技、交通、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也呈现出良好的局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生活得到了相当的改善。

四、以十二大精神为指针,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次大会是党的七大以来的一次最重要的代表大会。它标志着四年拨乱反正的结束和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定宏伟纲领。全县广大党员、人民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县委及时做出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二大精神的部署。

91日,县委向全县各级党组织发出了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的通知。

116日至14日,县委召开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总结了前段时间学习十二大精神的情况,普遍反映受教训深刻,有4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增强了对党中央的信赖。二是提高了实现宏伟目标的信心。三是树立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思想。四是加强了对搞好党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117日,参加全委(扩大)会议的同志分组学习讨论了邓小平在十二大的开幕词。体会有四:一是深刻认识到十二大的重要历史地位。二是加深了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结论的理解。三是明确了抓好四项工作是实现80年代的三大任务的重要保证。四是进一步认识了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性。1112日,对参加全会的273位同志学习十二大文件进行了测试,人平97.8分,得100分的212人,占总人数的77.7%

通过学习贯彻十二大精神,县委总结了建国30年来经济建设的成绩、问题和经验教训:一是凡是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群众积极性就高,生产就发展。凡是违背了自然规律,搞瞎指挥、“一刀切”、“山上山下一个样”,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方面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二是凡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群众就拥护,整个经济建设的发展就顺利,速度就快。凡是违背经济规律,搞政治运动,就会受到惩罚,经济建设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3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10年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三是凡是坚持走群众路线,按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办事,工农业生产就会有新的起色。凡是主观主义,长官意志,脱离群众,整个经济发展就缓慢,甚至出现大的挫折。四是凡是坚持了按劳分配原则,群众的生产劲头就足,工农业步伐就快。凡是搞“大呼隆”、平均主义,群众的情绪就低,生产就止步不前。五是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农业这个基础,农业活了,一活百活,什么事情都好办。

县委做出了1982年至1985年经济建设的打算。必须认真地、正确地、全面地执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克服重粮轻经、重眼前轻长远的观点,本着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经则经的原则,在今后几年内,在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具体要求:一是粮食稳步增长。二是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三是加快公路建设。四是抓紧电力建设。五是积极解决公社范围内大队通电话。六是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力争在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300万元,农业人口人平年现金收入达到353元。1990年前,基本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在思想建设方面,要在今后5年内,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保证规划实现的措施有六:一是要国民经济大上快上全面上,首先是思想认识要先上。二是解放思想,肃清流毒,全面推行联产责任制。三是认真落实按劳分配政策,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集体生产的积极性。四是生产队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作好规划。五是各行各业围绕农业打总体战,立足农业做好本职工作。六是加强党对山区的领导。全县的口号是:要想富得快,烟猪鸡兔加两菜。要得长期富,黄连森林加四树(油桐、桑树、果树、漆树)。同时加强基地建设:1个年产2530万斤的黄连基地(黄水),2个年产50万斤海椒的区(下路、桥头),1个年产50万斤花生的区(临溪),2个年产万担蚕茧的区(大歇、西沱),7个柑桔基地社,3个人工培植天麻的社,2个芋片基地社,3个长毛兔基地社,8个油桐基地社,1个楠竹基地社。

五、几点启示

经过6年的拨乱反正,县委总结了几条主要的启示:第一,要实现拨乱反正,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恢复和发扬党的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第二,面对存在的各种遗留问题和大量新问题,必须采取抓住中心,带动其他的方法,分别轻重缓急、有秩序地工作,逐步加以解决,使全县的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第三,必须把党的政策与本县的实际相结合,注意用政策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推动各项改革。第四,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持社会长期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第五,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把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干部培养、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带领全县人民贯彻落实十二大精神,为开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

(戴仁和)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