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武隆县拨乱反正

2017-05-16 09:42:10来源:重庆党史网

 

武隆县档案局

 

1976107日,党中央一举粉碎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反革命集团,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也宣告结束。武隆在文革十年里,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受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全县面临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局面。从197610月开始,武隆根据上级部署,全县进行“一批两整顿”,揭批“四人帮”的反党罪行,清除“四人帮”残余势力在武隆的帮派体系,开始对历史上被无辜迫害干部平反;开展整党整风,重建党政群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开展整社整队,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建立健全社队经营管理制度,恢复和发展生产。同时,在科学教育文化战线上也积极开展整顿,扭转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左”的政策。在经济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活动,使全县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发展。

为了确保党的工作重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移,并集中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武隆对经济建设和阶级斗争关系问题上的左倾错误思想进行了认真的清理,停止使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19793月开始,按照邓小平同志:“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等论述,进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清理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通过拨乱反正,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一个时期内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党内外思想活跃,党的工作重点逐渐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一、思想理论上进行拨乱反正

19772月,县委发出《通知》,要求全县:一是县区级机关继续办好揭批“四人帮”的学习班;二是在县委领导下,以区为单位集中中小学教师办好揭批“四人帮”学习班;三是以公社为单位,围绕揭批“四人帮”这个中心和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大检查、小整风;四是放手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深揭猛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号召全县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广大干部以及人民群众要以高昂的政治热情,迅速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新高潮。8月全县开展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主要是大力宣传粉碎“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传达贯彻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动员农村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坚决地、彻底地大揭发、大批判、大清查“四人帮”反党集团阴谋篡党夺权,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掀起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

19792月县委扩大会议召开。会上,县委书记梅显模传达了中央工作会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传达了省委常委扩大会和省党代会精神。认真组织学习了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上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生产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及《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试行草案)》。在传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回顾了过去的工作,总结了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了对文化大革命中和文化大革命前一些遗留问题的认识,着重围绕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如何加快武隆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会议主要解决了四个问题:一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冲破了“左”的思想障碍,从根本上解除了“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的束缚,为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克服党内存在的思想僵化状态,打破条条框框,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思想路线的转折点。二是提高了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认识。同志们认为,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生产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路线上的重大转折。只有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才能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三是进一步认真研究了落实党的政策,纠正冤假错案问题。包括如何迅速掀起宣传三中全会精神的高潮问题,如何善始善终地结束揭、批、查运动问题,如何加强党的领导、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等问题。只有认真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实现党的组织路线的重大转折。四是进一步研究落实了山区生产方针。大家表示决心狠抓当前工作,夺取农业全面丰收。这次县委扩大会是一次思想解放会,震动大,影响大,是继武隆全县解放以来的又一次历史转折点和新起点。随着这次会议精神在全县的贯彻落实,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41日至3日召开的武隆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县委副书记贺廷元在代表县革委所作的报告中指出:粉碎“四人帮”两年多来,全县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各条战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全县形势大好。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必须实现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一定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打破思想僵化半僵化状态;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妥善解决好遗留问题,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善始善终地结束揭批查运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切实加强领导,围绕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调整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领导重点、工作方式、组织机构、管理体制、领导作风等方面来一个大的转变。他指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全面完成今年国民经济计划,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进一步落实农村基层干部政策和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加快现代化建设服务。

4月全县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1979222324号文件精神,广大干部群众认为中央这三个文件都是指导我们顺利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的重要文件,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统一思想,坚决贯彻执行。一是要认清形势,坚定搞好工作重点转移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三是要深入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继续做好思想解放工作,克服思想僵化、半僵化状态;四是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五是要继续落实政策,处理好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六是要把政治工作结合着经济工作一道去做;七是要敢于和善于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19802月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通过学习贯彻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叶剑英副主席国庆讲话和邓小平副主席报告精神上来,把经济建设搞好。为了把这个报告学好、学透,县上配合对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集中进行一次形势教育、三中全会精神的教育、安定团结的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教育。使广大干部努力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管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调动积极性,把各项工作搞好。

19829月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文件精神。通过学习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报告和新党章,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认为党的十二大召开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通过的报告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二、政治生活上拨乱反正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既对多年来的左倾错误和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作了科学的分析和批评,又坚决地拥护了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从而分清了是非,为纠正当时存在的“左”的错误思想,提供了根本的保证。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长的时间内,党做出的这个决议使极端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历史问题得到了正确的结论,这表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和政治上的高度成熟。标志着党在政治生活上的拨乱反正的一个成果。

为了肃清“四人帮”流毒,197611月,县委宣传部发出文件,要求各地认真组织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和揭批“四人帮”罪行的参考资料,深刻理解同“四人帮”斗争的重大意义,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积极揭批“四人帮”的反党罪行。接着县委做出《关于坚决执行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深揭猛批“四人帮”,大打农业翻身仗的决定》,各级各部门根据县委的要求,认真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和揭批“四人帮”罪行的材料,在狠揭猛批“四人帮”的反党罪行的基础上,举办了斗私批修学习班。在举办的学习班中,一是学习上级的有关文件,领会精神,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二是在提高认识和政治觉悟的基础上,深揭猛批“四人帮”的反党罪行;三是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在“文化大革命”中左倾思想路线的一些事实进行发言;四是在开展斗私批修中,每个人对自己在10年“文化大革命”中的政治思想观点,以及工作态度和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批评;五是对个别紧跟“四人帮”的骨干和在“文化大革命”中有打、砸、抢、抓、揪行为的人进行斗私批修的互相帮助,帮助这些人提高认识,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从今做起干好本职工作;六是在开展斗私批修中,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以团结同志为主,肃清“四人帮”的反党流毒。最后达到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转变观点,围绕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打工业、农业翻身仗。

19777月县委常委进行小整风。这次整风采取学、批、讲等方法,彼此交心通气,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增强一班人的团结。接着县级部、局和各单位领导班子进行整风,整风的重点是解决资产阶级帮派势力对部局领导班子的腐蚀和影响,同时结合解决思想作风、干劲和团结问题,为全面整党整风打好基础,作好准备。1977103日到14日,武隆县委根据涪陵地委整党整风教育动员大会精神,集中县级机关职工共1215人(党员640人)进行整党整风教育。在整党整风教育中,一是较深刻地领会了十一大意义、精神和路线;二是进一步认识了帮派体系的反动性、危害性、顽固性和潜伏性,坚定了与帮派体系长期作战思想;三是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教育;四是通过学习十一大文件,揭批“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进行整党整风教育,进一步提高了觉悟,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鼓舞了斗志,焕发了精神。19782月县级机关全面开展整党整风。参加这次整党整风的有2个党委,3个总支,38个支部共1441人,其中党员509人(部局领导干部90人)。首先召开大会动员,学习文件,联系实际深揭猛批“四人帮”破坏党、瓦解党的罪行;其次认真开展了“五查”(查路线、查思想、查作风、查干劲、查团结)和“三讲一评”,做到领导带,典型引,自己讲,大家评,重点帮,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切实解决了思想作风、干劲和团结问题;再次坚持“三要三不要”的原则,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用一分为二的观点,逐人进行鉴定;最后在思想整顿的基础上还进行组织整顿。通过这次整党整风,一是搞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二是增强了各单位领导班子团结;三是增强了党员的无产阶级党性;四是恢复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但是这次整党整风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因而具有历史局限性。

根据省、地委有关精神,19784月县委开始对全县领导体制和领导职务进行改革。将区革委改称区公所,区革委会主任改称区长;农村人民公社大队、生产队原设革命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的,改称大队、生产队管理委员会,下设大队长、副大队长、生产队长。同时,将县级机关、县属企事业单位的革命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一律撤销,单位领导称谓也作了改变。局、行、厂、公司、学校、医院等单位领导称谓分别改称局长、行长、厂长、经理、校长、院长。县属各大口原设立的党委改为党组,没有建立的也重新建立。1979年开始恢复县税务局、农业银行、二轻工业局、经委等单位。

197811月,为了落实平反“文化大革命”的冤假错案,县委成立落实干部政策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办公室。随后,各大口主管部门和大型厂矿也相继成立了落实政策领导小组,各单位相应指定一名领导和一名专干,全面开展纠正反“右派”、反“右倾”、“四清”和“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县委首先对“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原武隆县委书记郑作春进行了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接着对“文化大革命”被迫害自缢致死的原武隆中学校长喻瑛,原武隆县公安局副局长刘福年、干警董长富等先后落实政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793月开始,各单位也按照有关政策,纠正了本单位在反“右派”、反“右倾”、“四清”和“文化大革命”中造成的冤、假、错案,对冤、假、错案中涉及的人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落实政策:一是经批准予以改正的人,恢复原工资级别,金额按现行同级计算;二是对已死亡的发给安葬费和抚恤费,安葬费一般掌握在150元左右,抚恤费按规定计发;三是对已受牵连的家属,原系吃商品粮,因受牵连被遣送到农村的,是居民的仍作居民处理,是全民或集体所有制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安置,但工龄重新算起。到19819月底,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全县落实干部政策,平反纠正反“右派”、反“右倾”、“大四清”、“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中的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全县共复查各个时期各个单位处理的干部1125人中,予以纠错的721人,恢复党籍65人,除143人改作退职退休外,其余均恢复工作及职务。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由于林彪、“四人帮”等反党集团的严重干扰,党的组织遭到破坏,政府机关呈一度陷于瘫痪,由于造反派当权一统天下,民主法制观念非常淡薄,干部职工的个人权利遭到抹刹,基本上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粉碎“四人帮”后,各级党委恢复了正常工作秩序,通过拨乱反正,恢复了正常的选举程序,民主法制建设得到了加强,党员和干部职工也开始参与党的组织建设和政权组织建设。1978711日至14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武隆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参会的535名党代表,就是由各级党委、总支、支部,逐级召开党员支部大会,层层选举产生的。大会选举了27名中国共产党武隆县第五届委员会委员、4名候补委员、4名省第三次党代会代表;在五届一次县委全委会上,选举了县委常委,县委书记、副书记,中国共产党武隆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纪委书记、副书记。8月,县委同意县法院党组《关于基层选举和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时做好选举人民陪审员工作的报告》。《报告》指出:人民陪审员及名额原则上每个公社2名;巷口镇和各区公所所在的公社4名。人民陪审员的选举办法由人民代表选举或选民直接选举;人民陪审员的任期,一律暂定为两年,每年到人民法院执行任务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天。197941日至3日召开的武隆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参会的669名代表,是由各公社各行业各单位以公社为一个选区,层层选举产生的。大会选举了武隆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副主任。选举了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620日县委同意共青团武隆县第七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共青团武隆县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副书记;武隆县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武隆县妇女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718日武隆县第六届工会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武隆县总工会第六届委员会,同时改县总工会主任、副主任为主席、副主席,大会选举了工会主席、副主席。10月开始,为了认真贯彻全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将在198011日实施的七个重要法律,使这些法律的主要内容家喻户晓,全县城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两个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第一阶段,11月初到11月中旬,重点搞清楚什么是民主和法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重大意义;第二阶段,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重点是弄清七个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第三阶段,12月下旬,重点是整顿党风和民风,明确怎样才能有效地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801211日至18日召开的武隆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的武隆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了主任、副主任。会议决定撤销武隆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武隆县人民政府,选举了县长、副县长,县法院院长、县检察院检察长。几年来,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扬民主,党员和干部群众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选举产生了各级党组织、基层政权组织和群团组织,通过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开始得到了增强。

三、经济建设的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武隆积极开展拨乱反正,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恢复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迅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19792月全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初步规划:全县2259个生产队,以经济作物为主的1149个队,粮经并举的827个队,以粮为主的285个队。推行“五定”合同制,认真落实经济作物区的粮食征购和口粮政策(五定即定面积、定产量、定交售任务、定社员口粮和供应粮、定奖惩)。各区、社党委和革委把多种经营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组织,当好参谋。41日至3日召开的武隆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必须实现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围绕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调整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领导重点、工作方式、组织机构、管理体制、领导作风等方面来一个大的转变。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进一步落实农村基层干部政策和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以经为主”的山区生产方针,走农、副、工综合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现有工交企业的作用,认真把现有企业整改好,坚持走挖潜革新的路子,大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认真抓好财贸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加速现代化建设服务。7月,全县结合学习贯彻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时,进一步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所实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各条战线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正确理解我国现阶段的阶级状况、阶级斗争和主要矛盾,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客观依据及其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积极意义和当前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对充分发挥全体人民进行四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意义。10月,武隆制定经济三年调整规划:按照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和涪陵地委的要求,全县1979年到1981年三年调整的指导思想是:要围绕农业“以经为主”的方针,着重解决农业内部粮、经比例失调、粗、细粮比例失调,多种经营内部长远与当前、分散与集中的比例失调问题,做到在粮食稳步增长的同时,多种经营、社队企业大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回升。调整时期的几项主要指标是:1978年至1981年,粮食总产量由21500万斤,增长到26000万斤,人平产量由643斤增长到760斤;农业总收入由3227万元增长到5450万元,人平分配收入由57元增长到79元;多种经营总收入由914万元增长到2300万元;社队企业总收入由445万元增长到1000万元;工业(包括重工业、二轻工业、商办工业)总收入由1271万元增长到3740万元;计划生育要求三年调整期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3‰以下。1981211日至17日,县委召开县、区、社三级干部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198112号文件精神,坚持“调整、稳定”方针,千方百计确保今年农业丰收,保证国民经济继续前进。会后,全县集中三个月时间,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198112号文件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党中央关于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在政治上实现进一步安定的方针,是当前指导我国经济和政治的唯一正确的方针,三中全会以来的形势是好的,但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存在的严重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方针和办法,坚定搞好调整的决心和信心;要深刻认识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是主体方面的错误,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肃清“左”的思想影响;这次调整是健康的、清醒的调整,是三中全会以来各项正确的方针、政策的继续和发展;要加强集中统一,正确处理调整与改革的关系。

粉碎“四人帮”后,在开展拨乱反正的同时,继续开展农业学大寨。1977115日至20日,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后,县委也召开了农业学大寨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总结了全县农业学大寨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和部署了今后农村农业工作任务,决心加强党的领导,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速建设大寨县的步伐,努力改变全县农村落后面貌,掀起农业学大寨的新高潮。会上评出1976年全县“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134个,并规划了1977年实现大寨式的公社、大队和生产队。会后,县委把车盘区凉水公社作为农业学大寨改田改土的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业学大寨。全县组织近6万人,开展学大寨运动,公社组织专业队、大队和生产队组织专业组进行坡土改成梯土,有水源的地方进行土改田,无水源的地方进行低产田改造。2月县农工部在召开的科学种田会上,要求各区、社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种田,促进粮食稳产高产,夺取1977年农业生产的全面丰收。4月在县委召开的传达贯彻全省农业学大寨会上,讨论研究了“抓纲治国、抓纲治武,大打农业翻身仗,千方百计夺取农业大丰收”的问题。会议提出了开展区与区、社与社、队与队之间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并对如何掀起“一批、二打、三粉碎”和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进行了部署。7月,为了把农业生产促上去全县大力发展喷灌和小化肥生产,为此,县委成立县革委支农工业会战领导小组,下设喷灌、小化肥办公室。8月,全县在开展第二期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的同时,认真贯彻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坚决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在今冬明春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千方百计夺取今年农业丰收。同时,全党动员苦战三年,围绕农业初步建立起支农工业体系。到年底,全县9个区都建立了一个小化肥厂,60%的生产队都修建了喷灌池。还修建了东风水库,该工程的建成,解决了凤来、庙垭两乡426处水库、山塘、引水堰及11处提灌的水源。江浩公路也竣工通车。19783月县委不但组织县农工部、农业局和各区、公社的领导参观学习了县内农业学大寨搞得好的公社和大队,在5月还组织了部分人员前往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这次参观学习后,县委领导在车盘区凉水公社蹲点,县有关部门也下乡,培养样板,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业学大寨热潮。在工业上全县积极开展工业学大庆,企业开展整顿,推行以车间(队)为单位的经济核算,以车间(队)、班、组为单位开展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奖惩斗硬兑现等群众运动。19785月,白马搬运社被四川省委、省革委授予为“大庆式企业”,不久,县邮电局也被授予为“大庆式企业”的光荣称号。1980年县公路养路段也被四川省委、省革委授予为“大庆式企业”。在经济领域里,全县大力开展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活动,使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发展。但是,由于当时文化大革命中“左”的思想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全县在工作方法上仍然沿袭搞运动的方法,在经济工作上发生了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的错误,使全县经济一直处于徘徊的局面。

武隆县改革开放的起步,首先是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开始实行联产到组责任制,发展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突破性发展。1979年中央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和1980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为武隆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1979625日至29日县委农工部召开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中央文件,传达了地区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经验。这次会议后,全县农村坚持集体所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完善分组作业,健全责任制度,坚持定额管理,搞好评工记分,明确职责范围,处理好队组关系,坚持奖赔兑现。

197912月全县贯彻执行省委《关于进一步落实农村经济政策,使生产队逐步富裕起来的意见(试行草案)》,根据省委“在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下,用什么政策、制度和办法最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采用实行”的指示,结合本县情况,一是认真落实山区生产方针,坚持“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做到长短结合,重点突出,发挥优势,明确主攻方向,使农业生产逐步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多种经营,走农、工、副综合发展的道路。按照“一种植,二养殖,三加工,四办电,五开矿,再其它”的原则,各地从实际出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三是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推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给奖的生产责任制,促进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四是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放手发展适宜社员饲养的家禽、家畜和政策允许的其它家庭副业。五是稳定基本核算单位,现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六是认真做好贫队和富队的工作,对少数贫困户,生产队在派工调工和分配上予以照顾,并积极帮助他们发展家庭副业,逐步摆脱贫困境地。

1980823日县委发出《关于完善多种经营生产责任制的意见》通知后,各区、社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以林为主,粮牧并举,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方针,积极完善多种经营生产责任制。一是公社经济林木办林场和组织专业队经营管理。生产队的经济林木随农作物包给作业组或包给社员分户管理,幼树以株记分,有收益的按收益分成,圈外地可以到户,实行户造户管按成活株数记分;二是经济作物抓好“专”与“包”的生产责任制,除继续搞好“四专一联”(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专业人、联产计酬)外,实行任务到队,包产到户(人),以产计工,奖惩兑现;三是生产队联办的集体厂、场、园的专业人员,一律不在生产队划分责任地,实行在场劳动,回队分配;四是畜牧业放宽政策,鼓励社员多发展,不限制。1018日县委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通知发出后,各区、社党委:第一,及时向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社员群众传达贯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好农业生产责任制;第二,向基层干部和群众明确宣布一条:凡是今年确定的责任制形式,一律不动,按原定的制度和签订的合同执行,搞好决算分配,保证兑现;第三,把加强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同指挥当前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明年小春生产责任制和小春播种面积的计划完成;第四,在加强和完善生产责任制中,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凡有利于鼓励生产者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支持。

198114日县委发出《迅速落实今年农业生产计划,搞好承包合同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1)对责任制形式举棋未定的生产队,要发动群众迅速讨论确定下来。对实行“包产到组,联产到户,统收统分,超奖短赔”的生产队,要把经济作物地划出来,包给专人经营;(2)要通过签订承包合同把生产责任制落实到组、到户、到人,使农业生产计划落到实处;(3)在落实计划签订合同中,坚持钱、粮一起抓,要做到包粮又包钱,以保证粮经双丰收;(4)加强领导,确保实施。从此全县农村开始了包产到户的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四、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总任务。大会确定: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翻。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县委在920日发出《关于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各个部门要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一是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所作的开幕词,充分认识十二大的历史意义;二是普遍通读文件掀起学习高潮;三是联系实际,认真端正党风;四是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开展宣传教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开展拨乱反正,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恢复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迅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积极调整社会关系,平反“文化大革命”时期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有步骤地处理建国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充分发挥党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核心作用。同时,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解决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问题;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开始实行联产到组责任制,发展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突破性发展。到1982年全县经济逐渐开始好转,国内生产总值7023万元,比上年增长1.2%。工农业总产值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农业总产值1.7亿元,比上年下降0.98%;工业总产值4798万元,比上年增长24.9%。乡镇企业总产值1371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3万元,比上年增长3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78万元,比上年增长5%;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494万元,比上年增长10%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