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城口县拨乱反正

2017-05-16 09:41:09来源:重庆党史网

 

城口县档案史志局

 

1976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全县干部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各项革命和建设之中。但是,由于受当时“两个凡是”的“左”倾思想影响,党的指导思想还没有实现根本的转变,全县各项工作仍在徘徊中前进。直到197810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19794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新八字方针以后,城口的各项工作终于端正了指导思想,摆脱了“左”的束缚,出现了稳步发展的新局面。

一、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一)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滔天罪行

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虽然被粉碎,但是,“四人帮”给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损失,尤其是遗留下来的许多严重的政治与社会问题,一时难以消除。在这个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紧要关头,认清“四人帮”的滔天罪行,彻底肃清其流毒及影响,使遭到严重破坏的各项工作重新振兴起来,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县委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从197610月起发动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 “四人帮”进行揭批。1026日,县委下发文件到各区、公社党委、县委各部委、县属各单位和各支部⑴①,要求分三步深入揭批“四人帮”的罪行[1]第一步,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规模、最大的声势开展揭批活动,组织一切力量,运用一切宣传阵地和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将中共中央〔19761516号文件和1024日《朱德同志在首都群众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央两报一刊社论《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第二步,迅速开展对“王、张、江、姚四人帮”的大声讨、大揭发、大批判。第三步,乘传达贯彻中央两个文件精神、庆祝两个伟大胜利的强劲东风,掀起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的新高潮,掀起“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新高潮。

按照县委的要求和部署,各级领导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召开声讨会、控诉会,运用一切宣传工具和宣传形式,在田间地头、车间工场、建设工地和家庭院落等,大揭“四人帮”画皮,并联系实际,深揭狠批“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极右实质,声讨“四人帮”罪恶历史,积极地把批判“四人帮”的斗争不断引向深入。从中央197616号文件下发后,至1976年底,全县共召开揭发、声讨、批判“四人帮”的大小会议2000多场次,参加人数达20万人次,并积极办批判专栏,撰写批判文章,开办政治学(夜)校,培训理论骨干。随着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材料的下发,1977126日至24日,县委召开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议。要求突出宣传毛泽东思想和华国锋主席的领导,进一步深入揭批“四人帮”,全面落实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不断掀起深揭狠批“四人帮”的新热潮。1128日,县委召开深入揭批“四人帮”炮制的反革命政治纲领及两个估计的滔天罪行大会,来自全县各区乡的代表、县属机关干部、厂矿职工、学校师生等共计1000多人参会。1978526日至61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紧接着又召开了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主要精神是高举毛泽东主席伟大旗帜,紧跟华主席战略部署,贯彻省委、地委指示,彻底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把“四人帮”造成的损失夺回来,把“四人帮”颠倒的东西纠正过来。

(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双打”运动

遵照四川省委关于开展一批两整顿(即深入揭批四人帮,搞好整党整风,搞好各条战线、各个单位特别是企业和社队的整顿)运动的要求,城口县于1977223日至28日召开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会议。会议将党中央的精神同本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用整风精神对12个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进行了一次整顿,238名工作队员分赴到农村,到已开展的8个公社和新开展的县属工交、农林、财贸、文卫等4个单位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至19784月,县委有计划、分步骤的对全县农村、机关进行了以整顿和建设领导班子为重点的整党整风运动,向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基本知识和党规党法教育,解决由于四人帮破坏造成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

为配合揭批四人帮行动,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同时。全县又开展了以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和资本主义势力猖狂进攻的一批双打运动。1977619日,城口县召开有10万人参加的对敌斗争广播大会。大会结束后,各分会场分别召开本区、社和本单位的对敌斗争会议。至7月,就查获贪污盗窃、投机倒把案件1695件,金额13万多元,粮食8.8万斤,收到各种犯罪材料317件,通过公安部门审查研究并报上级批准处理259件,取得很大的成效。在77年的4月、6月、9月的三大战役中,共逮捕各种罪犯90名,批斗()各种罪犯和严重资本主义者1000多名,法院公开判处各种罪犯93名,其中有期徒刑82名,判处徒刑缓期执行的5名。每次战役的行动都要召开全县有线广播大会,各地在批斗时也要召开批斗大会,当时参加批斗的人数达到16万人次,受批斗的人要押到公路沿线和各区、公社进行游行批斗,声势大、震动大,沉重打击了阶级敌人和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县委常委无论有无错误,都要写检讨,检讨自己在工作、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非常激烈。[2]

(三)开始拨乱反正

197610月,粉碎“四人帮”后,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平反冤假错案,恢复无辜受迫害的干部的工作与声誉,虽然这是当时极为迫切的一项工作,但这项工作开展得很缓慢。城口县委按照中共中央、省委和地委的部署,在深入揭发、批判、清查工作的同时,开始进行拨乱反正。19761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给反对“四人帮”的人和案件平反的通知。此后,县委陆续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并成立落实干部政策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成世发、赵清湖等9名同志亲自抓,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处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专案处理和审干的结论,复查、过滤、清理档案以及“双退”遗留问题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受理文化大革命前干部受党内和行政处分有申诉的案件。在县委的领导下,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对一些受林彪、“四人帮”路线打击迫害的进行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同时对犯有严重错误的人,按照党的政策,做出了恰如其分的处理。

19784月,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统战部和公安部《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指出现在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条件已经成熟,并对错划为“右派”分子的人的改正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56日,县委成立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抽调64人专门抓政策落实工作。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领导小组办案人员认真学习文件,解放思想,明确政策界限,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办案人员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原划为“右派”的事实进行了逐步复议,并对照中央确定的划“右派”分子的标准,将重新认定的事实,进行了重新定性,实事求是地做出结论。至年底,对全县原划的66名“右派”分子,全部摘掉帽子,除19人死亡补发抚恤费外,其余全部安置。

刚刚开始的拨乱反正,使全县人民欢欣鼓舞,一批受到错误路线打击迫害的干部群众得到平反昭雪,从而解决了党内和人民内部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对恢复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与密切党群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十年“文革”造成人们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不容易在短期内消除,加上“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严重地阻碍了平反工作的进展,这项事关大局的工作没有迅速在全县铺开。

(四)各行各业在徘徊中前进

农业经济方面。县委召开了会议,提出“全党动员,奋战四、五年,粮食要上纲,收入翻一番,革命加拼命,建成大寨县的战斗口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学大寨经验,制定大寨县规划,领导下农村蹲点或巡回检查,进一步贯彻执行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很多同志对照大寨、昔阳等地方找差距,自觉地检查了过去一怨山太大,二怨气候差,三怨上级不支持,四怨群众不听话的思想。特别是去大寨、去昔阳参观学习过的同志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和大寨、昔阳相比,城口落后了一二十年,同志们纷纷表示,要立下愚公志,条件再差,也要大上快上,赶上大寨,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新高潮。城口的农业通过以上工作和全县人民的努力,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农村面貌得到改变,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有了新的发展,先进典型逐渐增多,农业科技开始得到运用。到197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552万元,比1965年的3245万元增长140%,农业总产值3642万元,比1965年的3061万元增长12%,粮食70726吨,比1965年的36220吨增长195%。但由于“农业学大寨”运动始终被纳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轨道,在指导思想上将原本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农业生产典型当作政治典型推行,偏离了原来的方向,染上了极左的色彩。因而,在促进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运动中不可避免地被扭曲,大大削弱了学大寨的实际效果。

工业生产方面。197612月至1977年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强调进行工业企业整顿,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恢复和发展生产。经过了一番整顿,一批工业企业趋于瘫痪或混乱的状况有所改变,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197795日至7日,为了贯彻省、地工业学大庆会议精神,县委召开了全县工业学大庆会议,号召全县广大职工紧急行动起来,大战一百天,提前和超额完成年度生产计划。197848日至12日,县委召开工业学大庆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成绩和经验,表彰先进,讨论和部署1978年学大庆的规划和措施,掀起了普及大庆式企业的群众运动高潮。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910万元,比上年增长26.2%,交通运输、电力等方面也有较大发展。

教育、文化等方面。10年动乱遗留下来的问题实在不少,在上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县委对教育战线做了重大的调整,着重于拨乱反正,整顿恢复教育秩序。197852日至8日,城口县教育文化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会议听取了县委副书记黄承绪作《动员起来,为繁荣我县教育文化事业而努力奋斗》的报告。197831日,县委同意批转县文卫党组《关于办好重点学校几点意见的请示报告》,将城口师范、城口中学和新城、复兴两所公社小学确定为重点学校。91日,城口中学、城口师范、新城一、二校,复兴公社小学的师生员工和县文教局及区文教战线的代表近3000人,在城口中学集会,欢庆华国锋为《人民教育》题字的复制件到达城口。1979714日,城口高考,中专统考结束。参加大专院校考试的有160名,参加中专考试的有3092名,从粉碎“四人帮”后,城口中学连续3年获得高考优异成绩,在万县地区名列前茅,79年被评为全地区12个优秀集体之一,连续三年共考上大学84人,比1978年的升学率高155%,一跃成为全地区重点中学的第一名。819日,城口电视转播成功,县城居民第一次收看到了电视节目。626日至71日,城口县卫生革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召开,516人参加了大会。830日,县妇联组织县城及城区妇女2000多人游行庆祝,欢呼党的“十一大的胜利召开。1226日至29日,城口县科学大会召开,推广先进技术和科学种田的先进个人及各单位主管科学技术的负责人共200多人参加了大会。19771978年,县委在恢复和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同时,还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恢复和发展了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总之,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两年内,随着拨乱反正工作的有序开展,城口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在徘徊中逐步恢复和艰难前进。                                                                                                                                                                                                                                                                                                                     

二、紧随历史的伟大转折

1978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且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从而真正实现了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城口在清理“左”的错误、平反冤假错案、调整社会关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清理“左”的错误,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

1979115日,县委召开电话会议,号召全县干群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生产建设上来,改变一切不适应“四化”的活动和方法,把农业搞上去。28日至12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着重讨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特别是加快城口县农业发展的步伐问题。316日至17日,县委又召开了公社以上干部参加的宣传理论工作会,传达万县地委宣传理论工作会精神,要求全党抓转移,迅速掀起大学习、大宣传三中全会的高潮:一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二是制定在城口这个大山区的生产方针,充分发挥山区优势,农业生产,植树造林等工作;三是县委根据三中全会的内容,进一步加大落实政策工作力度,彻底清理复查“文革”及“文革”以前的冤假错案,对受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同志平反昭雪。821日至25日,县委宣传部召开理论工作会议,学习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号召全县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开展讨论,端正态度,肃清极左路线流毒,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上来,把工作的重点转到四化建设上来。可以看出,从这时起,城口才基本上实现以阶级斗争为纲向现代化建设转移。

(二)平反冤假错案,调整各方关系

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城口县委遵照中央、省委和地委落实政策工作相关指示精神,对全县落实政策任务进行了摸底调查,澄清了底子,但大规模的平反昭雪工作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的。1979年,城口进一步充实调整了落实政策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充实了办案有经验的老同志,加强了专案队伍。226日至32日,城口县再次召开落实政策工作会。主要是分步、分类系统进行平反冤、假、错案:第一步,清理销毁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所谓“走资派”、“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三反分子”、“黑干将”、“黑后台”、“坏头头”等材料1097份,涉及干部64人。第二步,认真执行中发〔7855号文件,摘掉右派帽子安置相关人员。第三步,对文化大革命期间非正常死亡应作结论的干部36人做出结论,对其中属于受林彪、“四人帮”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迫害致死的要开追悼会,恢复名誉。第四步,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政治、出身、成分等问题受审查的279名干部进行复查并做出结论。第五步,对政法部门错捕、错拘、错判的5件冤、假、错案进行复查纠正,对3名无辜群众平反释放,摘掉280名四类分子帽子。此外,还要清理1957年反右斗争中戴了其它帽子,受了处分的人的情况和1958年至1962年反右倾运动中受了处分的人。通过对以上五个时期平反、复查的有2272个案子,全错或部分错的共1645件,没有错的627件。1957年错划的66个右派和248个中右、反社会主义分子全部进行了改正;1959年对高指示、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左倾错误在当时进行抵制,而且说了实话就受到处分的212个同志进行了平反,恢复名誉;对文化大革命中受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陷害的788名同志进行了平反,对其中迫害致死的45名同志进行了平反昭雪,有的还召开了追悼大会,对遗属、子女生活上确有困难的进行了抚恤。按照中央〔795号文件精神,全县还摘掉了“四类分子”帽子1782人,纠错189人,实际有错的11人。在这次平反冤、假、错案中,城口县是按照“错多少、纠多少”的原则,对一些经过复查确有错误的,仍维持原处分不变,没有搞“一风吹”。

与此同时,城口根据中央、省委、地委指示,还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调整社会关系,落实党的政策。一是按照197844日中央统战部、公安部《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的要求,对错划右派进行改正工作,1980年基本结束。二是按照1979111日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为地主富农分子摘掉了帽子。三是按照1979117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等六部门《关于落实对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的请示报告》,落实了对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的政策。四是按照19791112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等六部门《关于把原工商业者中的劳动者区别出来问题的请求报告》,把一批原来作为“私方人员”对待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及其他劳动者区别出来,恢复了劳动人民的身份。此外,还积极调整落实了党的统战政策、侨务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等等。全县从1978年起,各系统互相协调,抓紧做好知识青年安置工作,通过提干、招工、招生、参军、就近就地解决了606名下乡知青回城就业。通过平反冤、假、错案,调整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路线,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全县安定团结的局面。

(三)恢复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城口县从1978年后,相继成立了商业、供销、粮食、财政、税务、教育、金融、外贸、工商、检察院、司法、环保、计委、交通、农行、人事、档案、计生等部门和单位。198010月至19819月所属各区、乡相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开始实行县、区及乡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制度,撤销区、乡革命委员会,恢复区、乡人民政府,设立区人大常委会,迈开了全县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步伐。1981917-24日,城口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炳阳、副主任杨昌嗣、王友哲、范天元、高照、袁朝贡;县长凌寿平,副县长黎辉耀、陈世俊、李兰英、庞雍模、袁文纲;法院院长王歧祥;检察长徐礼兴。八届人代会与往届人代会有很大的差别:一是从八届人代会起,选举产生了县人大常委会。二是县级各政权机构的正职开始实行差额选举。三是县以下人代会实行普选。这就说明了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政治民主程度的进一步加强,有效地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的作用。政协工作和统战工作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政协围绕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局,积极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全县的政治生活和经济、文化、教育等重大社会问题都由政协委员协商讨论;人民代表大会也请政协委员参加,听取意见,提出建议。粉碎“四人帮”后,城口县的各群团、妇女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197942-5日,城口县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会议学习贯彻了全国第四次、省委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的精神,选举产生了妇女主任和副主任。791027日—29日,共青团城口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领导班子,制定了工作计划;1031日—113日城口县总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县总工会主席。公检法机构在恢复中进一步加强,并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围绕落实政策工作中,从1979年到1983年,复查纠正了多起已判刑事案件和各种冤假错案,维护了公民权利,促进了安定团结,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全县工作重点的转移,随着各方面工作逐步进入正规,各项事业的相继恢复和发展,标志着城口县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顺利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以崭新的姿态,跨入蓬勃发展,围绕“四化”建设,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三、改革的起步和加强党的建设

(一)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随着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成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策问题。为了统一全党的认识,1981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经过充分的讨论,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阐明了对毛泽东思想一要继承二要发展的科学态度;对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错误作了恰当的结论,并且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与错误,以及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历史原因,从而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貌;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个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中央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按照中央、省委及地委的部署,城口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决议》。当年,县委共培训县级和基层领导干部及宣传员13419人,其中县级领导干部207人,还组织了6000多名宣传员,深入农村、基层、厂矿向广大党员工和群众宣讲《决议》,有近10万群众接受了学习辅导。各部门和公社紧紧围绕确立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实事求是地评价建国32年来的功过是非,统一认识,团结一致向前看,开展广泛深入地讨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完成的历史条件下,19829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任务。111日至8日,县委传达学习党的十二大和省委三届七次扩大会议精神,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和群众在十二大正确路线的指导下,同心同德,多做贡献,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贯彻落实山区政策,把经济搞活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省委198072日至15日召开的“围绕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把经济搞活”的会议要求和万县地委722日至29日召开的“进一步把经济搞活,加速发展山区生产的问题和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问题”会议精神。86日至10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城口要走“以林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路子,进一步放宽政策,把农村经济搞上来。除了继续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农业两个文件和省委〔1979100号文件外,还必须采取以下补充措施: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二是坚持以林为主,发展多种经营。三是积极改进社员口粮分配办法。四是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经营管理。五是坚决执行农副产品的价格政策,改进山货的收购工作。六是走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大力发展社队企业。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积极充实领导班子,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建立了一个年轻化、专业化和精干有力的适应四化建设的领导班子。到1982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较好:工农业总产值5922万元,比1978年增长31%。其中,农业总产值5007万元,工业总产值91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803万元,财政收入194万元。

(三)结合实际进行农村经济改革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口同全国各地一样,农村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特别是19809月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文件下发后, 62日至11日,城口县于召开“两包”责任制会,这次是以会代训的办法,对区、社党政领导、经营管理干部及县属单位、部局进行培训。紧接着召开了县、区、乡书记及生产队出纳等5000人参加的“两包”责任制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中共中央〔198075号文件和省委〔198111号关于“两包”责任制的文件。结合本地情况,制定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措施、管理、收益分配及财务管理的办法。在指导思想明确的前提下,各地对“两包”责任制的具体政策和作法进行了细化,从1980年到1982年底全县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主要分两步:一步是将土地划分给较集中的几个户或几十个户,形成一个生产队,在这个队统一领导,统一经营,统一计划,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前提下,以户为单位进行按劳取酬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逐步总结经验将土地等完全包干到户,即在坚持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队集体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把耕地承包到户,牲畜和中小农具也相应固定到户管理使用的一种生产责任制。这种包干既包国家任务,又包集体提留,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集体不再分配口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极积性,城口农村生产结构也逐渐改变了旧的格局,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粮食作物减少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如油菜、蔬菜和小杂粮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有增长;二是注重了林、牧业的发展,仅1981年就成片造林31000亩,零星植树3000000株,育苗1035亩;三是部分手工业和农村副业得到恢复,全县的冶铁、铸造、修配、铁木加工、制衣等手工业小厂也增多,有多数村还有砖瓦制作、烧石灰等季节性生产,以煤炭、铝矾土和锰粉矿为主的各种采掘也增多。城口县农村经济改革开始迈出了第一步,但放不开手脚,加之受地理条件限制。因此,全县农村产业结构变化还有限,经济效益不高,总体上还是以耕种粮食为主。

(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公布《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后。根据省委和地委的要求,城口县委做出了学习、贯彻《准则》的决定,并发出了分期分批地以学习党章修改草案和《准则》为主要内容的轮训党员的通知同,分对象分步骤进行集中学习:一是对县属机关和区、公社脱产党员,每周星期二、四集体中学习,一直学习到下年的九月份;二是对县属机关党员每个月用10天时间把652名党员集中到党校学习;县委决定在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抽出人员协助党校将全县农村大队的正副党支部书记700多人,分三期集中到县委党校学习培训;三是对农村5992名党员进行培训。通过对党章修改草案和《准则》的学习贯彻,加强了党员的政治、组织纪律观念;端正了党的作风,提高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党的民主集中制得到了加强。1982年,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县委领导工作的决定》,加强县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切实改善县委的领导工作。各单位联系实际,对照《准则》检查了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改进工作的制度和措施,有力的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好地发挥了党的领导作用。

在大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同时,县委按照中央、省委及地委的要求,积极选拔中青年干部,逐渐培养配齐适应“四化”建设的各级领导班子。按照“党委领导、纪委牵头、检察院先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实行总体作战”的要求,开展“双打”斗争,严厉查处大案要案,进行反腐败教育,严厉打击经济领域内的违法犯罪活动,努力为全县的改革、发展和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1]城口县档案馆中县委1976年第一号卷。

[2]城口县公安局1977246号卷,公秘发〔781号文件。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