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北碚区持续强化红色资源转化运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一是建立工作台账。对辖区天生、龙凤桥、东阳、水土、天府、澄江等镇街,全覆盖实地走访《新华日报》北碚发行站旧址、大华炼油厂北碚分厂旧址、白庙子码头绞车站遗址、复旦大学旧址、黄桷小学旧址、文星小学遗址、“七七”棉纺织生产合作社旧址等革命遗址,摸清现状、建好台账。
二是打造编研精品。在梳理挖掘红色资源基础上,编纂出版《英雄儿子 伟大母亲》《缙云山的革命故事》等党史书籍,广泛发送到部门、镇街、中小学校。在《红岩春秋》等刊物推出《亲历沪顺起义南昌起义的北碚人》等研究成果。
三是开发特色课程。编撰《信仰的启示王朴烈士奋斗故事汇编》等地方课程读本,开发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王朴精魂》。《信仰的力量》等党史课程纳入区委党校主体班培训内容。“红岩铸魂”思政研学精品路线10条,其中,5条线路入选市级精品路线。
四是建好重点基地。建成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等基地3个。以革命烈士、爱国人士命名学校2所,建设“红岩精神”主题道路10余条。依托王朴烈士陵园、中共中央西南局历史陈列展开展党建、团建、德育活动1000余场次,接待学生、教师、家长5万余人次。
五是强化立体宣传。依托“北碚党史”微信公众号,刊发具有“北碚味道”的红色故事;抓住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节点,开展“红岩英烈在北碚的足迹”“革命故事进校园”主题宣传;组建“红岩精神”宣讲队伍3支,举办线上线下红色宣讲300余场次,吸引听众10万余人次。
(北碚区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