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 欣
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南京、上海、武汉等一批大城市相继解放,此时国民党手中的兵力仅剩150余万。不甘灭亡的蒋介石准备以华南的白崇禧集团和西南的胡宗南集团为骨干,建立陆上和海上基地,负隅顽抗。他将白崇禧集团和粤系余汉谋部队部署在华南地区,组织“湘粤联防”,阻我进军两广,而将其政治和军事重心放在西南地区。
布下迷阵,集结待命
当时,盘踞西南的国民党武装力量以胡宗南集团的三四十万人马为核心, 加上一些地方武装,总兵力不足90万,号称“百万”。蒋介石打算以这点本钱,割据西南,建都重庆,一旦国际时变,即卷土重来;如果计划失败,则退往云贵;再无法存身时,可逃亡国外。
毛泽东针锋相对地制定了一个“撒网逮鱼、一网打尽”的战役计划。部署四野及二野四兵团于1949年10月攻占广州,继而迂回至两广沿海,切断白崇禧部退路,聚歼该敌于广西境内,尔后西出昆明;命令二野主力与四野一部在广州解放之后、与广西作战的同时,以大迂回、大包围动作,从东南面直出贵州,进占川东、川南,切断敌主力退往云南的道路;以华北野战军第18兵团及一野的一个军,在贺龙率领下,积极吸引和抑留胡宗南集团于秦岭地区,待二野断敌退路时,迅速南下,由北面越过秦岭,追击胡宗南集团,会同二野主力聚歼敌于成都平原。
同时,党中央决定先给蒋介石设置几个“迷魂阵”,让其产生错觉,以便我各参战部队有充裕时间进入作战位置。于是进军西南战役打响前,我军在“文”“武”两方面巧妙地布下迷阵。
先是1949年6月至9月间,活动在鄂西北地区的我湖北军区部队对川鄂边之敌展开佯攻,叩击川东近邻湖北省巴东县;活动在汉水中游的陕南军区部队,也对敌大巴山防线发动了两次进攻,重创敌98军,并攻占了平利、安康等城;集结在秦岭北麓的我第18兵团等部,则对敌秦岭防线实施佯攻,造成由北面入川的声势。
以上为“武”迷阵。
“文”迷阵出现在10月。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党在南京组织盛大的群众活动,公开欢送二野部队北上。当满载部队的列车到达郑州时,又在车站搞了场面热烈的群众集会。二野司令员刘伯承在集会上公开亮相,发表演讲,佯示西进。
蒋介石上当了。他误以为我军将从东面和北面入川,急忙调兵遣将,部署“大西南防线”。将其主力胡宗南三个兵团,依秦岭主脉构筑重点防线,并沿白龙江、米仓山、大巴山线构筑第二道防线;以宋希濂的两个兵团和孙元良兵团在川鄂边的建始、恩施、巫山、奉节一线布防,扼守川东门户。同时将罗广文兵团控制于南充、大竹地区,准备向北或向东机动。
此时,我进军西南主力部队则隐蔽运动到了敌人意料不到、也是敌人最薄弱的南面,集结待命。
逐个击破,形成合围
1949年11月1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刘邓首长一声令下,二野主力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南起贵州天柱、北至湖北巴东500公里的战线上,突然发起进攻,一举突破宋希濂集团两翼,揭开了进军西南的战幕。
此时,我进军西南主力部队的布局是:二野11军、12军和四野47军为左路军,任务是经彭水、黔江地区,迂回敌之右侧,与四野50军、42军及湖北军区部队组成的右路军,协同会歼敌宋希濂集团;二野五兵团及三兵团第10军,采取大迂回动作,直出贵州,断敌逃往云南的退路。
战事开局就对我军极为有利。敌人措手不及,一触即溃。短短几天,11军、12军、47军连续攻下川鄂边境的恩施、乾城、秀山等城。11月8日,拥有5万之众的宋希濂部全线西撤。我军以日行百里的速度,栉风沐雨,翻山越岭,展开追击、堵截。左路军向黔江、彭水急进,断敌退路;右路军和左路军的11军33师在宣恩、咸丰、鹤峰间堵住宋部第14兵团4个师,将其歼灭。至11月中旬,我先入川的3个军毙、伤、俘敌2万余人。
敌“大西南防线”南面被我军撕开一道口子,蒋介石这才大梦方醒。急令在南充、大竹一带布防的罗广文兵团向川东增援,以配合宋希濂集团,依托乌江,阻我西进。同时,下令何绍周兵团坚决死守,确保贵州。
在蒋介石威迫下,遭受重创的宋希濂部仓惶退到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在黔江、彭水、两河口、龚滩等地构筑菱形防线,企图凭借乌江、郁江及唐岩河等天然屏障,阻止我军凌厉攻势。
但一切徒劳。我军轻装疾驰,12军、11军及47军分途追至乌江右岸的龚滩、彭水及其西北地区。11月15日,12军一部凭借袭占龚滩的威势,突破乌江,进入彭水西南,问鼎武隆江口镇。47军进入黔江后兵分两路,一路占领两河口,继续向西北穿插,经彭水北面进至武隆东北之桐梓山地区,准备向涪陵进攻;一路经黔江冯家坝进抵郁山镇,会同11军沿川湘公路前进,再沿彭水、武隆等乌江北岸山区,向宋希濂部指挥所驻地江口迂回。我3个军很快形成对宋部的包围态势。
11月21日至23日,在西起南川水江石(今水江镇)、东起江口的川湘公路两侧及武隆西南,我11军、12军、47军协同对宋希濂部(包括甫抵南川设防白马山的敌15兵团一部)实施分割、围歼,予敌沉重打击。24日,我军攻占南川。与此同时,47军在桐梓山待命部队经武隆火炉铺、木根铺直插涪陵,在白涛镇生俘宋部第14兵团司令钟彬。25日,47军部队攻占涪陵。
贵州方面战事进展也很顺利。11月中下旬,贵阳、遵义相继解放,川境蒋军由黔入滇之路已被堵死。
至此,我军对西南之敌的合围基本形成,开始收拢网口。重庆外围,我大军云集。而在前卫各部队之后,二野大部队正源源不断地开来。
加强攻势,敌军溃退
我军猛力前进,让坐镇重庆指挥的蒋介石大为惊恐。他严令宋希濂、罗广文“严责所部有进无退,死中求生”,急令孙元良兵团速由川东调重庆外围布防。同时把胡宗南部第1军从广元运至重庆,与重庆卫戍司令部3个师共同布防长江南岸,沿九龙坡至江津白沙一字摆开,妄图阻止我军进入重庆,从而为胡宗南主力南撤争取时间。
为不使蒋介石的企图得逞,二野政委邓小平提议,修改原定12月初攻占重庆的计划,提前解放重庆。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复电同意。11月26日,刘邓首长电令入川先头部队:“12军应速向綦江继进,捕歼陈春霖之44军,尔后,即直趋卷江场(綦江河口有船),准备渡江迂回重庆。47军速协力捕歼冷水场、龙潭场地区,及向重庆木洞镇逃窜之罗(广文)敌主力,尔后11军即以一部出老厂,监视重庆之敌,主力出鱼洞镇,准备渡江,协同12军视(伺)机解放重庆。47军即准备由木洞镇东西及长寿渡江……”
帅令一下,我已逼近重庆的3个军纷纷加强攻势。有部队甚至在作战动员中提出:“早日解放重庆,活捉老蒋!”
12军主力自南川西出,11月27日占领綦江,歼敌44军一部,乘胜进入江津境内,占领了长江南岸的白沙至顺江场一带,并于29日在顺江场强渡过江。尔后,迅速迂回到重庆以西的永川、璧山、合川一带,前卫部队的炮口直指敌重庆守备阵地后背,置敌于随时挨打之境地。
11军和47军则以锐勇之师,在涪陵南、南川北之冷水场、龙潭场和巴县以东地区,分割、围歼罗广文兵团和宋希濂的陈克非兵团残部。在我军凌厉攻势下,罗、宋等部全线溃退,纷纷向长江北岸龟缩。
我军跟踪追击。11军一部和12军一部在鱼洞镇、南温泉、李家沱等地,同刚进入阵地的胡宗南第1军接战,将其击溃。11军另部经栋青场直插重庆南岸,在土地垭、凉风垭连续击破敌重庆卫戍司令部设置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绕过其黄桷垭阵地,飞奔海棠溪。途中,我军击溃敌一个师,缴获200多辆汽车。
11月29日,11军主力占领李家沱渡口。当日下午,其一部强渡过江,并于翌日凌晨占领重庆市区制高点佛图关,俘敌一个团。接着,该部从佛图关左侧下山,直插化龙桥、小龙坎,切断了溃逃之敌出城的重要通道。47军由涪陵向巴县以东追击,28日进占木洞镇,29日从木洞渡口乘船,进抵江北,迂回到重庆城的右侧背。
至此,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政治中心重庆,已在我军大炮有效射程以内。蒋介石割据西南、以待时变的梦想彻底破灭。11月30日晨,当太阳将出之际,在白市驿机场待了一夜的蒋介石夫妇,仓惶飞往成都。不久,解放军占领重庆,西南重镇重庆从此获得新生。
就在重庆人民欢庆解放的同时,在成渝间的大路小道上,如潮的国民党溃兵正狼奔豕突涌往川西地区,纷纷钻进我中央军委布下的“口袋”。重庆解放后,11军、12军除少数部队奉命留守重庆,协助接管工作外,大部队又以雷霆万钧之势,追杀西逃之敌,并在运动中扎紧网口,完成对敌的包围。47军则奉令回师湘西剿匪。
一个月后,由二野、一野及华北野战军数十万人协同行动的成都会战胜利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个较大武装集团被彻底歼灭。
来源:《红岩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