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权
(1928-2001)
李清和,1928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蒙阴县汶南区杨庄(现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1945年11月投身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随刘邓大军南下抵达重庆,跟随西南服务团进军到江津,开展征粮剿匪工作。解放后,先后在江津、大足、璧山、荣昌等地任职,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当代共产党人树立了榜样。2001年5月去世,享年73岁。
李清和早年家境贫寒,8岁才进入私塾接受教育,3年半后因经济困难辍学在家。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他以卖豆腐为业。在家务农卖豆腐期间,饱尝战火的苦难。一贫如洗的家境,现实阴暗,使李清和从小就感到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平。1945年中国共产党解放了李清和的家乡,实行了减租减息。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从此不受剥削和压迫了,使他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的思想,11月,经鲁子亭、窦清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带头参军,进入汶南区区委工作,担任通讯员,后任沂源县、历山县委统计干事。
不久参加淮海战役支前工作,作为华东支前司令部工作队队员,后在担架连任支前连长,在山东莱芜战役中荣立支前三等功。在敌人进攻新泰县、蒙阴县交界地的保卫战中,荣立二等功。
1947年,根据上级指示,李清和和战友们到汶南侦查敌情,等待时机发动攻击。他们到鲁家庄住了一天,了解到敌人正在杀猪准备过十五。将这一情况向领导汇报后,同意攻打鲁家庄。武工小队发动攻击鲁家庄后,遭到了敌人的伏击,一行人很快被打散,指导员被敌人冷枪打伤,流血过多,几天后牺牲了,李清和悲痛不已。
1949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受命解放大西南。出征前,刘伯承、邓小平决定从中央和老区选调一批新闻、邮电、财经、公安等方面的干部,同时招收上海、南京的大中学生、青年职工,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6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在上海成立。刘伯承、邓小平率1.7万余名干部和来自宁沪杭的进步青年,跋山涉水,随部队向大西南挺进,12月抵达重庆山城,投入到接管、建设重庆的艰巨任务中。
李清和跟随西南服务团进军到江津,开展征粮,剿匪工作。在1949年12月至1955年4月先后任江津县第三区、第九区、第十五区组织委员、副书记、书记。1955年5月至1960年11月先后任江津县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县监委副书记,书记;当时因推行“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粮食生产受到严重损失,群众无粮食供给,相当部分群众患水肿病且特别严重,各公社、各管理区相继成立水肿病医院救治群众。加上3年自然灾害,造成了出生人口减少,死亡率增加。对此,李清和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与全县干部一道,以务实的作风解决实际问题,使广大群众度过了难关。
1960年12月至1966年4月期间,他先后任江津县、大足县委副书记;1966年5月至1975年10月期间,先后任江津地区公安处政治处主任、地革委人保组副组长,地区公安局副局长。1975年11月至1978年7月任璧山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主任。
1978年7月11日,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任命李清和为荣昌县委书记。履职期间,他真抓实干,积极作为。有一次,荣昌突降暴雨,发生洪灾,李清和不顾胃病加重,忍住剧烈疼痛,凌晨冒着雷电交加的暴雨,带领人员赶赴洪灾现场防洪抢险,通宵达旦未曾休息片刻。抗洪救灾工作完成后,他及时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受灾群众生产自救的具体措施,在他的亲自指挥下,不到两个月时间,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初见成效。他的先进事迹受到四川省表彰。(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