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刘伯承与吴玉章并肩战斗的岁月

2023-05-10 17:24:01来源:红岩春秋杂志社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刘伯承元帅与党内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有过一段朝夕相处、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的经历,并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成为最亲密的同志和战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虽然不在一起工作,但仍然相互支持,相互勉励。

志同道合,一见如故

刘伯承1892年生于四川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吴玉章1878年生于四川荣县。二人虽相差14岁,但他们在青少年时期都经历了清朝黑暗的反动统治,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蹂躏,因此对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忧心如焚,急切想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吴玉章从戊戌变法的失败中认识到,改良的路走不通,必须寻找革命的道路。1903年,留学日本的他毅然剪去发辫,投身到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1911年,他抱着“仗剑纵横摧虏骑”的决心参加了广州黄花岗起义,并领导荣县独立运动,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脱离清朝统治的县级政权——荣县军政府,被誉为“首义实先天下”。同一时期,刘伯承抱着“仗剑拯民于水火”的决心,在国内寻求新学,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吴玉章与刘伯承虽身在两地,但殊途同归,都热情地投入到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运动中。

辛亥革命的胜利一度使人欢欣鼓舞。但不久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并向国民党人大举进攻,吴玉章、刘伯承等又积极投入到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吴玉章先在上海建议孙中山下令粤、赣、皖、湘四省国民党籍都督联合通电,以先发制人,后前往南京策动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接着组织力量,筹备器械,意图炸毁停泊在吴淞口、威胁革命中心上海的海军肇和舰。刘伯承则在四川加入四川讨袁总司令熊克武的军队,参与指挥了隆昌、合川及泸州等地的反袁战斗,英勇善战,屡立奇功,初步展现了军事才能。

二次革命失败后,吴玉章、刘伯承等遭到通缉。吴玉章于1913年底流亡法国,刘伯承因在作战中脚部负伤,不得不潜回开县老家,躲藏山中养伤。困境之下,他们仍然斗志昂扬,不断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继续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1914年初,吴玉章抵达巴黎,进入法科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他与蔡元培等共同组织华法教育会,以联系中西文化和对华工进行教育为己任。此外,他还创办了留法俭学会,为中国革命培养人才。

这一时期,刘伯承前往上海,参加了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他参加和组织了上海各界反对“二十一条”亡国条约的运动,继而受命回川发动川东起义。刘伯承建立了川东护国军第4支队,配合蔡锷部作战,历经多次战斗,最终打垮四川反动军阀的疯狂进攻。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失去右眼,被迫潜赴重庆就医。在袁军的疯狂反扑下,没有了顶梁柱的川东护国军军心涣散,最终被打败。

伤势痊愈后,刘伯承在重庆组织游击活动。不久,他担任川军第5师第9旅参谋长,为打击四川旧军阀立下许多战功。但置身军阀混战之中,刘伯承一直苦苦寻找革命出路。

1917年,吴玉章回国。他先在北京创办留法俭学预备学校,后又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并作为四川省代表参加广州军政府的工作。由于坚决反对桂系军阀排挤和背叛孙中山,吴玉章被撤销代表职务。后来,他参加和领导了四川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的“自治运动”。因拒绝军阀刘湘和杨森的利诱,他遭到通缉,只得离开重庆,前往成都担任成都高师校长。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示下,吴玉章逐步形成了“走俄国人的路”的思想,并在不知道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与杨闇公等秘密组织了中国青年共产党,谋划在中国开展像苏俄那样的社会主义革命。

1923年,刘伯承因腿部负伤到成都就医。其间,有人请他到军阀部队中担任要职,领取高薪,他都加以拒绝,并转到犍为乡下闭门疗养。这时,刘伯承已经认识到,北洋军阀和地方军阀只有新旧、大小之分,并无本质的不同。正当他急切寻找新的道路并为此苦闷之时,有人介绍他认识了吴玉章。两人彼此慕名已久,更是一见如故。此后,他们过从甚密,“很快便成了知心朋友和革命战友,经常在一起讨论时局,研究问题”。通过吴玉章的介绍,刘伯承又结识了杨闇公。

1924年,中国青年共产党组织纪念“五一”和追悼列宁群众大会,遭到杨森的镇压。再次遭到通缉的吴玉章赶往犍为,约同刘伯承一起,绕道贵州、湖南前往上海,然后奔赴北京。

抵达北京后,他们很快见到了中共北京市委负责人赵世炎。赵世炎曾是吴玉章的学生,师生久别重逢格外亲切。交谈中,吴玉章得知中国共产党早已建立,毅然决定取消中国青年共产党,同时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紧密配合,相互支持

吴玉章入党后,奉命到中共中央驻地上海接受任务,刘伯承同行。在上海,他们见到了中共中央负责人陈独秀和秘书长王若飞,了解到国内革命斗争的最新动态。为迎接即将开始的北伐战争,党组织安排吴玉章、刘伯承以国民党员的公开身份在国民党内做统一战线工作。他们先到广州与国民党中央建立联系,然后赶回四川整顿国民党地方组织。

回川后,吴玉章、刘伯承先与国民党四川省党部负责人黄复生、朱之洪商量整顿国民党地方组织的可行办法,但黄、朱二人既无兴趣,也无信心。因此,他们与中共党员杨闇公等商议后,决定成立新的国民党四川省党部,吴玉章负责整顿国民党地方组织,刘伯承专职负责军事工作。为培养革命人才,吴玉章等在重庆创办中法大学四川分校,吴玉章任校长,教职员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

192511月,吴玉章、杨闇公和刘伯承去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吴玉章被国民党中央推举为大会秘书长,杨闇公、刘伯承等被安排在秘书处工作。在中共党员的不懈努力下,大会筹备工作进展得很顺利。192611日,国民党二大召开,吴玉章被推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国民党二大结束后,吴玉章等很快返回四川。由于四川国民党左右派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他们决定通过策反旧军队、发展党的组织来扩展革命势力。先是策反了川军两个旅,后又策反了黔军两个师,分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9军、第10军。后来,这两支部队与贺龙的部队一起,消灭了黔军袁祖铭部,并攻下宜昌。19265月,经吴玉章、杨闇公介绍,刘伯承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伐战争开始后,广州政府急电吴玉章回穗,吴玉章和刘伯承于8月赶到广州。但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独揽大权的蒋介石飞扬跋扈,阴谋反共。为打击右派的进攻,中共中央授权在国民党内担任重要职务的吴玉章等联络国民党左派宋庆龄、何香凝,召开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委员联席会议。这次会议决定成立有吴玉章参加的五人行动委员会,作为统一党政领导的国民党中央机关。不久,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吴玉章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兼秘书,刘伯承全力协助他贯彻执行我党的方针政策。

这时,蒋介石的反革命面目日益显露,北伐军进军受阻,冯玉祥部困守西北,四川军阀杨森伺机侧击武汉,威胁革命发展。因此,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提出派刘伯承回川开展军事工作,以配合北伐。经吴玉章推荐,国民党中央会议决定让刘伯承以“特派员”的名义回川,策动革命。

刘伯承抵川后,与杨闇公、朱德组成中共重庆地委军委会。军委会决定策动驻顺庆、合川和泸州的川军6个旅举行泸顺起义,由刘伯承任总指挥。

192612月,泸顺起义爆发。吴玉章得知后,即在国民政府会议上提议给起义部队以国民革命军第35军的番号,委任刘伯承为军长,却遭到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故意拖延。经吴玉章多次争取,起义部队最终被编为暂编第15军。其间,吴玉章专门发电报慰问刘伯承部,赞扬他们偏师起义的奋斗精神。

泸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吴玉章一直给予很高的评价。每每谈起,他总是赞扬刘伯承英勇善战,有胆有识,是我党少有的将才。

八一南昌,共同起事

大革命失败后,吴玉章、刘伯承奉命前往南昌集中。不久,吴玉章被安排到九江组织国民党中央办事处,以接应徐特立等中共党员和彭泽民等国民党左派人士前往南昌。

人员到齐后,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决定举行南昌起义,由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长,吴玉章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刘伯承与吴玉章分别在军政系统协助贺龙、周恩来开展起义的组织领导工作。

经过紧张周密的准备,192781日凌晨,南昌起义爆发。在起义总指挥部里,吴玉章深刻体会到贺龙、刘伯承等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亲眼看到总指挥部前不远的鼓楼上起义将士英勇杀敌、顽强抵抗的场面。当起义将士难以抵挡敌人的猛烈攻击时,贺龙冒着枪林弹雨来到最前沿指挥战斗,终于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并攻占了敌总指挥部。

起义胜利后,部队开始南征。在溽暑远征中,吴玉章跟随起义总指挥部行动。年近五旬的他克服连续行军作战的疲劳,参与了部队政治动员、后勤支援和群众工作。

南征中的汤坑一战最为激烈,贺龙、刘伯承忙于指挥,周士第卷起衣袖、手持驳壳枪,带领战士反复冲杀,终因敌我众寡悬殊,战斗失利。汤坑战役失败后,周恩来紧急召开会议,决定非军事必需人员一律疏散。于是,吴玉章和侄子吴鸣和步行到达海边,搭乘民船去了香港。不久,贺龙、刘伯承等也陆续抵达香港。之后,党组织安排他们一起返回上海,贺龙受命回家乡继续组织武装斗争,吴玉章、刘伯承奉派前往苏联学习。

192711月,吴玉章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刘伯承先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后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结束后,刘伯承奉命回国参加革命斗争,吴玉章被分配到海参崴远东工人列宁主义学校任教,直到1938年才回国。

互致贺忱,谈古论今

吴玉章回国后,先后在延安和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党的工作。同一时期,刘伯承则率军转战太行山、晋冀鲁豫、中原和西南前线。两人虽不在一地,却一直保持联系,互相关心。

1940115日,中共中央为表彰吴玉章的革命功绩,特意在延安为他补办了六十寿辰庆祝会。中共中央发了贺词,毛泽东亲临致辞,称赞:“我们的吴玉章老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为革命做好事的人。”刘伯承也致电祝贺。

194212月,太行山根据地军民为刘伯承举办五十寿辰庆祝活动。中共中央发来贺电,朱德写了贺寿诗文,林伯渠、吴玉章共同致电祝贺:

刘伯承同志:

你率数十万健儿,在敌后坚持了五年,常常出奇制胜,维护亿兆人民,撑持半壁河山。恭逢五十寿辰,特致如下祝词,以申贺悃:敌后苦坚持,百战英名惊日寇;太行齐庆祝,万家生佛拜将军。

19481230日,吴玉章迎来70岁生日。刘伯承和陈毅在军旅中发来贺信:

吴老:

我们北来中央开会,值你年满七十,党内外同志热烈庆祝,我们代表南线各同志共申贺忱。

你五十年来,以革命为职业,中国革命无役不从。每当革命受挫折之际,你临难不退缩、坚持奋斗的精神,更值得学习而示人以典范。你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文化工作都有贡献。你现在华北大学主持教育,成千成万的青年更要在你培养之下变成新的干部。你一生的光荣,也就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我们的光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决定不再为高级领导人祝寿、送礼,吴玉章、刘伯承坚决拥护和执行党中央的决定。

1961年元旦,刘伯承和吴玉章都在上海过节。一直把吴玉章视作长者和革命引路人的刘伯承,特意在吴老生日这天和上海市委负责人柯庆施、陈丕显一同去探望他。当天,他们畅谈到下午6点,刘伯承看着手表说:“哟,已是6点了!吴老,得在你这里吃晚饭了。”吴玉章很快意识到这是要给他庆祝生辰,边笑边严肃地说:“吃饭可以,祝寿不行,咱们党可是有规定啊。”没等吴玉章说完,刘伯承就靠近他,拍着自己的肚子说:“吴老,肚子饿了,咱们去吃饭去吧!”立时,大家都会心地大笑起来。吴玉章见状也笑着说:“好,好,咱们吃饭去。”

吴玉章对同志们的心意十分感激,他们边吃边谈,说古论今,直到晚上9点才散。

主动支援,相互勉励

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吴玉章多数时间都在办教育。从创办留法俭学预备学校开始,他陆续主办过成都高师、重庆中法学校、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大学、华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教育机构,为党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其中,有许多干部在刘伯承、邓小平统率的部队中工作。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刘伯承主要从事军事工作。他率领的部队也培养和锻炼了大批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干部有些转业到地方,其中不少进入吴玉章领导下的部门工作。

吴玉章和刘伯承把这种干部交流看成是相互支援。每当谈起这些事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为了共同的革命事业,互相支援是应该的嘛!”

1949年夏,党中央决定刘邓大军进军西南,吴玉章领导的华北大学为第二野战军和西南地区输送了一批干部。不仅如此,吴玉章还发表《告四川父老兄弟姐妹书》,历数国民党的反动罪行和蒋军必败的形势,号召四川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支援和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为彻底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吴玉章的热心号召,对于支援解放军进军西南起到了重大作用。对此,刘伯承、邓小平等向吴玉章表示感谢。

刘伯承和吴玉章虽然长期不在一地工作,但一有机会就相互探望。从抗日战争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刘伯承只要到延安或北方开会,总要去探望吴玉章。刘伯承调到北京工作后,他们的来往就更多了。

1962年,吴玉章将撰写的《忆杨闇公同志》初稿交给刘伯承,请他审查修改。刘伯承看后,找来吴玉章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吴老的性格我是知道的,他总是事必躬亲。他公务很重,又那么年高,还挤时间写回忆录,写回忆烈士的文章,来怀念烈士和对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可是不容易啊!这足以使我们这些比他年轻的人惭愧,应当向他学习。”“文章写得很好,我没有多少修改意见。只是杨闇公同志对我说的那些话是过奖了,我没有那么好,请吴老划掉它。”

工作人员回去后作了汇报,吴玉章说:“刘伯承同志的意见很好,要按他的意见修改,只是杨闇公同志对他说的话我引得并不多,且是杨闇公同志对他的真实评价,不能去掉。”

后来,吴玉章又征求陈毅、杨尚昆等人的意见,才把稿子定下来。《忆杨闇公同志》一文可以说是吴玉章、刘伯承等人集体回忆和研究的成果,既表达了他们对杨闇公的怀念,又显示了他们对教育后代的高度责任感。

1965年秋,吴玉章得知刘伯承因劳累过度生病,仅余的一只左眼也看不清了,亲自前去看望。刘伯承在夫人汪荣华的陪同下,由护士牵领着走到院门口迎接。当他听到吴玉章的声音时,赶快伸出双手摸着迎过来。吴玉章见此情景,急步赶到刘伯承面前。两人双手相握,互相问候。

吴玉章详细询问刘伯承的病情。刘伯承说:“我现在可以看到人的影子,但辨认不出来了。”

吴玉章劝慰道:“好好医治,是能够恢复的。”

刘伯承说:“吴老,我过去眼睛好时,整天忙于工作和学习,顾不上想过去的事。可是现在不同了,老想过去,尤其是想起一些残酷战斗的场面,就看见我们的战士和战友倒在敌人的枪弹面前。当然,想想过去,还是有好处的,但老这样想下去,像演电影一样地一幕幕掠过,推又推不开,无休止地‘演’下去,我的神经简直受不了啊。”

本来健谈的吴玉章也陷入了深思,停顿了好一会才说:“还是尽量多想想今天和明天吧。”

这时,两位老人几乎同时说:“是呵!我们今天的胜利可是来之不易啊。”

最后,吴玉章劝刘伯承安心养病。他怕刘伯承太过劳累,遂起身告辞,并请刘伯承留步,可是刘伯承坚持送到院内。

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见面竟是两人最后一别。19661212日,吴玉章逝世。刘伯承非常难过,虽然因病体沉疴不能参加追悼会,但派人送去花圈表示深切哀悼。1986107日,刘伯承因久病不治,与世长辞。

吴玉章为革命奋斗了一生。在晚年,他还写《自励诗》勉励自己。他的一生,像春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献给了人民,毛泽东曾赞誉他“一辈子做好事”。

刘伯承为革命戎马大半生。晚年尤其是在双目失明以后,他仍然像年轻健康时那样要求自己“为人民尽力”,执著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不息。

刘伯承与吴玉章的革命情谊令人感佩,他们共同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将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

编辑/杨洋


== 附件下载==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