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杨尚昆的家乡情结

2020-06-29 18:04:59来源:红岩春秋杂志社




张海艳    胡永红



在重庆图书馆三楼,有一间面积近400平方米的开阔空间——杨尚昆赠书阅览室,是馆里独有的一道风景。陈列架上的书籍,多数是原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生前经常阅读、亲自作过批注的。无论是在重庆求学,还是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或是在转战全国各地的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项建设工作中,杨尚昆都在坚持不懈地学习。从书中的圈点和批注,可以看到他在各个时期学习、思考的影子。

情系家乡欲捐书

杨尚昆(1907-1998),号诚五,出生在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原属四川省蓬溪县)。双江镇在涪江之滨,有猴溪和浮溪两河环绕,因此得名。由于水陆交通便利,早在清朝初年,这里开始建场,逐渐繁华,素有小重庆之称。滔滔的涪江,上通绵阳,下达重庆,双江镇成为过往商旅必经的要道。1915年靖国军攻打成都时,少年杨尚昆随家人从涪江坐木船南下,避居重庆。

杨尚昆六岁入私塾,习三百千,读《诗经》,到重庆后入读私立泰邑小学,学习国文、算术、格致等课程,其间一直住在重庆下半城二府衙街19号。在与四哥杨闇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四哥成为他参加革命的引路人。

在四哥的指导下,杨尚昆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劳农政府》《新青年》《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还读了《共产主义ABC》《新社会观》等党的基础理论读物。在重庆,杨尚昆第一次接触到共产主义,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还认识了很多当时在四川活动的早期共产党人,如吴玉章、童庸生、冉钧、程子健等。这些人为了改造旧中国,振兴国家和民族,不顾军阀的压迫,奔走呼号,杨尚昆看在眼里,心生敬意。

当看到父亲实业救国的努力屡遭失败后,杨尚昆意识到,国家积弱,军阀不打倒,帝国主义列强不赶跑,实业救国就是幻想,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192510月,杨尚昆被吸收为中国共青团团员。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开始了漫长的革命生涯。

杨尚昆生在重庆,长在重庆,参加革命在重庆。故乡,一直让他魂牵梦萦。1987年,杨尚昆回到故乡,为支持家乡文化事业发展,他表达了捐赠自己藏书的意愿。

2007年,重庆图书馆新馆落成之时,杨尚昆的长子杨绍明主动联系重庆图书馆,表示愿意将父亲生前所藏的图书捐赠出来,供广大读者使用。此时恰逢杨尚昆同志诞辰100周年,重庆图书馆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将这部分赠书作为专藏,设立杨尚昆赠书阅览室。一方面完成了杨尚昆生前捐赠藏书造福人民的心愿;另一方面让书籍继续发挥知识传递的作用,为家乡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首批捐赠图书6600余册,于2007年下半年由杨尚昆亲属交付到重庆图书馆。这些图书都是经过精挑细选,书中流淌的笔迹所迸发出的思想火花,是研究杨尚昆光辉一生的重要资料。

藏书里边有乾坤

杨尚昆捐赠的图书中有一小部分为线装古籍,其中尤为珍贵的是一套清刻本《二十四史》711册。据杨绍明介绍,这套《二十四史》原本是毛泽东的藏书,后来杨尚昆用另外一套《二十四史》与之交换而得。

据笔者查证,历史上《二十四史》的重要版本系统主要有七个:

一、明南京国子监刻二十一史(南监本)。

二、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二十一史(北监本)。

三、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十七史(至《新唐书》《新五代史》止)。

四、清乾隆武英殿刻清乾隆武英殿本二十四史

五、清同治光绪间五省官书局合刻二十四史

六、民国商务印书馆印张元济辑百衲本二十四史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华书局排印点校本二十四史  

杨尚昆所赠清刻本《二十四史》,据书首牌记上印光绪十年甲申仲春上海同文书局用石影印字样考证,其版本年代为清光绪十年(甲申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属于清乾隆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原书影印。全套保存至今,品相完好。

陈列该书的装具,原本没有,乃杨尚昆生前亲自为这套古籍定制的。据称,上海同文书局在清光绪十年(1884年)春首次印刷《二十四史》时设计的什样景书箱,各箱可移动可合并,面世之后很受学者喜爱。为此,杨尚昆依古制定制了一套精美的《二十四史》什样景书箱,亲笔题写了每一史柜门上的题名。

杨尚昆捐赠的图书,大部分是1949年前后出版的,以五六十年代为主。有的书籍,于今也是弥足珍贵。例如,由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出版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缩印二册精装本,就是难得一见的版本。

全书八十回,以燕京大学图书馆馆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四阅评过》钞本为底本,用朱墨两色影印出版。该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影印出版的脂评本,采用竖排版,影印精良,虽为缩印,字体却比较大,批语完备,便于阅读。两册书的书名页上都有杨尚昆的钤印。装帧采用西文精装书样式,厚重坚固,保存完好。

从内容分类看,杨尚昆捐赠的这批图书包括马列、哲学、政治、军事、经济、历史、文学、艺术、工具书等,基本涵盖了中图法所有的22个分类。其中,军事书籍是杨尚昆赠书中的一大特色。这些着眼于实战的战略战术分析资料,讲解武器构造、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的图书,现在的公共图书馆就算购书经费充足,也很难采购到。

杨尚昆为中国革命奔波一生,工作的地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能保留下如此多的珍贵书籍实属不易。他一生钟爱读书,以书为伴,并从书中获取力量。这些藏书,就是最好的见证。

编辑/韩西芹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