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民国时期重庆创办的史学断刊

2020-03-30 13:20:10来源:红岩春秋杂志社



王兆辉 傅晓岚


抗战时期,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场的政治军事中心,亦是中国文化出版与学术研究中心,衍生出一系列文化成果,如学术出版物。这些出版物因受社会局势影响,有些沦为了“断刊”。如今,经过时间的沉淀,断刊逐渐成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变得更加珍贵。

《史蠡》:涵盖史学、传记等内容

《史蠡》,由国民政府国史馆筹备委员会于1942年9月在重庆出版。有学者将该刊辑为月刊,实际刊期不详,目前仅发现一期。

国史馆是民国时期政府的最高史政机关,最早设立于1912年。1939年12月,在重庆改组为国民政府国史馆筹备委员会。张继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邹鲁、叶楚伧、邓家彦、胡毅生、王伯群、杨庶堪等人任委员。重庆时期,著名学者朱希祖、王献唐、金毓黻、谢汝霖、张圣奘、傅振伦、郑鹤声、但焘等人曾在国史馆筹备委员会任职。此外,蒋复璁、徐鸿宝、姚从吾、陈树棠、蒙文通、陈鸿飞、徐旭生、吴其昌、方壮猷、沈祖荣等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也曾在筹备委员会担任名誉顾问。在此期间,国史馆筹备委员会主要开展搜集史料、编撰国史,撰写志稿、修订《清史稿》,筹办全国档案、翻译欧美档案文章,编辑发行《史蠡》等工作。

“史蠡”一名,由张继题写。张继,原名张溥,字溥泉,河北沧县人。早年参加华兴会、同盟会,系国民党元老。曾参与创办《国民报》《苏报》《国民日报》《民报》等,《史蠡》的编辑出版,是他主持下的文化成果之一。

《史蠡》实为《图书月刊·史学专刊》。时任国史馆筹备委员会纂修王献唐曾代张继撰文论及《史学专刊》的编辑出版经过:“本会之职责,在筹备国史馆,不在修史。筹备任务非一,尤特注重国史史料之搜集。修史而无史料,即能开馆,不宜使撰述者操觚以待也。有史料而未整比,即能纂修,不宜使秉笔者废时稽检也。故于搜访之中,兼编次之任。……然同人于编纂史料外,尝研讨历代史例书法及史馆史官制度,撰写论文。又尝搜访宣传国史立传诸贤及民国先正事状,草为拟传。合以他史著述,积稿颇夥。……中央图书馆馆长蒋慰堂先生,主持《图书月刊》。荷其盛意,欲以同人撰述,编为《史学专刊》,分期印布同人所研求者,未敢自信为定论也。……同人属为署名,即题曰‘史蠡’,以蠡测海意也。”由此可见,《史蠡》是国史馆筹备委员会工作进展的成果展示,主要刊发筹备委员会同人的研究文章。

《史蠡》载于1942年9月30日由文史大家卫聚贤发行的《说文月刊》第三卷第八期渝版第二号,分为“通论”“事著”“传记”“专载”四个栏目,共收录文章21篇,包括 “通论”两篇:卫聚贤的《史的史》、但焘的《国史事例杂议》;“事著”八篇:朱希祖《史官名称议》、金毓黻《唐宋时代设馆修史制度考》、王献唐《汉书食货志订议》与《新出土汉熹平春秋石经校记》、傅振伦《档案与历史》和《档案历史与档案管理》、朱焕尧《后汉东观考》、李菊田《宋书纂修始末考》;“传记”十篇:邹鲁的《叶匡传》《姚万瑜传》《邓烈士钧传》《巫烈士绍光传》《罗烈士侃亭传》《李烈士一球传》《陈烈士海烈传》,刑仲采的《张自忠拟传》《朱庆澜拟传》,蒋逸雪的《张骞拟传》;“专载”一篇:蒋逸雪的《三十年来国史馆筹备始末记》。

《史蠡》所刊内容,涵盖史学、史馆、史官、史书、史据、档案以及传记等。其中,卫聚贤的《史的史》指出了史书的演变规律,“由传说的故事到了绘画指事,由段片不记年月的变成有年月,由长篇故事的排列成了一部史书,继用有组织的编纂,再用有方法的整理”。王献唐的《汉书食货志订议》与《新出土汉熹平春秋石经校记》,分别以《汉书》《春秋》两部历史文献为例,考订其各自的发展源流真况,探讨史官的修史态度,论析史书的编纂方法,阐明国民政府设立国史馆的历史意义。蒋逸雪的《三十年来国史馆筹备始末记》,记叙了中华民国创立以来,国史馆筹备与国史编纂的发展历程。邹鲁的《叶匡传》《邓烈士钧传》《陈烈士海烈传》与刑仲采的《张自忠拟传》,则是为辛亥革命烈士、抗日战争烈士树碑立传。

《史料与史学》:纯就史料探史实

《史料与史学》,由重庆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辑,独立出版社印行,不定刊期。1944年6月第一期出版,1945年11月第二期出版,随后停刊。国立中央研究院作为中华民国最高科学研究机关,其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历史语言研究所。该所于1928年7月成立,主要创建人有傅斯年、顾颉刚、杨振声等。

在《史料与史学·发刊词》中,傅斯年叙述了抗日战争对研究所学术研究成果出版造成的影响:“自抗战军兴,因印刷技术关系,仍续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刊行,然该馆工潮迭起,每年出书之数锐减矣。至太平洋战事起,未印之稿数百万言,连同图表,均在沪港沦陷,于是不得不在后方谋刊印之道。惟本所经费已极艰难,而印工纸价飞腾不已,兼以各种印刷术,如影印、铜版、珂罗版、国际音符及表格等,在后方不易办理。”为此,傅斯年积极奔走筹措,“与独立出版社潘公展、卢逮曾两先生商妥,由彼社代为刊行史学论文之一部分,名之曰《史料与史学》,补助费有限,而独立出版社肯于此时印此类书,其盛意甚可感也”。

《史料与史学》强调“不以空论为学问”,“纯就史料探史实”。傅斯年在《发刊词》中阐明:“此中皆史学论文,而名之曰《史料与史学》者,亦自有说。本所同人之治史学,不以空论为学问,亦不以‘ 史观’为急图,乃纯就史料以探史实也。史料有之,则可钩稽有此知识,史料所无,则不敢臆测,亦不敢比附成式。此在中国,固为司马光以至钱大昕之治史方法,在西洋,亦为兰克、莫母森之著史立点。史学可为绝对客观者乎?此问题今姑不置答,然史料中可得之客观知识多矣。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在《史料与史学》编辑出版的两期中,主要刊发的文章有:全汉昇《元代的纸币》,岑仲勉《翰林学士壁记注补》《续贞石证史》《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唐方镇年表正补》《抄明李英征曲先(今库车)故事并略释》《跋南窗纪谈》,谷霁光《辽金乣军史试释》等,多为长篇阔论。其中,全汉昇的《元代的纸币》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元朝纸币由昂贵到下跌的过程,以及元末通货膨胀的历史;岑仲勉的《翰林学士壁记注补》是20世纪研究唐代翰林学士的开山之作,其发表的《续贞石证史》《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亦皆为文献考据学相关问题的学术创获之成果;谷霁光的《辽金乣军史试释》则是对辽金乣军的“再事探讨之开端”,有着承前启后之功。

《史学杂志》:独纯真理之是讨

《史学杂志》创刊号原定于1945年元旦出版,但因印刷关系,延至史学书局二周年纪念日才问世,最终于当年12月5日出版,仅出一期。该刊由史学杂志社出版,史学书局发行,地址在重庆中山三路210号,主编者是顾颉刚、刘熊祥,印刷者为说文社出版部。

抗日战争前,《史学杂志》早已有之。1929年3月,在历史学家柳诒徵诸弟子缪凤林、张其昀等倡议下,《史学杂志》在南京创刊。该刊由南京中国史学会主办,是为“史地学派”的重要学术阵地,亦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纯史学类刊物。柳诒徵在《发刊词》中说:“往偕诸生倡《史地学报》,嗣又倡《史学与地学》,皆骈列史地犹昆弟挛(孪)生者,然去年张子其昀倡《地理杂志》于大学,今年缪、范、陈、郑诸子又与张子倡《史学杂志》,盖挛(孪)生之子自毁齿而象勺,虽同几席而各专其简策之通轨也。”《史学杂志》的创刊,标志着中国近现代纯史学的学科研究逐渐成熟。

《史学杂志》由中国史学会同人编辑发行,以发表研究著作、讨论实际教学、记述史界消息、介绍出版史籍为宗旨,于1931年4月停刊。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顾颉刚等人创办的《史学杂志》,实质是新成立的中国史学会主办的学术出版物。1943年3月24日,中国史学会成立大会在重庆中央图书馆举办。与会者有缪凤林等124人,大会公推顾颉刚、黎东方、徐炳良、傅斯年、雷海宗、蒋复璁、黎锦熙、金毓黻、陈衡哲为主席团成员,由顾颉刚任总主席。

在《史学杂志》创刊号中,郑逢原撰写了《发刊词》。郑逢原,江西金溪人,禹贡学会会员,1943年创办史学书局,并聘请顾颉刚、刘熊祥为总编辑,专门从事史学编辑出版工作。他在《发刊词》中指出:“中国史学会成立之期年,感召而起,继之为史学界服务者,史学书局也……史学书局更谋所以为史学界进一步服务者,斯史学杂志之创刊也。……今故以史学杂志为一公园,读者研究者为之灌溉,使各说咸立而旨则衷一,诸家并蓄而的则共矢,必无属党派门户之见,独纯真理之是讨,庶几民主之精神,贯彻于学术之研究,而史学之本体,赖多用而益昌,综合研究,共求进步,充分认识过去,贡献未来南针,其极也。”

《史学杂志》创刊号主要内容包括“论著”“史学人物介绍”“史学消息”“史学书评”与“附录”五部分。其中,“论著”为主体,有13篇文章:谷霁光《隋唐时代国民之体魄与智力》,刘熊祥《甲午战后李鸿章的同盟外交》,曾资生《元代中书省与尚书省的交替概况》,史念海《战国时代的插花地》,王兴瑞《清季辅仁文社与革命运动的关系》,杜呈祥《从杜诗中窥见的盛唐政治作风》,赵全嘏《鲁山汉代冶铁厂遗址之发现与考证》,陈梦家《洚水考》,黄文弼《赢秦为东方民族考》,谭英华《明乌思藏初通中国考》,杨向奎《官阶九品考》,魏青铓《北元史考绪言》,傅振伦《整理地方文献问题》;“史学人物介绍”一篇,为王兴瑞《郑海滨先生与党史》;“史学消息”六则,分别是《敦煌艺术研究所发现六朝残骸》《中国历代名贤故事集出版概况》《北碚创修志书》《吴子声先生逝世》《朱逷先生逝世》《黎东方先生历史故事讲演》;“史学书评”七篇,包括《中国史学通论》《中国史学概要》《伪齐录校补》《唐代文化史研究》《明末义僧东阜禅师集刊》《洛川县约志》《同官方书谣言志》;“附录”二则,为《中国史学会章程》《中国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录》。

另据“目录预告”可知,《史学杂志》第二期分为“论文” “书评”“史学消息”“史学人物介绍”“史学团体介绍”五部分,主要学术研究成果包括项英杰的《三国江淮方国及其地理》,陈梦家的《先秦卫有驰道考》,张霍泽的《秦丞相考》,郑德坤的《秦之开发巴蜀》,曹德荃的《汉代之西蜀学术》,王炳义的《郑康成年谱》,李权的《清史稿管见》,彭泽益的《太平军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及冯用的《评陈译<中古及近代文化史>》。但该期实际出版与否,尚难确定。就目前史料而言,一般认为《史学杂志》仅出一期。

编辑/杨洋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