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讲红色故事 讲革命精神 ︱赵世炎:信仰之火永不灭

2019-10-23 11:53:29来源:


 

龙华授首见丹心,浩气如虹铄古今。

千树桃花凝赤血,工人万代仰施英。

1962年7月19日,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烈士牺牲35周年纪念日。八十四岁的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写下了这首诗,以表缅怀之情。吴老笔下的“施英”,就是赵世炎烈士。

1901年4月,赵世炎出生于重庆市酉阳县,自幼酷爱读书。在酉阳龙潭高级小学上学时,老师讲到中国领土被列强瓜分、大好河山支离破碎时,赵世炎满腔愤怒。下课后,他反复高唱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1915年秋,赵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在北京他结识了李大钊,投身新文化运动。1920年6月,赵世炎赴法国勤工俭学,探求救国真理。1921年春,赵世炎与周恩来、张申府等发起成立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2年6月,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大会在巴黎召开,赵世炎当选为书记,周恩来任宣传委员,李维汉任组织委员。赵世炎深入法国北部工人最多的地方,一边从事艰苦的劳动,一边团结广大华工,成为华工的知心人。

1924年秋,赵世炎结束了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的学习,奉命回国工作。回到北京后,他协助李大钊同志领导北方各省的革命斗争。赵世炎撰写了大量战斗檄文,在北京的工人学生以及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他与李大钊一起成功领导北方反帝反军阀的斗争,逐渐成为工人运动的领袖。

1926年5月,中共中央任命赵世炎担任中共江浙区委组织部长、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上海党的领导机关决定举行武装起义。但由于斗争经验不足,上海工人第一次和第二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在周恩来、赵世炎的领导下,上海工人以更大的毅力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革命风云弥漫,上海工人中流传着一首《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民歌:

天不怕,地不怕,那管铁链子下面淌血花。拼着一个死,敢把皇帝拉下马。杀人不过头落地,砍掉脑袋只有碗大个疤。老虎凳,绞刑架,我伲 咬紧钢牙。阴沟里石头要翻身,革命的种子发了芽。折下骨,当武器,不胜利,不放下!

1927年3月21日正午12时,上海总工会下达了罢工命令,八十万工人宣告罢工。下午4时,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开始,持续不断的枪炮声与群众的口号声,震动着市内各地。在赵世炎的亲自指挥下,沪东纠察队发起猛攻,攻克了战斗最激烈的闸北地区。轰动中外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完全胜利,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赵世炎与周恩来、陈延年等向中央发出了一封紧急意见书,批判对蒋介石采取妥协的右倾投降主义,建议武汉国民政府迅速出师讨蒋。四月十五日,赵世炎秘密召集各方面负责干部开会,认为形势对我们十分不利,形势变了,斗争方式和策略应该变化。这次会议,在紧急关头给干部群众指明了方向。

在恶劣环境下,赵世炎十分重视对干部进行革命思想教育。有一次,他对参加会议的人说:“看,我们开会的人,一次比一次少了,你们怕不怕?”大家回答:“不怕!”“对!革命嘛,就是这样,要经过艰苦的斗争和流血牺牲,反动派的监狱再多,也不能把所有的共产党人全关起来。只要有一个人,我们的事业就会发展,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针对有的同志由于害怕不敢参加斗争,赵世炎耐心而严肃地指出:“共产党就是战斗的党,没有战斗就没有党,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不愿意参加斗争,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赵世炎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但他总是把同志们的安危放在心上。每次开完会,他总是笑着说:“让我先离开,把‘泥巴’(指国民党特务、暗探)带走,以免麻烦你们。”中共南京地委书记侯绍裘被害后,遗体一直未找到,赵世炎恳切地对即将去南京济难会工作的谢庆斋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绍裘同志的遗体,加以妥善安葬,不能让这些对党有贡献的同志,死无葬身之地。”

4月27日至5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赵世炎当选为中央委员。

7月2日傍晚,大雨滂沱。由于叛徒的出卖,敌人包围了上海北四川路志安坊190号赵世炎的家。当时赵世炎外出未归,敌人冲进门后,动手翻箱倒柜,几个特务声嘶力竭地威逼妻子夏之栩和岳母夏娘娘说出赵世炎的去处,未得到答案便死守不走。母女俩沉着镇静地对付着敌人。夏娘娘机智地挨到窗边,打算换上出事的警号。说也凑巧,透过迷蒙的雨帘,她看到赵世炎正撑着雨伞急匆匆地往家里赶来。她急中生智,不顾一切地猛力把窗台上的一盆花往下一推,以此发出警报。令人万分惋惜的是,倾盆大雨掩盖了花盆落地的破碎声,赵世炎竟丝毫没有察觉。夏娘娘情急之中想冲下楼去,但是敌人拦住了她的去路。

赵世炎进了门刚刚收起水淋淋的雨伞,几个凶狠的特务便饿狼般地围了上来。他神色自若地质问敌人为什么搜查:“你们这是干什么?我是个生意人,你们凭什么抓我?”手上已被戴上了铮亮的手铐。趁着敌人又去寻找证据的时候,赵世炎悄悄地对妻子说:“若飞在××旅馆××号房间,你要设法去告诉他。”在这生死关头,赵世炎首先想到的还是同志的安危。

赵世炎被捕了。他从容不迫地起身,临下楼时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妻子和岳母。妻子夏之栩永远忘不了他当时的眼神:“从他的态度和眼神里,我看到了他献身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感受到一个共产党员的凛然正气。”当晚九点多,夏之栩终于找到了王若飞。王若飞得知这个消息,流着眼泪痛心地说:“都去了,留下的太少了”。

被捕后,赵世炎没有承认自己的真实姓名,始终只承认自己叫夏仁章,是湖北人,因家乡闹土匪携巨款来上海避难做生意。他还想尽办法带出纸条,把叛徒的名字通知组织,让所有相关同志迅速转移。许多党员和工人听说赵世炎被捕,纷纷表示愿意出力,就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杨树浦纱厂的一对工人兄弟,听说组织上打算通过社会关系花钱赎买赵世炎,对方要价四万块钱,他们深知党组织经费困难,便瞒着组织去自行筹集经费,也不幸被捕。

敌人费尽一切心机进行调查,使赵世炎的真实身份最终暴露。他们一阵狂喜,原来这就是上海大名鼎鼎的工人领袖、共产党的大干部“施英”!敌人立刻对赵世炎动用酷刑,妄图从他的嘴里得到更多的情报,把江浙地区的党组织一网打尽。赵世炎始终坚贞不屈。他把敌人的监狱和法庭当作宣讲台,愤怒控诉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的罪恶行径,轻蔑地告诉敌人:“你们只能捉到一个施英,要想从我口里得到半点机密,那是枉费心机。”

赵世炎知道自己活着出去的希望很小,他仍然挂念着党的工作。他从狱中带出一张纸条交给党组织,请求组织上好好照顾那些因罢工和起义而被资本家开除的工人兄弟,他说:“这些人都是党的骨干力量。”同时他不断鼓励监狱里的同志,一定要顽强斗争。他劝慰难友说:“革命就是要流血的,要改造社会就必须付出代价。”

临刑前的那天晚上,敌人问赵世炎还有什么话说。赵世炎拿过纸笔,写了满满8页遗书。他满怀信心地指出:“志士不辞牺牲,革命种子已经布满大江南北,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共产党最后必将取得胜利……”赵世炎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使反动派十分惊恐。淞沪警备司令杨虎等人看了赵世炎的遗书,胆战心惊地说:“这个人太厉害了,非杀不可,不然我们将来要吃他的苦头。”

1927年7月19日清晨,朝阳映红了东方,上海枫林桥监狱笼罩在一片异样的静穆之中。赵世炎艰难地从牢房地上站起来,用带着手铐的双手,仔细地整理身上浅灰色的半旧西服,像要去出席什么重要会议那样神情自若。然后,他从容不迫地对同室的难友说:“永别了,同志们和朋友们!”他挺起胸膛,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刑场。临刑前,他放声高呼:“工农联合起来打倒新军阀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把26岁的青春和满腔热血献给了革命事业。

赵世炎英勇就义的消息,震动了整个上海,传遍江浙地区,传到北方原野,又传到法国和苏联,所有熟识他的人都十分悲痛。在上海,很多共产党员和工人群众失声痛哭。他们说:“这么好的领导同志都被害了,我们一定要报仇,讨还这笔血债!”法国的华工和留学生为赵世炎召开追悼会,后来又举行逝世周年纪念会,出版了纪念小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杂志发表悼念文章,高度评价“赵世炎是上海无产阶级真实的首领”,“是有名的上海工人三次暴动的指导者”,赵世炎的牺牲,“是中国革命最大的损失之一”。

英烈已逝,但信仰之火永不熄灭。赵世炎烈士的英名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革命斗争的历史丰碑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今天,所有党员干部都要像赵世炎同志那样,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