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讲红色故事 讲革命精神 ︱邱少云:烈火真金铸英雄

2019-10-23 11:46:09来源: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至今广泛传唱。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1950年10月,党中央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中国人民志愿军陆续开赴朝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诞生了许多英雄人物,特等功臣、一级英雄邱少云就是其中之一。

1926年,邱少云出生在重庆市铜梁县。他父母早逝,四个兄弟相依为命。他13岁时开始当雇工,与两个弟弟一起帮地主打短工度日,有时竟被迫讨饭,受尽欺凌和白眼。解放前夕,邱少云外出打工时,被抓了壮丁,进入国民党军队。1949年12月,邱少云所在部队在成都龙泉驿起义,由此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放初期,邱少云参加内江剿匪斗争。在一次战斗中,他与九连战友化装成乡下农民,机智勇敢地深入匪窟,在高粱镇活捉内江反共救国军司令、匪首刘荣熙。为此,师部授予邱少云所在连“剿匪先锋连”光荣称号,集体荣立大功一次,邱少云个人也荣立三等功。

1950年12月,邱少云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四川简阳出发,随部队开赴朝鲜。临行前,邱少云给家里的亲人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前些日子,我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听我们指导员说,美国佬在朝鲜杀人放火,干尽了坏事。我在朝鲜要多打美国佬,你们在家里要把分的地种好,多打些粮食,多交些公粮,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我死了算个啥子么。我决心杀敌立功,带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是邱少云给亲人的最后一封信。

进入朝鲜之后,在部队开赴前线途中,邱少云曾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从燃烧的居民房屋里勇救朝鲜儿童。

1952年9月,美帝国主义发起了夏季攻势,失败后又发起秋季攻势,占领了朝鲜平康与金华之间的391高地,391高地就像一颗毒牙挡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为了将战线向南推进,必须拿下它。391高地地势险要,那高高的山形像马鞍,32个碉堡林立在山间,半山腰上有4层铁丝网,形成了层层路障,山前有一大片开阔地,蒿草长得十分茂密。

营首长们远看地形,又分析了敌情,马上召集全营将士作战前动员报告:“同志们,攻打391高地很重要,它是我军下一步发动上甘岭战役的必经要道。391高地,居高临下,对敌人有利,如果我们去硬攻,敌人的炮火就往下轰,损失就很严重,所以绝不能硬攻要巧打,才能把敌人彻底打垮,为缩短冲锋距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决定组织一支500人的加强营潜伏队,于11日晚12点以前按计划潜伏在离敌人阵地60米远的蒿草丛中。等到第二天下午5点半大部队发起总攻,前后配合一起冲。同志们,谁愿当先锋?”

“报告首长!我愿去,我愿去!”

10月11日晚,500多名战士从头到脚缠上草,作好伪装准备,悄悄爬进开阔地带潜伏。入夜之后,天寒地冻,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按照预定计划,在391高地附近的野草丛中纹丝不动。

邱少云所在的3班是尖刀班,潜伏在最前面。为了确保首次爆破成功,邱少云与副班长李元兴、战士李士虎组成第一爆破组,班里其余同志组成第二、第三爆破组。第一爆破组距敌阵地前沿约60米,形成品字形战斗队形,最前方第一爆破手就是邱少云。当时邱少云携带的是一把大铁剪和自己的武器,主要任务是待炮击向前延伸后,首先剪开敌人阵地前沿的残存铁丝网,形成单人通道,以利于爆破手冲上去炸毁敌人的碉堡,消灭敌人的机枪火力点,为部队冲锋扫除障碍。他们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无声无息潜伏至第二天下午五点半才能发起总攻。

10月12日上午11时许,五名敌人照例下山取水和巡逻,从地堡里钻出后往山下走来。潜伏部队万分焦急,但这一切已被我军观察所里的指挥员掌握,便命令炮兵用一发炮弹消灭这五个敌人。敌人对出现的这一新情况感到怀疑,认为我军在暗中侦察他们,便派飞机盘旋在志愿军潜伏地上空侦察动静,结果没发现任何目标。但敌人非常狡猾,不一会儿,便在潜伏区上空发射了一排燃烧弹,企图烧掉野草,使我军无法潜伏。有一颗燃烧弹恰巧打在邱少云前面两米左右,由于野草多已干枯,一见火星就燃,熊熊大火很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

但邱少云并没有爬起来扑灭自己身上的火焰,他尽力把爆破筒慢慢推向离自己不远的战友李士虎身边,又把子弹夹埋在土坑里,以防燃烧引起爆炸暴露目标。在他右侧面3米处有一条小水沟,只需侧身一滚即可扑灭身上火焰,但他深知,如果一滚动,就会暴露目标,必将遭到敌机狂轰滥炸,数百名战友将陷入绝境,整个潜伏计划就会全部失败。

为了数百名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在烈火中咬紧牙关,强忍着剧痛,用微弱的声音向战友李士虎说:“胜利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了,你去完成吧。”邱少云燃烧着的身躯紧贴地面,双手颤动着慢慢插入软泥里,直到失去知觉,最后英勇牺牲,年仅26岁。距离邱少云最近的战友李士虎,因来时过河全身棉衣湿透了,身上没被烧着。当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时候,他一直眼睁睁地看着,听到邱少云皮肤被烈火烧得嗤嗤作响。李士虎眼里冒着火星,急得咬破了嘴唇。他多么想爬起来扑灭战友身上的烈火啊!但他和其他战士一样,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强忍内心极度的悲痛和怒火,等待战斗时刻的到来。

傍晚5点21分,天空中升起了两颗红色信号弹,我军正式发起攻击。炮兵按计划对391高地进行8分钟疾风骤雨般的炮击后,5点30分准时发起冲击,战士们怀着满腔怒火,高喊“为邱少云报仇”,个个如离弦之箭,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敌人。顿时,枪炮声、喊杀声响成一片,以摧枯拉朽之势,仅用30分钟,就将敌人一个连和一个火器排全部歼灭,拿下了整个391高地。

邱少云的事迹迅速传遍了部队。《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先后发表通讯《英雄的战士邱少云》《伟大的战士邱少云》,报道了邱少云的英雄壮举。

1953年2月,部队将邱少云的遗骨运回祖国,安葬于沈阳市北郊“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志愿军战士在朝鲜平康以南的五圣山主峰(391高地)石壁上,庄严地镌刻上几个大字:“为整体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1953年6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为邱少云追记特等功,并追授邱少云 “一级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962年,重庆铜梁凤山修建了“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朱德总司令题写了“邱少云纪念碑”碑名。一代文豪郭沫若写下诗句:

援朝抗美弟兄多,烈士少云事可歌。

高地名传三九一,寇军徒念阿弥陀。

戳穿纸虎功长在,缚住苍龙志不磨。

邻国金星留纪念,英雄肝胆壮山河。

邱少云烈士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战斗的胜利。我们学习邱少云,就要学习他为了革命事业严守纪律、勇于牺牲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越是关键时刻,越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