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二野军大校址

2019-09-10 14:10:00来源:重庆党史网


在重庆西郊,巍峨歌乐山的高处,有一处充满了军营气息的校园——重庆通信学院,这里就是原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的校址。

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是第二野战军创办的军校四个时期的通称。1949年5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军政大学(简称“中原军大”)迁到南京,改名为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简称“二野军大”),在京沪杭一带招收学员,为二野进军西南准备干部。1950年,二野军大随军进驻重庆,更名为西南军区军事政治大学(简称“西南军大”)。1951年西南军大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简称“二高步校”)。1952年7月,二高步校奉命迁往哈尔滨,作为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基础。1955年,重庆通信兵技术学校再创建于二野军大校址,1975年,该校更名为通信技术学校,1986年正式定名为重庆通信学院。

1949年8月19日,刘伯承、邓小平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下达了《川黔作战基本命令》。同时,也向二野军大下达了向西南进军的基本命令。

根据进军大西南的需要,学校于10月结束学业后,立即进行了进军西南的教育。学校政治部向全体学员发出公开信,号召大家服从分配,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学员们纷纷写了申请书、决心书,有的还写了血书,准备克服困难,甚至准备牺牲,都争先恐后地要求首批进军。

进军的路线从华东的南京到云、贵、川、藏,全程7000多千米,经过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省,斜穿半个中国。沿途气候恶劣,道路崎岖,还不时受到地方反动武装和国民党残部的袭扰,十分艰苦。学员们满怀激情地与风雨搏斗,与土匪战斗,与敌机周旋,路过少数民族地区还要耐心做群众工作,一路行军,一路高歌。“风雨川湘路,冰雪白马山,两头摸黑走,一路摔跟头”就是学员们的写照。

1950年4月,二野军大进驻重庆,改名为西南军大。西南军大的校长、政委仍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兼任。西南军政大学的初期任务是培养部队的营连干部和原二野军大的工作人员,与新招收的部分青年学生,同时,还负责教育改造解放、起义的国民党军官。其中有西南军区高级研究班,集中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将级军官900多人(包括原陆军大学少数上校军官)。

二野军大的教育成果,经受住了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的严峻考验。二野军大本部和各分校的的学员共有2万余人留在了大西南,从最初参加清匪反霸,征集粮食,土地改革,建设政权,到后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长期和平建设的时期中,他们都表现出了极可贵的革命精神。

1949年底到1950年,西南地区发生大规模土匪暴乱,有些边远的山区县城一度被土匪攻占。在同土匪的生死搏斗中,二野军大的毕业学员英勇地投入战斗,不怕流血牺牲,有不少学员为了革命的理想献出自己的生命。

独山县上司区兴方乡副乡长荣先治学员,在土匪攻打政府时,为掩护乡亲,孤身与敌人奋战三天三夜,不幸落入敌手,受尽了火烧、刀刺等各种酷刑,最后被土匪用铁丝戳穿锁骨反吊在树上活活折磨死,至死也未屈服于敌人。宜宾县喜捷征粮剿匪工作队队长杨飞学员,在天星乡与100余名匪徒英勇搏斗,被砍10余刀,光荣就义。在高县玉皇乡征粮剿匪中,雍永怀学员在激战中负伤,子弹打完后,视死如归地站在敌人的枪口下高呼“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和其他三位烈士,把玉皇乡命名为四烈乡。

二野军大毕业学员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远是当代和后代青年人的光辉榜样。

二野军大的办学时间不长,但是,她以培养知识分子,使他们转变为坚强革命者的成功实践,在我军军校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撰写人:田姝  王润吉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