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革命先烈的初心使命︱王朴:毁家纾难助革命

2019-06-18 17:35:59来源:重庆党史网



王朴,原名王兰骏,1921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江北县(今重庆市渝北区)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王朴4岁启蒙,聪明机灵,勤奋好学。先后在重庆第一高小、求精中学、广益中学、复旦高中求学。中学时代,王朴目暏国家忧患、民族衰败、民不聊生,面对黑暗阴晦的政治气候,他积极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始萌发了为正义而战的信念。

1944年夏,王朴考入北碚复旦大学新闻系。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的张黎群、周力行等人,也开始关注王朴,并与他建立了联系。不久,王朴参加了党领导的《中国学生导报》的工作,被选为报社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为按时出版该报不辞辛劳,为筹资集费奔走呼号,成为复旦大学学生运动的骨干。复旦“据点”核心组将王朴的情况报告给了南方局青年组,并把王朴列入了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立即接替工作的“第二梯队”名单。在复旦大学,王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决定性转变。后来,他常常自豪地说:“如果不是抗战爆发,找到了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像我这样出身的人,可能读完大学就出去留洋镀金,不会来管国家大事了,这要归功于党的教导。”

1945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开展大后方农村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南方局和大后方的党组织,应以农村工作为主要工作,应设法发动与训练一批党员、进步青年学生、进步人士,利用各自的社会关系,深入到农村中去,利用合法与非法的方式,为农民服务,联络农民以及民团等,并努力获得成绩。”南方局据此作了详细布置,要求坚决动员党的骨干、进步人士及知识青年到基层和农村,加强群众工作。

王朴原打算到中原解放区去,南方局青年组考虑到他家在江北县的社会地位,动员他回乡办学。王朴坚决响应党的号召,愉快地接受了任务,离开复旦大学校园,抛弃了城市的舒适生活,征得母亲捐资兴学的同意,回到家乡兴办学校。党组织也不断调派共产党员、进步青年来江北县农村,协同王朴办校,建立据点,开辟工作。

1945年秋,党组织从南方局组织部、青年组、新华日报、育才学校等处抽调了黄友凡、李青林、张宏雅、陶昌宜、杨明远、徐干、谢诚、喻晓晴、褚群、伍集等一大批青年,与王朴一起创办莲华小学。莲华小学校址设在复兴乡大树李家祠堂,大家一起动手开荒填土,平操场,整教室,因陋就简,两个月后学校就初具规模。9月,莲华小学正式开学,有初小和高小各一个班,共100余名学生。学校由金永华任董事长,王朴任校长。同时,邀请当地开明士绅王润民(川东师范毕业、老教师、县督学)和王镜明(北京朝阳法学院毕业、律师、县参议员)为学校董事,得到了他们持续、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尽管学校条件很差,生活艰苦,但充满着团结、民主的空气,一开学就给复兴乡带来了生机。学校墙上贴着“死读书,读书死;活读书,读书活”的标语,按照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培养学生,教师和学生一同吃饭,一起劳动。学校提倡民主思想,用《新华日报》的新闻、社论和《活路》杂志的大众诗歌作为政治课教材。还结合农民的需要,举办夜校,教农民写条子、写家信、打算盘、记账等,受到农民的欢迎,附近的农民也把莲华小学看成是自己的学校。

莲华小学是在党的领导下,作为一个农村工作据点而兴办的。1946年下半年,鉴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的现实,中共四川省委决定,加强农村工作,准备发动游击战争。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扩大办学影响,加强据点建设,王朴取得母亲金永华的支持,决定停办莲华小学,开办莲华中学。1946年秋,新办的莲华中学从李家祠堂迁到逊敏书院,招生两班,正式开学。四川省委青年组又派杨仲武、王敏、钟歧青、黄雅律、张勉等到莲华中学工作。学校为将近一半的学生减免学费、膳宿费,管理严格,富有勤奋进取的风气,受到当地各界人士的好评,声名远播。1948年初,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争取莲华中学的“合法”地位,北区工委决定接办抗战时由天津迁来江北县静观场的私立志达中学,由王朴出面,王润民、王镜明等人牵线,解决了莲华中学长期不能“立案”的难题。莲华中学改为志达中学初中部,原志达中学(静观场)为高中部。金永华仍任董事长,王朴任校长。

1946年冬,在办校建点的过程中,经过长期培养和考验的王朴,经陶昌宜介绍,由四川省委青年组组长张子英代表党组织吸收入党,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

1947年2月,中共江北县特支成立,王朴被任命为特支委员。7月,成立江北县工委,王朴任工委书记。1947年9月,中共重庆北区工委成立,王朴任宣传委员兼管统战工作。莲华中学即成为北区工委机关所在地,成为江北县和北碚地区党的活动中心。

就在北区工委成立时,为了配合解放战争,在大后方进行武装斗争,川东党组织急需经费购买粮食、药品和武器。王朴接受了为党筹集大笔经费的任务,决定把家产全部献给他为之奋斗的神圣事业。王朴把想法告诉了母亲,年近半百的金永华同意将自己半生苦心经营积攒所得、准备留给子孙后代的殷实家产全部奉献给党安排使用。从1947年秋至1949年,金永华、王朴陆续变卖了1480石田产和市区的部分沿街房产,折合黄金近两千两,所得款项,一部分支付党的活动经费,一部分通过中国银行会计杨志(共产党员)存入银行备用。

金永华、王朴大量卖田,引起了社会上一些人士的注意。川东临委指示他们以做生意为名,筹建一家贸易公司,作为川东党组织的一个经济据点。1948年初,王朴在重庆民国路宏泰大楼二楼租了一层楼房,根据党的需要创办了南华贸易公司,由王朴任经理,杨志任副经理。同时还从学校抽调几个党员担任会计和办事员。南华贸易公司一方面以王朴家卖田的款项作资本,经营生意;另一方面,通过公司供给川东地下党活动经费,并与上海、香港等地打通贸易往来,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公司开业后,川东临委书记王璞曾来此接头,并提过款,对公司的开创工作十分满意。

1948年4月,中共重庆市工委机关报《挺进报》被破坏,一大批革命同志相继被捕,山城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王朴也因挺进报事件而不幸被捕。南华贸易公司亦随之停办。

王朴被捕后,先关押在国民党重庆行辕二处,组织上通过各种关系,千方百计进行营救,均未果。敌人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王朴铁骨铮铮,在利诱面前,毫不动摇,在“老虎凳”“电刑”等酷刑面前,忍受着肉体折磨的痛苦,坚守党的机密。最后,王朴被列入重大案情政治犯,转囚于白公馆监狱。

考虑到随时都可能牺牲,王朴设法带出口信给母亲和妻子,嘱托他们坚持革命。他在给妻子褚群的信里说:“小群:莫要悲伤,有泪莫轻弹。你还年轻,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狗狗取名‘继志’”在给母亲金永华的信中说:“娘:你要永远跟着学校走,继续支持学校,一刻也不要离开学校,弟、妹也交给学校。”学校指的是党办的莲华中学,实际上是指党。在临近生命最后时刻,王朴将自己未竟的事业寄托于未来、寄托于后来人、寄托于党,其殷切期望和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1949年10月28日上午,白公馆的“犯人”开始放风了,王朴和陈然正在打扫厕所。突然,敌人恶狠狠地叫喊:“王朴、陈然马上转移!”王朴再次被押到行辕二处,徐远举发出最后通牒,可王朴义正词严地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下午,王朴与陈然、刘国鋕、成善谋、兰蒂裕、雷震等十位战友被敌人捆绑着,推上一辆十轮大卡车“游街示众”。当车行至市区时,王朴和几位战友昂首挺胸,高喊着: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万岁!”

下午四时,囚车抵达大坪刑场,敌人罪恶的子弹射向王朴等人。顿时,烈士鲜血染红了大地……

“能不能经得起严峻的考验,我的行动是最好的回答。”王朴以实际行动和28岁的年轻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