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革命先烈的初心使命︱赵世炎:浩气如虹烁古今

2019-06-18 16:47:42来源:重庆党史网



赵世炎,号国富,1901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酉阳县(今重庆市酉阳县)。1915年,赵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期间正值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受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影响,赵世炎投入新文化运动中,并结识了李大钊等人。1919年,经李大钊、王光祈等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参与主编《平民周刊》《少年》半月刊和《工读》半月刊等进步刊物,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从此踏上革命征途,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1920年5月,赵世炎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他深入社会生活,“从冷静处窥探人生,于千辛万苦中杀出一条血路”,先后同李立三等共同发起创建劳动学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必须组织工人才能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组织华工组合书记部作为领导华工的核心,在华工中建立消费合作社、工余读书会等组织,主办《华工周报》,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1921年春,与张申府、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2年,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任中央执委会书记,随后又任中共旅欧总支部委员和中共法国组书记。

1923年,根据党组织指示,赵世炎和陈延年、王若飞等带领一批青年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4年春,赵世炎被李大钊指名列席了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和赤色职工国际大会,给中国代表团当翻译并积极了解情况,吸取苏共等兄弟党在建党、领导工农运动及国际共运内部路线斗争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1924年秋,赵世炎回国工作,先后任中共北京地方执委会委员长(1925年1月改称书记)、中共北方区执委会宣传部部长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各省的革命斗争。北方区委成立后,决定创办《政治生活》周刊,由赵世炎担任主编。他用世炎、施英、因、识因等笔名撰写了大量战斗檄文,在北京的工人学生以及知识分子中间有着广泛的影响。《救国时报》曾称颂道:“赵先生为有名的北方政治评论的主编,其言论风采为一般革命青年所景仰,赵世炎之名遂扬溢于全国。”特别是经过赵世炎的出色工作,北京的党组织在很短时间内就迅速扩大了几倍,各大学还建立了团的组织。北京党团工作的加强,极大地促进了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为后来北方区委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五卅运动中,他与李大钊一起成功领导北方反帝反军阀的斗争,逐渐成为工人运动的领袖。

1925年10月,在内蒙古地区农工兵大同盟代表大会上,赵世炎当选为大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书记。为了推动蒙古地区的革命工作和培养蒙古族干部,他和李大钊、邓中夏等经常到蒙藏学校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为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方党组织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1926年5月,赵世炎出席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会后,为加强江浙地区的工作,党中央任命赵世炎担任中共江浙区委兼上海区委组织部长、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并兼任江浙区委军委书记。赵世炎化名“施英”,到上海后就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号召社会各界群众发扬五卅精神,联合起来,组成革命的统一战线,以对付帝国主义的屠杀和进攻。在中共江浙区委领导和组织下,从1926年6月到9月,上海各界工人的罢工斗争此起彼伏(仅6月份就爆发了107次),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有组织的工人运动新阶段。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时机不成熟,上海工人第一、第二次武装起义均告失败。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起义中,赵世炎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经过30多个小时的激战,起义队伍打败了军阀部队。这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为北伐军在江浙战场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赵世炎后来在评价这次武装起义时指出:“三月暴动在世界革命史中的价值,是写在十月革命后的一页。三月暴动在中国革命史中的位置,是确定中国革命的性质,保障中国革命的胜利,划分中国革命历史的一页新篇幅。”

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上海处在腥风血雨之中。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赵世炎临危不惧,坚定表示:“共产党就是战斗的党……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不愿意参加斗争,还算什么共产党员!”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赵世炎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后,他又回到上海,以大无畏的革命气魄,继续坚持领导革命斗争。

1927年6月中旬,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延年、组织部长郭伯和、秘书长兼宣传部长韩步先,在上海恒丰里被捕。中共中央委派赵世炎代理江苏省委书记,领导上海和江苏地区的斗争。由于叛徒出卖,1927年7月2日,赵世炎不幸被捕。他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他把敌人的监狱和法庭当成讲坛,大义凛然地宣传党的主张和共产主义理想,揭露反动派的罪行。他慷慨激昂地说:“志士不辞牺牲,革命种子已经布满大江南北,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共产党最后必将取得胜利。”7月19日,赵世炎英勇就义,把26岁的青春和满腔热血献给了革命事业。

赵世炎牺牲后,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杂志刊发《悼赵世炎陈延年及其他死于国民党刽子手的同志》,指出“赵世炎陈延年二同志之死是中国革命最大的损失之一”,盛赞“赵世炎是上海无产阶级真实的领袖,是上海总工会和纠察队的灵魂”。

“龙华授首见丹心,浩气如虹铄古今,千树桃花凝赤血,工人万代仰施英。”在《忆赵世炎烈士》一诗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深切缅怀并高度评价了我国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同志。

在赵世炎的影响下,不少赵家人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先辈对我们的影响就是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理想。”赵世炎之孙赵新炎说。

英烈已逝,但信仰之火永不熄灭。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