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新文化的积极传播者陈愚生

2019-04-26 16:25:00来源:重庆党史网


陈愚生,四川泸州人。1911年参加四川保路运动,民国初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经济系。1919年7月1日与李大钊、王光祈等人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并任少年中国学会执行部副主任、主任,《少年中国》月刊经理。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运动时期会员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进步社团,荟萃了众多时代精英,会员毛泽东、蔡和森、恽代英、邓中夏、张闻天、田汉等,都是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活跃人物。

陈愚生以愚公自许,他对社会改造有着“种树期成荫,移山任笑愚”的胸怀。1920年底,受川东道尹叶炳臣推荐,陈愚生到重庆任川东道尹公署秘书长一职。他在1921年重庆联中自治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不是马克思才有这种理想,何以今马克思独享盛名,读道社会主义,莫不是推为鼻祖呢?这就因为前此倡社会主义的,只是一种理想,到了马克思才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才使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的社会主义的原故。”应该说,他对马克思主义有相当的认同,并贯穿于他在重庆的一系列社会实践中。

因为闭塞的关系,虽然新文化运动的春风已经绿了大江南北,但在僻处西南的重庆,仍然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时节。新文化运动很大程度是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展开的,而以这两者为载体的重庆教育界犹如一池死水,学校多被守旧顽固势力把持,学款常被军阀挪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仍是老一套。

陈愚生来渝后,迅速改变了这种局面。他以一个新时代开拓者的胆识,大刀阔斧地撤换了重庆主要几所学校的校长,把具有新思想的熊俊、张方谷、沈懋德等人分别委派到重庆联中、川东师范、巴县中学等校任校长。同时,还引进一批深受新思潮影响的青年从京、津、沪、宁及国外回到重庆,进入教育界,这批人到来后,废除了一些不合理的训育方法,改变了国文、伦理、修身等课程的内容,并允许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有择师的自由等。在陈愚生等一干新人物的带领和倡导下,重庆教育界成为重庆新文化运动中最活跃和最有生气的领域。

1921年2月1日,陈愚生在鲜英的支持下,创办了《新蜀报》,目的是给重庆“输入新文化,交流新知识”。陈愚生自任社长,刘泗英任主笔。开办后仅三个月,因《新蜀报》不顾当局禁令,支持重庆学生抵制日货的爱国行动,被勒令停刊改组。经多方斡旋,始得复刊。1922年,归国留法勤工俭学生陈毅、周钦岳到该报任编辑。1923年夏,共产党员肖楚女到《新蜀报》任主笔,以报纸为阵地,系统地向广大青年介绍革命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受到青年学生的热情欢迎,《新蜀报》的发行量由原来500份猛增到10000份。在陈愚生、肖楚女、周钦岳等人的先后努力下,《新蜀报》成为重庆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正当陈愚生意气风发,准备在重庆做一番事业时,他的妻子金绮留下不足两周岁的女儿,撒手人寰。1921年5月,陈愚生怀着悲痛之心,前往北京奔丧。随他同行的,还有一名叫秦德君的十六岁少女,她想到北京经由陈愚生的好友李大钊介绍去俄国。李大钊与陈愚生是留日同学,私交极厚,陈愚生在北京的住宅就与李大钊相邻。7月20日,李大钊参加了陈愚生夫人金绮的葬礼。

这期间,在重庆和北京,还分别发生了两件与陈愚生有关的事。

一件是在重庆举行了暑期讲演会。这年暑假,在陈愚生、刘泗英的提议下,由川东道尹叶炳臣出面,聘请了北京和南京两地的学者高一涵、陈启修、陶孟和以及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同属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邓中夏、黄日葵等人在暑假期间来重庆讲学,分两处进行学术演讲。“暑期讲学会”持续了近一个月,在重庆青年中激起了强烈反映,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件是李大钊为党寻找活动地点。陶然亭偏僻清幽,历来是文人雅士聚会之所。李大钊看中此处安全,商请陈愚生以为夫人守墓为名,在陶然亭旁的慈悲庵内租用了两间南房,作为新成立的共产党北京地方组织秘密工作场所。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等中共早期革命领袖都曾来此开过会。这两间房现辟为“李大钊纪念室”。

这一南一北两件事,虽然彼此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都对当地的共产主义运动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而陈愚生居中斡旋之功,实不可没。

回川后,陈愚生又参与发起了重庆裁兵运动。那时,四川军阀由于长年内战,军队数目恶性膨胀。陈愚生认为,对于军阀,民众虽然不能“强去虎豹之爪牙”,但是应当有勇气集众人之力“设法去虎豹之爪牙”,必要时,甚至可以抗粮抗税为最后手段。鉴于此,陈愚生与蒙裁成、周钦岳等人发起了重庆裁兵运动。1922年10月26日,包括学生、工人在内的重庆各界群众5600余人举行集会,宣告“重庆裁兵促进会”正式成立。陈愚生在会上发表演讲,激励大家“坚持今日此志彻底实现!”。会后,与会全体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刚刚成立的重庆团地委也积极参加了这一运动。以学生、工人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重庆裁兵运动,标志着重庆人民反对军阀统治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23年,陈愚生对社会改造的兴趣转到“开发大西北”,担任了新创办的富川储蓄银行的协理,着手为实现“开发大西北”的计划积蓄力量。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中国的先进分子面对纷然杂陈的各种社会思潮,出现不同的选择甚至于反复,都是丝毫不足奇怪的。遗憾的是,这年6月,伤寒病夺去了陈愚生的生命,我们无法看到他的“实业救国”收到了多大的效果,也不能推知他是否终将回归马克思主义。

从陈愚生1920年底返川推进四川的新文化运动,到他病逝的近三年时间里,他在重庆的一系列活动,对马克思主义在重庆的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肖楚女、恽代英、邓中夏等对重庆马克思主义运动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都是由他直接或者间接介绍入川。在重庆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上,陈愚生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

撰写人:简奕


== 附件下载==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