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庆留法预备学校

2019-04-24 10:30:00来源:重庆党史网


五四时期,在全国留法勤工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重庆商会为组织重庆地区的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曾开办了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校址设在以重庆府文庙而闻名的夫子池街,旧址就在现渝中区临江门29中附近。文庙即孔庙,是封建社会重庆的教育中心,士子们在这里学习三年后考试,成绩优秀者则走上仕途。辛亥革命后,巴县教育局迁到这里,此后的不同时期这里曾办过多所学校,但影响最为深远的,却是为时仅一年的重庆留法预备学校。

那是个灾难深重的年代。为了探索富国强民的道路,吴玉章与蔡元培等倡导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输送青年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做工,以工赈学,学成归国报效国家。此举吸引了许多有为青年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热潮,由北京开始,迅速在全国兴起。重庆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受了北京、成都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影响,并在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下逐渐形成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919年初至1920年的留法勤工俭学热潮中,全国留法勤工俭学生约为1579人,而四川有名在册的为472人,总人数居全国之冠。而重庆所属地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更是更是涌跃,仅巴县和江津两县,就有90余人之多,其中巴县为47人,是四川赴法人数最多的县。

1919年8月28日,在重庆总商会会长汪云松,巴县教育局长温少鹤等社会名流的倡导下,重庆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分会。并开始积极筹建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招收中学毕业生和具有同等程度的青年。

9月中旬,学校正式开学。入校学生100余人,来自巴县、江津、合川、涪陵、广安等川东各县。学生们学习法语、中文、数学、工业知识,按文化程度分成初级班和高级班分别授课,目的主要是掌握法语,为赴法工读作准备。学校场地狭小,没有宿舍,没有体育活动场所,食宿都由学生自行解决。尽管条件艰苦,但是学生们学习非常刻苦认真。

学生们入校前后,五四运动的浪潮正在重庆方兴未艾。他们亲眼目睹这场伟大的运动,思想上受到猛烈的冲击,重庆广大青年学生和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给了他们深刻的影响。学生们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重庆学生抵制日货的斗争,同广大学生一起示威请愿,还将自己“带有日本商标的牙粉、脸盆等日用品摔在地上焚烧,把洋布衣服也撕毁,表示再不用东洋劣货”。在赴法前经过的这场五四爱国运动,对学生们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20年7月4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学生结束了近一年的紧张学习生活,在重庆总商会举行了盛大的毕业典礼。法国驻重庆领事、法国各侨商、教士,以及重庆各校校长都到会祝贺。经过考试和体检,邓小平、江泽民、冉钧、周贡植等83名学生被获准赴法,其中46人获得贷费资格,余下的37人为自费生。

8月27日下午三时,学生们整队出太平门,登上法商聚福洋行的“吉庆”客轮,告别山城,扬帆东去。

重庆留法预备学校,为重庆地区部分有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由于招生名额有限,有的青年学生就通过各种渠道赴法国。1919年,聂荣臻因参加抵制日货运动被校方勒令退学后,于11月下旬,通过重庆留法勤工俭学分会的帮助直接自费到法国,与他同行的,有来自江津、巴县、长寿、涪陵等地学生共35人。1920年11月,在广东留法生、女律师郑毓秀的帮助下,巴县有10名女青年赴法学习,他们是重庆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女性。一些在外地求学的重庆青年,也积极参加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去,酉阳人赵世炎属于第11批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他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制定了勤工俭学计划,由北京转上海于1920年5月9日赴法勤工俭学。此外还有巴县的周钦岳、喻正衡,綦江的王奇岳等等,也在外地通过各种途径赴法勤工俭学。

青年们赴法的主观愿望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拯救苦难的中华民族。但是,他们中不少人一到法国却接触到了流行欧洲各国的社会主义思潮,通过认真研读科学社会主义,他们进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积极组织和参加勤工俭学生和华工的各种进步运动,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们带回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种子,很快在重庆和中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


撰写人:简奕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