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大事记︱1961年

2019-02-26 16:45:00来源:重庆党史网


1月7日至10日  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会议选举任白戈为市长,廖苏华、段大明、周钦岳、岳林、邓垦、肖松立、裴昌会为副市长,丁长河等31人为市人委委员。会议通过决议,号召全市人民鼓足更大干劲,厉行增产节约,战胜一切困难,争取1961年新的胜利。

1月8日  为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一平二调”的错误,实行退赔兑现,中共重庆市委决定成立市级国家机关退赔领导小组,由余跃泽任组长。1962年7月6日,市委又决定成立市退赔领导小组,领导全市的退赔工作,辛易之任组长。

1月19日  江津地委召开电话会议,布置纠正所谓“四固定作业组”问题的错误。此前,江津地委书记张风伍因批转《关于生产小组的职权范围规定的两个材料》,并在全地区范围内推行生产责任制性质的常年固定的或临时季节性的作业组而被打成“右倾倒退”分子。这些作业组从生产承包单位发展为对土地、劳力、耕牛、农具实行“两固定”、“三固定”、“四固定”的核算单位。2月12日地委书记张风伍在一再受到批判之下,向中共四川省委写了《对右倾倒退错误的检讨》。18日,中共四川省委以总号〔196151号文件《对张风伍同志对右倾倒退错误的检讨的批示》,发江津地委和中共四川省委2月成都会议的到会同志。2月底,地委召开扩大会议,在中共四川省委工作团“帮助”下,再次检查批判了“四固定作业组”问题。

1月28日至2月2日  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在重庆先后视察国营建设机床厂、国营嘉陵机器厂、国营望江机器厂。

2月4日  中共重庆市委印发1960年12月24日至1961年1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关于农村整风整社和若干政策问题的讨论纪要》,供市委常委、各部委、各整风整社工作团团长和各区、县委第一书记学习。重庆市的整风整社工作是从1960年12月开始的,到1961年2月全面展开。8月以后,通过整风整社和宣传贯彻中央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市郊各区、县农村人民公社工作面貌较前有所改观。进行退赔使农民群众劳动所得有了一定保障,稳定了以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调整计划小的社队规模,对合理组织生产、克服平均主义和增进社员之间的团结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落实了以包产定包工的“三包一奖”生产责任制,实行了评工记分和按工分进行分配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社化后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给社员划拨了自留地,贯彻执行了“公养私养并举,以私养为主”的养猪方针,下放了部分猪只给社员户私养,发展了家庭副业;实行了社员口粮分配到户,解散了过去用行政命令方式组织起来的“官办”公共食堂。但是,在整风整社工作中,由于对实际情况调查研究不够,因而在组织处理阶段曾发生对农村基层干部处分过多过重的问题。此外,退赔中也有折价偏低的问题,农村中的平均主义实际上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2月10日  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指示,中共重庆市委决定成立市高级糖果糕点生产供应领导小组。此后,重庆市即陆续开始销售高价糖果、糕点、砂糖、酒和高价饭。1963年8月,高价粮食、白酒恢复平价、1965年7月,高价糖果糕点砂糖全部恢复平价。

3月21日  中共重庆市委决定成立市精简机构、安排劳动力领导小组,由廖苏华任组长。24日市委发出《关于迅速彻底清理退回有关专县劳动力,支援农业第一线的紧急通知》。4月1日市委又批转市计委党组市劳动局党组《关于从各方面节约压缩劳动力加强农业战线和重点工业部门的意见》,要求全市各单位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指示,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节约和压缩劳动力。

4月9日  中共重庆市委发出《关于保护森林禁止乱砍滥伐的通知》。此前,大搞代食品的群众运动从去秋以来在全市广泛开展,有的单位组织群众上山采集代食品原料时曾发生乱挖乱砍现象,林木遭到严重破坏。

4月19日  中共重庆市委向区、县委和市属各党委、党组发出《关于讨论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和省委关于贯彻执行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初稿)的通知》。《通知》指出:“对于工作条例草案,除中央《十二条》已有的指示应坚决执行,以及‘三包一奖’‘三七开’的分配问题应按省委批转南充潆溪、火花两个公社的经验执行外,其他问题未经省委最后确定的,均暂不执行。”6月20日,市委又转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第二次修改稿)》,要求区、县委选择一两个公社根据条例精神进行试点工作。7月5日,《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正式下达,其中修改部分主要是取消了原草案中公共食堂和供给制的规定。此前,4月2日和3日,《重庆日报》全文转载省委批转南充地委《关于南充市火花人民公社第三生产大队1960年决算分配经验的总结报告》和省委批转南充地委工作组《关于潆溪公社进行1961年“三包一奖”的情况报告》。全市农村即普遍推行南充潆溪、火花两个公社关于“三包一奖”和分配工作的经验。到4月底,全市农村“三包一奖”和试算预分工作基本结束。

4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在李井泉、任白戈陪同下视察重钢。

6月21日  中共重庆市委决定成立干部处理甄别领导小组,由廖苏华任组长。

6月27日  中共重庆市委决定成立压缩城市人口和粮食销售领导小组,由孙先余任组长。 

8月25日至29日  中共四川省委在重庆召开市、地、州委工业书记会议,讨论调整1961年工业生产计划,并对下半年工业生产作了具体安排,决定钢产量由原计划122万吨调整为70万吨。其他主要工业产品的生产任务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决定将当年安排的460个基建项目再停缓222个。

9月21日  中共重庆市委决定成立市改造右派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由杨松青任组长,领导右派分子进行摘帽工作。

9月中共重庆市委对中央制定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工业七十条》),开始在重庆钢铁公司、鱼田堡煤矿、建设机床厂等10个单位进行试点工作。整个试点工作历时3个月。试点期间,西南局和省、市委各有关领导都亲自下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10月16日  中共重庆市委决定成立市土地管理领导小组,由辛易之任组长。小组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土地问题的决定和指示,审批征用、划拨土地和处理有关土地赔退等事宜。

12月22日  中共重庆市委决定成立整风、“三反”办公室,由李止舟任办公室主任。此后,根据省委统一布置,在全市开展了整风、“三反”运动。运动的锋芒主要是针对经济领域的投机倒把、贪污盗窃、“走后门”、“打埋伏”等现象;同时,也针对一些区、县的“分散主义”和“本位主义”。这次运动到1962年1季度趋于高潮,4月份基本结束。

12月26日  新中国成立后万县市城区第一座大型建筑—地委大礼堂竣工。

12月  根据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重庆市开始着手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调整工作的中心是加强农业战线,缩短基建战线,调整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精减职工和压缩城市人口。

长篇小说《红岩》问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重庆市文化领域内第一部最成功的文学作品。它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是一部集体创作的成果。该书主要反映了重庆解放前夕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在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同国民党特务进行英勇不屈斗争的事迹。作品在国内外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革命的教科书”。先后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并被改编成电影、歌剧、电视连续剧、话剧、京剧、连环画等。几十年来,其改编品种及经久不衰的发行量,都曾几度刷新现代中国文学作品的最高纪录。该书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命名为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之一。

本年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96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1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第二产业总产值12.52亿元,比上年增长-41.8%;第三产业6.09亿元,比上年增长-2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由于旱情严重,市郊各区、县粮食大幅减产。突出的是长寿县干旱62天,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0%以上,玉米、中稻大部无收,粮食总量比1957年减产73.8%。(以下数据为当时行政区划口径)全市征购粮食2.01亿斤,农村销售粮食2.88亿斤,销大于购8696万斤。全市农村共发放救济款230多万元,在春荒夏荒和冬令期间由国家救济的农村社员共达106万多人。这是解放以来救济最多的一年。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