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纪念南方局成立80周年︱建立在复旦大学内的“中导社”

2019-01-18 16:41:41来源:重庆党史网


北碚夏坝,是抗战时期从沪迁渝的复旦大学所在地。抗日战争后期,在南方局青年组领导下创办的《中国学生导报》社就建在这里。

1943年秋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决定性转折,国民党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也被击退,并被迫开出了一张“实施宪政”的空头支票,国统区极度沉闷的政治空气终被打破,敏感的青年学生开始活跃起来。在南方局领导下学会了“三勤三化”的学生党员和进步青年,抓住时机创办起自己的舆论刊物。

1944年7月4日下午,正是暑假快要开始的时候,在北碚夏坝嘉陵江畔的“江风”茶馆里,复旦大学新闻、外交、史地、经济、政治、统计、化学等系约三十来个学生召开了《中国学生导报》社(以下简称《中导》社)的成立会,选出了由杜子才、戴文葆、李本哲等学生党员为骨干的干事会,并建立了编辑部、经理部、推进委员会和财经委员会等办事机构。

此后,他们开始了艰难的《中导》社筹备工作,先后解决了向国民党当局登记、出版经费筹措和在城区寻觅报社处所等困难。而《中导》社之所以能顺利筹备,关键是得到了南方局的肯定、支持与直接领导。

就在这一年9月的盛夏,一个江风吹拂的傍晚,南方局青年组负责人刘光在观音岩罗家湾“谟庄”吴让能家约见了《中导》社负责人杜子才,在听取了其关于《中导》社筹办情况的汇报后,刘光对《中导》社办报方向做了具体指示,要求报纸要办得为多数学生喜闻乐见,而不是办成《新华日报》的学生版。同时,刘光还找到老报人甘祠森,希望其出任报纸发行人,对《中导》出版给予经济支持。此外,沈钧儒、史良、邓初民、张志让、洪琛等进步人士也对《中导》给予了多方关怀、支持和经济帮助。

1944年月12月22日,在《新华日报》第一版右上方刊登了一摘醒目的广告:“《中国学生导报》出版了!”就这样《中导》首先经由我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党报向广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介绍而问世。

正式出版的《中导》报是一张四开版小报。刊头是辑录鲁迅先生的遗墨行书字体。它既表达了办报青年向鲁迅学习的热望,也表达了他们准备向法西斯文化、封建文化、卖国投敌的汉奸文化冲锋陷阵的决心,张扬了他们爱国家、爱民主、爱自由的精神。从创刊之日起,《中导》就把自己宣传的根本任务定位于把正在兴起的学校民主运动迅速推向高潮的目标上。《中导》的出版,让周恩来、吴玉章等中共领导人倍加关注,为引导其正确的办报方向掌握斗争策略,周恩来及时指示:“报纸的调子要低一点,要能团结更广泛的同学,要争取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也能长期存在下去。”

在南方局的领导和关心下,《中导》发挥了学生民主运动的舆论阵地作用,大力宣扬了“五四”、“一二九”和抗战初期学生运动的战斗精神,反映了广大学生对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教育民主的迫切要求。在编辑出版报纸之外,《中导》还把开展的其他革命活动迅速扩展到校外。

1946年1月的政协会议期间,《中导》报社作为一个社团,积极参加到陪都各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的活动,发动社团成员参加了“沧白堂”及“较场口”的群众集会,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激烈斗争。

1946年,趁国民政府迁回南京时,《中导》根据南方局意见,也将编辑出版中心转移去上海。是年5月《中导》在重庆、上海建立了分社,分别于5月4日和20日编辑出版了“沪版”和“渝版”,以积极的姿态继续为争取民主,反对内战而并肩战斗。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疯狂发动全面内战后,作为公开的沪版《中导》不得不先期停办,而渝版《中导》却积极参加反内战、反饥饿的斗争,直至于1947年6月被迫停刊。

撰写人:张鲁鲁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