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重庆辛亥革命运动的先驱者——杨沧白

2019-01-18 16:16:03来源:重庆党史网



渝中区临江路沿江至小什字之间的沧白路,它临江筑于依洪崖洞数丈秃壁而垒的古城墙基之上,嘉陵江索道从此处飞跨江北,临江俯视,两江汇合百舸争流的浩荡之势奔来眼底。沧白路古时为扼两江咽喉的军事要冲,设有千斤铁炮,故称“炮台街”。之所以改名为沧白路,则与重庆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分不开,他就是杨沧白先生。

杨沧白自幼通读经史子集,博学强记,他幼年参加童子试,竟获重庆府试第一,人称“奇才”。在那个极端重视功名的年代里,惊人的才华似乎已经为他铺就了一条通天的路途。但是,区区功名却非杨沧白所愿,甲午战争以后,痛感“国事积弱,胡清窃政”的杨沧白,立下了革命志向,他进入日本领事馆学英语及西学,以“备游学欧美,充其识量”。

1903年,在杨沧白的努力下,重庆成立了四川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公强会,鲜明提出了“寻求富国民兵之道为标志,以启迪民智为作用”的资产阶级革命口号。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派重庆留学生童宪章回渝发展会员,公强会首推杨沧白入会;赓即,同盟会重庆支部成立,推其为盟主。此后,杨沧白既广泛进行革命宣传,又在川南、川西组织革命力量,并趁取得重庆府中学堂监督职之机回重庆坐镇,使同盟会重庆支部迅速发展壮大。黄花岗起义后,杨沧白积极准备武装起义,乘武昌起义成功之势配合夏之时起义部队,一举夺取清王朝川东政权,成立蜀军政府。蜀军政府成立后,杨沧白却让贤于张培爵任蜀军政府都督,自己则甘居高等顾问辅佐,并帮助平定了林绍泉叛乱。

1913年8月,为响应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杨沧白在重庆主盟四川讨袁军的组建,且时任四川民政总厅厅长。是年10月因讨袁失败而亡命日本,幸被孙中山接纳。“倾谈之下,总理惊得奇才,多所倚重,左右不离。”从此至1918年10月间,杨沧白先后担任了中华革命党四川主盟人、国会议员、四川宣抚使和四川省省长等职,为三民主义的实现不遗余力。1920年四川内战兴起,他愤然辞去省长职和国会议员,离开重庆赴上海。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杨沧白又奉命出山,联络滇桂军平叛。继后他又相继出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长、广东省省长;孙中山逝世后,还一度任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然而,他却终不能与官场合流,更不满官僚的腐败,仅当差三个月就辞职闲居。

抗战初期,杨沧白一时困居上海,他不仅严辞拒绝了汪精卫多次邀其入阁的企图,更断然拒绝了日本大角海相欲购他收藏的明代文物的要求。1939年11月,他抛妻别子,扶病只身化装经香港逃往重庆。这时,杨沧白在渝早无恒产,而寄居于南岸大石坝“霞庄”。蒋介石为借杨沧白在川的德望,让其出任四川省主席,均被他推辞;然而,他的抗战爱国热忱却依然如故。

“双江萦带水环湾,雄立数山相对间。十万人家烟霭没,两三轮棹月明还。李严去后无长策,刘廷初来守重关。名郡三巴须护惜,莫教毒焰煽倭蛮。”这首《渝州漫兴》七律,便是杨沧白深层爱国情感的抒发。

1942年8月6日,62岁的杨沧白在故土病逝。国民政府明令褒扬。次年,为纪念他的功绩,将原重庆府中学堂旧址改建为“杨沧白先生纪念堂”(现政协重庆市委员会所在地),把所在街道“炮台街”改名为“沧白路”。


撰写人:张鲁鲁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