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经验交流︱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

2018-12-06 17:00:55来源:重庆党史网

 


巫溪县委党史研究室  王正贵

 

巫溪县是一片红色热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据统计,全县共有革命遗址120余处,其中县级重点革命遗址10处。近年来,巫溪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特别是把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加强革命遗址建设工作,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教育阵地和红色旅游精品景点,走出了一条具有巫溪特色的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之路。

突出党委领导  用心制定遗址建设新方案

巫溪县自2006年起就组织专门班子多次对全县革命遗址进行实地调查、全面普查、定期核查。据统计,全县革命遗址共计123处,其中红军革命活动遗址32处,川东游击纵队活动遗址43处,巫溪地方党组织活动地25处,巫溪解放、抗日救亡纪念地等23处。贺龙率领的红三军战略转移遗址、红三军司令部驻地标语遗址、川东游击队首发起义遗址、夏布坪红三军会师遗址、鞍子山彭咏梧烈士牺牲地遗址、双枪女英雄陈昌秀烈士牺牲地遗址、白草坝支部成立遗址、人民解放军武装解放巫溪遗址等10处被纳入县级重点革命遗址保护范围。

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结束后,巫溪县委、县政府立即制定了保护实施方案,对革命遗址保护进行全面规划,并强调率先建设重点革命遗址。巫溪县委党史研究室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和规划方案,在有关部门、企业的配合下,重点打造红三军长征在巫溪、奉大巫游击区两大红色文化品牌,高起点建设红池坝扎鹿盘拼搏战、黄家垭突围战、鞍子山突围战、西宁桥武装起义、红三军标语墙等革命遗址。20116月,巫溪县委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史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加强全县革命遗址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2013年底,巫溪县委常委会专题听取革命遗址建设情况汇报,会议决定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常务副县长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做好全县革命遗址建设工作。

巫溪县委的高度重视,有效激发了县委党史研究室及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先后融资750万元新修了通往革命遗址的水泥公路20多公里,投入300余万元新建纪念碑、修建烈士墓和停车场以及陈列室购置、维护、展馆布置、标识牌设置等,推动全县重点革命遗址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此间,市委党史研究室等相关市级部门领导多次亲临指导,中央、市级有关媒体先后大力宣传报道,特别是今年7月,重庆日报首席记者彭瑜重走信仰之路,深入挖掘红三军转战巫溪的战斗事迹史料,撰写了《一句大白话,胜过千条枪》一文,将巫溪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再次推向高潮。

突出全民参与  用劲打造多方共建新格局

加强革命遗址建设,传承伟大革命精神,是全党、全社会、全体人民的共同职责。巫溪县自2012年开始将革命遗址建设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常年预算,在加强革命遗址建设过程中突出群策群力、全民参与观念,着力打造多方共建新格局。从选址到征地,从建馆到修路,从购房到维修,从布展到陈列,都得到相关部门、当地乡镇、村社和人民群众的顶力支持。如双枪女英雄陈昌秀烈士纪念碑建在尖山镇川山村,该村党支部不但积极协调和处理各种问题,村党支部书记刘兴平还亲自收集、整理陈昌秀的英勇战斗故事,自愿、主动当起了讲解员。在建设红池坝扎鹿盘拼搏战纪念碑时,红池坝管委会主动承担了全部建设资金。在建设红三军转战巫溪纪念碑时,徐家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同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一道坚守现场,用时不足一月就在“一线天”战斗遗址处建起了纪念碑。下堡镇政府和宁桥村村支两委负责同志多次就西宁桥川东游击纵队奉大巫支队武装起义纪念地扩容工作与县委党史研究室协商。通城镇党委主要领导和长红村村支两委负责人多次就红三军纪念广场建设工作与县委党史研究室沟通。此外,巫溪县农综办、县农委、县公路局、市政协、渝中区、大舜集团先后资助130多万元用于党史纪念场馆周边交通建设。

突出红色基因  用力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新方法

市、县两级领导的重视与参与,为巫溪革命遗址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塞声先后多次调研巫溪党史工作,实地指导巫溪县革命遗址建设,并与县委领导交换意见,鼓励巫溪积极探索打造市级党史教育基地。20159月,巫溪县委主要领导、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出席陈昌秀烈士纪念广场落成典礼并为陈昌秀烈士铜像揭幕。

为更好推动党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社主题活动,每年325日前后,巫溪县委党史研究室主动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等部门,发文倡导全县党员、干部、师生和人民群众充分利用重大时间节点到县内各处革命遗址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在巫溪县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纪念彭咏梧烈士诞辰100周年时,40多个中小学校、50多个党支部共计2万余人参加了祭奠活动。此外,巫溪县委党史研究室还在文峰镇红星小学、通城镇红路中学、红路小学建立红色教育校园,把红色基因厚植时代新人血脉,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突出文化底蕴  用史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一处革命遗址,就是一座革命传统的丰碑,就是一座红色文化传承的课堂。近年来,巫溪县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协调各方力量,积极编写了《光辉的历程•不朽的丰碑》《双枪女英雄——陈昌秀的故事》《红色故事精选》《宁河史鉴》等党史书籍,免费赠送全县党员干部群众,让其从中汲取智慧力量、滋养精神家园。在光明日报、农民日报、重庆日报、《红岩春秋》等报刊发表的《乡村故事里的红色基因》《长征路上奔小康•重庆巫溪奏响脱贫攻坚新乐章》《发扬红军精神,寻找脱贫“良方”》《红军标语书写者后代巫溪寻根》等文章,无不显示出巫溪红色文化已深度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当中。

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深深滋养并孕育着纯朴善良的巫溪人民,全国劳动模范吴显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郑子全、全国道德模范姚厚之、全国优秀教师赵世述、荣登全国好人榜的罗登宝以及一大批市、县级英雄模范人物和感动中国、感动重庆人物身上,无不闪耀出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和熏陶,促进了全县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新风尚,有力推动了巫溪创建全国文明县城进程。

突出地方特色  用功谱写红色文化新篇章

巫溪虽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54万巫溪人民充分发扬了“认穷不认输,落后不落伍”的巫溪精神,在40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巫溪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充分显示了巫溪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传承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奋力推动巫溪比学赶超、跨越发展。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巫溪县革命遗址建设突出地方特色,不贪大、不求洋,坚持建一处、成一处。县委、县政府在财力拮据的情况下,依然筹措上千万资金修缮保护了一批革命遗址和党史纪念场馆,并纳入县级乃至市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一些乡镇、企业、帮扶单位也捐资捐物,将巫溪这个偏僻小县的革命遗址建设工作推向了新高度。通城镇长红村是红三军司令部旧址,近年来声名鹊起。该村的巴渝民宿是巫溪县依托红色文化打造的一大旅游项目(由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和巫溪县委、县政府合作推进的精准扶贫项目),18栋民宿中17栋为贫困户所有,房屋数量192间。2017年,该民宿累计接待游客1.2万余人,客房收入13.8万元,户均增收6800元;16户建卡贫困户中,人均纯收入在0.51万元的有7户,1万元以上的有9户。通城镇党委书记王兵表示,巴渝民宿依托红色文化这块金字招牌搞旅游开发,不仅火了乡村旅游,助推脱贫致富,而且对当地农民教育很大,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思想基础。县委书记唐德祥也为全县加强革命遗址建设和保护加油鼓劲,他在县十三次党代会上强调指出:巫溪党史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在争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努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加强红色文化遗址建设、保护和修复,让优秀的红色历史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创造出新的效益。

目前,巫溪县委党史研究室按照县委指示要求,与县级相关部门通力协作,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县级重点革命遗址和党史纪念场馆,积极打造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级红色旅游区,促进红色旅游提档升级,努力谱写红色传承新篇章。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