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红军将领周吉可传略

2018-02-28 16:37:56来源:红岩春秋杂志社

 

 

杨 莲

 

周吉可,原名周先哲,又名周祯、周际可。1906年出生在重庆合川太和镇,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红十五军创建人之一。他参与领导开辟蕲(春)黄(梅)广(济)革命根据地,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4次反“围剿”斗争,参加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353月,周吉可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同年秋不幸牺牲于川西长征途中,年仅29岁。

 

立志革命 坚持地下斗争

 

周吉可幼年丧父,自幼就读私塾,后入合川翘秀小学完成高小学业。1923年春考入铜梁县立初中8班读新学,1924年秋转回家乡合川县立初中18班继续学习。受五四运动的思想影响,周吉可带头参加了革命进步组织“读书会”,积极发展成员,自订《新青年》《晨报副报》《学生杂志》等进步书刊,并且学习革命理论,向同学介绍列宁生平,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苏俄劳农政府”。

1926年夏,周吉可毕业,升入成都志诚法政专门学校,积极追求进步,不断提高政治素质。1927年在成都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革命。1928年夏,他受党组织的安排,告别老母、妻子和尚在婴幼时期的两个女儿,以到上海读大学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使用别名周际可。

周际可先进入国民党左派创办的大陆大学。到校不久,即发起组织党的地下外围组织“曲线社”,出版《曲线》刊物。在共产党员郑绍文(又名郑野萍)、李超前(群治大学学生)的参与下,“曲线社”在沪西的“大陆”“群治”“大夏”等大学发展了大批社员,成为沪西地区党组织领导的最大赤色群众团体,是上海五卅运动4周年纪念示威活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929年春,大陆大学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周际可转入中华艺术大学学习。他在公开的群众团体中国济难会和中国革命经济会中积极活动。同时,他经常联合反帝大同盟、自由运动大同盟、赤色工会等革命群众团体,在闸北、虹口、江湾等地组织工人、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和反对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宣传及游行示威活动。

在上海进行革命斗争时期,周际可先后奔走于沪西和沪东北一带,利用中国济难会的合法地位,千方百计营救被捕同志,赈济被难者亲属,发展地下党员,培训互济会(1929年底中国济难会改称中国革命互济会,简称互济会)干部,支持互济会机关报《海光报》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

周际可还介绍同学周宝琪(周文雅)参加互济会,后又安排周宝琪去互济总会秘密班学习。陈正道(陈彝荪)在反帝游行中被捕后,周际可通过互济会,请律师为其辩护把他救了出来。之后周际可与王弼(时为互济会的领导人之一)一起,秘密发展中共党组织,介绍陈正道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除此,周际可接受党交给的特殊任务,在上海四马路振华旅馆,秘密招收红军宣传员31名,由党组织送往苏区。

周际可生活简朴,性格内向,冷静理智,对人对事要求严格。他不抽烟喝酒、不下棋聊天,最感兴趣的就是读书。一有空就阅读马列主义理论书籍,以充实提高自己的革命修养和理论水平,他常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在潘梓年的直接领导下,周际可成长为上海互济会的主要骨干和上海沪西地区党组织负责人之一。

1930315日,周际可在给家人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我有我的伟大的事业”,“决于日内同友人赴北京,再转道满洲,俟机途经日本到欧洲,再为深造……”“请你们原谅,我以后是很少与家庭写信的,现在总是不能回家,有信无信都请不必对我挂念”。

他所写信中的“出国深造”,只是一个托词,借以安慰亲人而已。

 

参与开辟蕲黄广根据地

 

19305月,党中央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第一次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根据中央“猛烈地扩大红军”的决议,中央抽调一批干部以扩大红军和发展苏维埃根据地。

此时,周际可改名周吉可。受党中央派遣,周吉可同周桓、谭正文、肖振钢、黄克诚、杨光池等红军干部,随参加会议的鄂东红军代表滕代远、何长工等人离开上海,于6月初到达湖北阳新。之后他与鄂东特委领导去了湖北大冶刘仁八镇的红五军军部,研究组建红军的相关工作。当时红五军第5纵队扩编为红八军,与红五军共同组成红三军团。

为保卫和扩大苏维埃区域,巩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鄂东特委与红三军团联席会决定,周吉可与红八军干部郭子明、李奚石、刘振山一同协助红八军留守处司令陈奇、政委柯乃康(柯庆施)的工作,将驻阳新的鄂东游击队、广济游击队大队和赣西北、阳新、大冶地区部分革命武装集结在阳新,将其合编为红八军第4、第5纵队。

8月,为统一指挥和领导红八军第4、第5纵队,周吉可和陈奇、柯乃康、黄刚、陈西、李奚石、杨振林组成了红八军第4、第5纵队行动委员会,陈奇任书记。行动委员会率部北渡长江,执行截断长江、发动江北起义的任务,领导开辟蕲(春)黄(梅)广(济)革命根据地。

8月中旬,红八军第4、第5纵队行动委员会接到鄂东特委转达的中共中央指示:以第4、第5纵队为基础组建红十五军,等待军首长的到来。柯乃康返回红八军任军政治部主任,周吉可成为行动委员会的负责人之一,主要负责部队的政治、后勤保障工作。部队在地方党组织、地方武装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下,扩大了蕲黄广根据地,为红十五军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础。周吉可经过在蕲黄广革命根据地的实际锻炼,成为了红十五军初创时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奉中共中央命令,红八军第4、第5纵队,与阳新的沿江游击队、红军独立1师第5团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全军2000余人。中央军委任命长江局军事部长蔡申熙为军长,陈奇为政委,周吉可为政治部主任。1016日,在黄梅县考田镇吴祥村举行了红十五军成立大会。

在鄂东特委的领导下,红十五军以蕲春、黄梅、广济为根据地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先后攻占20余座城镇,同时发动群众踊跃参军参战,巩固和发展了苏维埃政权。

参加反“围剿”作战和斗争

193010月下旬,红十五军离开蕲黄广革命根据地,挥师北上。历经艰难奋战,转移至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黄麻地区。在未能与红一军会合的严峻局势下,红十五军在鄂豫皖特委的领导和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作战。

在此期间,周吉可与蔡申熙、陈奇紧密合作,将红十五军锤炼成了“一支英勇善战,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雄部队”。

19311月,按中共中央指示,红十五军与皖西转移来的红一军在河南商城长竹园合编为红四军,全军共12500余人。邝继勋任军长,下辖第10师、第11师两个主力师,蔡申熙任第10师师长,陈奇任第10师政委,周吉可任第10师政治部主任。

4月,周吉可协助接任师长刘英,带领第10师部队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斗争。5月,周吉可改任第10师宣传科(部)长。8月,随第10师部队,参加了恢复蕲黄广根据地的斗争。他通过政治宣传工作,为红10师筹集了大批军需物资。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周吉可被派去皖西六安县麻埠,协助红二十五军的组建工作。

117日,红四军与刚在皖西新组成的红二十五军,在黄安七里坪组建成红四方面军,共约3万人。周吉可随第10师部队,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斗争。

1932年,周吉可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除负责政治部机关内的日常工作外,经常到基层部队政治部指导工作。身为军政干部,他处处以身作则。

为解决部队给养,周吉可曾带领队伍夜行到七八十里外的敌占区打点粮草,还组织战士磨粉做菜团,作为行军作战时的干粮;在对敌作战中,他常亲临前沿指挥部,或亲自参加作战,或开展喊话方式的政治攻势瓦解敌人,或指挥转送伤员。

战斗结束后,周吉可组织力量没收反动派的粮食、布匹、盐、药品等战略物资以作军需物资,或赈济民众;将清理缴获的敌军武器装备,配给红军部队或地方武装部队;还具体负责俘虏的教育工作。比如在麻城战役中,红军曾缴获敌军4门大炮,但缺准心无法使用,俘虏经他教育后,从水井中找回准心,使死炮变成了活炮,为创立红四军的炮兵部队创造了条件;在双桥镇战役中活捉敌师长岳维峻后,他受红四军领导安排,具体做岳维峻的教育工作,岳以不杀自己为要求,为红军送来了10万套军装和不少银圆,解决了红四军的被服问题。

第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入鼎盛时期。红四方面军发展到4.5万人,根据地总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逾350万。

同年10月,由于张国焘战略上的错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越过京汉线,被迫向西转移。

 

参加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在向西转移中,周吉可虽然在阻击战中左手受重伤,但他经常将自己的坐骑让给伤员乘用,自己则与战士一道步行。对一些不能随部队前进的重伤病员,他发给药物、粮食和银圆,并派人逐个安置在当地可靠的农户家中休养,鼓励这些伤员养好伤病后回到部队继续战斗。

1932年底,历时2个多月,转战3000余里的红四方面军,从陕南翻越大巴山,进据川北,在通江、南江、巴中开始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周吉可参加了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19332月,周吉可调任第10师宣传部长。回到第10师后,他参加了反对四川军阀田颂尧“三路围攻”的斗争。

7月底,周吉可调到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没有明确职务,主要负责编辑红四方面军机关报《红色战士报》(后改名为《红军报》)和《红色战士丛书》《红色战士必读》《干部必读》等书册。

10月至次年9月,周吉可参加了反对四川军阀刘湘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六路围攻”的斗争。除编辑《红军报》(后改名为《战场日报》)外,他还深入群众,帮助基层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发动群众开展支前工作,对踊跃参军参战的新战士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长征途中牺牲

 

19353月,周吉可随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后开始长征。6月,随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参加了与中央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后的相关活动。8月下旬,周吉可随右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和中共中央机关,从毛儿盖出发,第一次穿越草地。同年秋,周吉可不幸牺牲于川西,年仅29岁。

历史没有忘记周吉可,他的英名被载入红四方面军战史编委会于19637月编印的《烈士资料汇集》、19869月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委编印的《红军长征在四川》、198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史部编写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团以上烈士英名录》。《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简编》《红军人物志》《中国红军人物志》《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人物志》等军史类书籍中,均有周吉可在红军创建与发展时期任职和主要经历的记述。

19885月,周吉可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四川省民政部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由其女儿周美瞻执证保存。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合川区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编辑/杨洋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