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南下干部李遵禄的革命历程

2017-10-10 11:12:39来源:重庆党史网

 

陈朝权    魏全红

191911月,李遵禄出生在山东省沂水县大惠家庄。他19396月参加革命,1940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跟着解放大军南下,转战江淮河汉,担负支前后勤工作。19496月,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四大队任中队长,随刘邓大军向大西南挺进。1216日,到荣昌开展组建新政权、接管旧政府的工作。在荣昌工作期间,先后担任荣昌县二区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兼县长、县委第一书记等职务。198210月离休,19935月逝世,终年74岁。

李遵禄的父亲是木匠,早年迫于生计闯关东,到东北讨生活多年未归。兄弟4人靠母亲租种地主的田地维持生活,常年缺吃少穿。李遵禄12岁就开始拜师学木工,直到15岁学徒期满,技艺日渐提高,全家生活才有所改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得知东北三省被日本人占领,国人无不愤然。接着又是华北事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虽然早就听说日本人打到了华北,但李遵禄却没想到日本人竟然这么快就打到了自己的家门口。

193710月,侵华日军第五师团沿津浦路南犯侵入山东。12月底,日军占领济南,韩复榘率部南逃。

大惠家庄里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简易公路,是去沂水县城的必经之路。这天,李遵禄忙完了活计,背上木匠工具刚走到村口,突然从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就在李遵禄闪身让路的一刹那,几十人的马队一闪而过,身后扬起漫天黄沙。李遵禄远远的看见一支队伍拉着武器装备,正沿着这条公路向村里走来。正当这支队伍打算在村里稍事休息时,两架日本飞机突然从远处飞来,对着这支喘息未定的队伍一阵狂轰烂炸,国军被炸得血肉横飞,四下逃散,溃不成军。这是李遵禄第一次目睹日军对中国的轰炸,也是第一次看到中国军队溃退时的那种仓皇。

日军打进山东,国民党军队在前面逃跑,日本军队在后边穷追不舍,老百姓则到处躲藏。李遵禄一家也只有跑到山里躲起来。由于实在没吃没喝,才又回到家里。

七七事变以后,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193834月间,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共产党员邵德孚、李仲林在沂水城西公家疃村组建山东抗日游击第4支队第6大队,大批各界知名人士纷纷投入抗日阵营。

193969日,日本侵略军第二次侵占沂水。中共沂水县委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式(那时共产党县委也不公开)宣传抗日,开办训练班,组织地方武装,建立区、乡抗日民主政府,担负起领导抗战的责任。李遵禄在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怀的驱使下,毅然参加革命,投身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之中。

19407月,李遵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委派,担任乡扩军委员兼本村支书。他召集村民开会,以诉苦算帐的形式启发乡亲们的觉悟,发动大家参加八路军,拿起枪和鬼子干。在他的动员下,大惠家庄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一起打东洋”的参军热潮。

不久,上级调李遵禄到八路军山东纵队供给部队做供给员。时逢鬼子扫荡沂水,李遵禄与同志们一道,隐蔽好粮食后,向山里转移。一次长途行军后停下休息,李遵禄因疲惫不堪,躺下就睡,醒来觉得混身臭味,低头一看,睡的却是牛圈,地下全是牛粪。

在沂蒙山区,到处可见一些姿态奇特的山峰,呈圆形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坡度由陡到缓,这些山峰被称为崮。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崮下的村民往往举村搬到崮顶,凭借四周悬崖峭壁、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势,以求生存。位于蒙阴东北部的大崮,四周系悬崖峭壁,抗战时期八路军创建的兵工厂、弹药库、粮库等均设在这里,李遵禄所在的山东纵队供给部队的一个营在此防守。1941114日,日军千余人包围了大崮,飞机、大炮轮番对崮顶进行轰炸,八路军战士和兵工厂工人,与日军激战44夜,保住了兵工厂和粮库的安全。

此后,党派李遵禄从事后勤支前工作,一干就是5年。这期间,他想方设法保障前方将士的后勤物资供应,被亲切地称为革命的“红管家”。

1944年夏,已陷入四面楚歌的侵略者由于兵力不足被迫收缩战线,先后放弃荆山、沭水、马站、葛庄、韩家曲等据点向沂水收缩集中。这样,敌人其他的一些据点就呈现出了孤立局面。对此,八路军决定收复沂水。

知道八路军要打大仗,李遵禄和同志们一起,动员全县人民支前。在李遵禄的带领下,葛庄的妇女忙着烙煎饼,民兵配合主力部队进战场,担架队、救护队、输送队集结待命,老大娘老大爷把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鸭蛋送到了部队。

93日上午11时许,由草野青率领的日伪先头部队首先进入我伏击圈。随着红色信号弹的升起,八路军三面阵地上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战斗持续到晚上,敌人水米未进疲惫不堪,而八路军有广大群众作后盾,鸡蛋、大葱、煎饼、绿豆饭等食品源源不断的送到前线,我军士气高涨,而敌人则是垂头丧气。敌人被牢牢困在了我军民布下的天罗地网里。战斗结束时,除草野青被其卫队保护侥幸逃脱外,其余1000多人均被歼灭。自此,沂水全境解放。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李遵禄跟着解放大军南下,转战江淮河汉,担负支前后勤工作。他先后担任淮安县金库主任、淮安临悟区区长、支前指挥部民力部部长、担架团团长、盱眙县民政科长。

1948116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前线总前委,指挥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部分军区部队,发起了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参战兵力约60万人,参战部队加支前民工每日需要大量粮食。华东支前委员会为保证对参战部队的粮食供应,建立了严密的粮食运输体系。在靠近前线的地区建立粮站、粮库,做到部队打到哪里,支前的粮站、粮库就建在哪里,以确保对前线部队粮食供应的不间断。为了把粮食、弹药等物资及时送上前线,李遵禄和盱眙县民政科的同志们组织了强大的运输队伍,运送中,遇到雨雪,就把随身携带的蓑衣、狗皮,甚至脱下棉衣盖在粮弹上。遇到山高坡陡,道路泥泞,不便推车,就卸下粮弹,改用肩扛。遇到飞机轰炸扫射,同伴不幸牺牲了,就把他们车上的粮弹装到自己车上继续前进。

1130日,徐州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弃城逃跑,华东野战军神速追击,于124日将其包围于永城东北、徐州西南约65公里的陈官庄地区。当时部队每天行军百里,而运粮小车一般要走3天,难以及时将粮食送到火线。李遵禄和同志们在徐州和周围地区四处动员商家,采取有偿运粮的办法,在短时间内,往一线部队赶运了万余斤粮食和大批弹药,保证了部队的急需,有力地支持了解放军的战略行动。

19496月,为贯彻党中央进军大西南的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在上海成立,李遵禄被编入四大队任中队长。他与1.7万余名老干部和来自宁沪杭的进步青年一道,随刘邓大军长驱数万里,跋山涉水,向大西南挺进。

12月,重庆初获解放,李遵禄与西南服务团的同志在重庆与荣昌地下党何君辉(荣昌县长)会晤,得知解放军于127日进入荣昌县城,荣昌已和平解放。16日,李遵禄与何君辉一同从重庆来到荣昌,开展组建新政权、接管旧政府的工作。当时荣昌全县设五个区,33个乡镇。县委决定李遵禄、董建文、邓昌榆等到安富区开展工作(当时为第二区),李遵禄任区委书记,邓昌榆任副区长,董建文管武装。

刚到安富不几天,对全区情况还未完全熟悉,就有地下党员前来报告情况。反映当地国民党的军政人员、特务分子、地主、兵痞、惯匪等串通起来肋迫群众,提取民枪,组织匪帮,妄图对抗人民政府。安富区境内出现了土匪抢劫、烧杀等严重事件。

当时解放大军西进成都,地方政府刚刚建立,各项工作尚未走上正轨,兵力缺乏,工作很难开展。经请求县委批准,将区里全体干部武装起来,组成区中队,由董建文任队长,投入剿匪斗争。

1950225日上午,副区长邓昌榆带领区中队一个班,去清江乡开展征粮宣传工作。下午3时,清江来人到区公所报告:数百土匪包围了清江场,已打死我清江工作人员3人,捉去4人。邓副区长等人被土匪围困在清江乡石碉楼上,情况十分危急。李遵禄听后,马上与董建文商议作战方案,兵分三路,速赶往清江乡增援。经过几个回合的战斗,土匪被击退。李遵禄回到区里时天已黄昏。

李遵禄在荣昌县工作期间,先后担任荣昌县二区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县委副书记兼县长、县委第一书记等职。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以后,农村出现一平二调、高指标、浮夸风、形式主义瞎指挥,使粮食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李遵禄采取措施,纠正农村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实行大队统一核算,队为基础,采取联产责任制,承包到组,奖惩兑现,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结果被带上“右倾”的帽子,撤销职务,下放到荣昌县峰高公社任副主任。

1960年冬,四川省委在重庆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上,对李遵禄遭受的不公平对待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甄别,将其调回荣昌县委任副书记,但直到19639月才彻底平反,原职务和工资级别得以恢复,改调忠县任县委书记。

1966年,文革开始以后,李遵禄备受折磨和摧残。19704月恢复工作,先后任万县地革委生产指挥组副组长,忠县革委核心小组副组长、县委副书记、书记,县革委主任。19784月以后任中共万县地委委员、万县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198210月离职休养。19935月,因病在山东省青岛市401医院逝世,终年74岁。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