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湖北省咸宁市党史工作者作品《通山革命长歌》首演成功

2017-09-14 16:49:13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在隆重纪念鄂南秋收暴动90周年之际,由咸宁市委党史研究室干部徐赐甲创作、通山县老年大学爱心团歌咏队倾情打造的《通山革命长歌》,于96日晚在通山县凤池广场首演成功,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咸宁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城外、咸宁市文联主席李专等应邀出席观摩。

鄂南是革命老区,北伐战争中的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及鄂南秋收暴动等对中国革命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咸宁。但是,以这些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罕见。徐赐甲在党史部门工作多年,勇于担负,力求在创新党史宣传载体,拓宽文艺创作空间,激发非遗传承活力上有所突破,经过艰辛努力创作完成《通山革命长歌》。《通山革命长歌》共37章,1173节,5865行,有200多个人物,较全面地反映了通山人民革命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长歌用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姓喜闻乐见的通山山歌形式来传唱通山人民革命斗争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雅俗共赏,对进行优良传统教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李城外说:“文艺创作既要与现实结合,也要与党史、历史结合,既要创作适合城市居民欣赏水平的作品,也要创作适合农村群众口味的作品。因此,徐赐甲的《通山革命长歌》将党史以山歌形式宣传,以山歌为载体宣传党史,在鄂南有首创意义,这一创新之举值得称赞,值得推广。”李专评价说:“《通山革命长歌》是‘中国汉族民间叙事长歌之乡’最新最长的作品。”

此次演出为《通山革命长歌》的前7章,分别是序歌、镇南中学建党、国民革命风暴、五二一惨案、北伐军平叛,秋收暴动、建立红色政权。《通山革命长歌》演出成功,充分显示了革命历史和通山山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群众基础。演唱形式多样,有伴舞、独唱、对唱、合唱,有通山山歌调、秧歌、硪歌、湖北大鼓,群众耳熟能详,老少皆宜。

《通山革命长歌》完全由当地群众自编自演,100多人的演职人员队伍全都是业余的。不少演员年近70岁,但是,他们一唱一和、一招一式,全神贯注,技艺娴熟,不减当年,不输后生,完全进入了角色,倾注了对共产党、对新生活、对通山山歌的无比热爱。演员中也不乏30岁岀头的人,一腔热血,激情似火。广大观众同样奉献了热情。临近演出时,天上还下着毛毛雨,像但观众热情不减,戏未开锣,能容纳2000人的广场已挤满了人。演出正式开始,天公作美,丝雨不见,凉爽宜人,使演员和观众心头的压抑一扫而光。舞台上演员挥洒自如,舞台下观众如痴如醉,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湖北省咸宁市委党史研究室刘翔、周子逸)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