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雷锋的几个“争议”问题

2017-07-07 09:16:36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韩晓东

雷锋生活在英雄辈出的时代,他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英雄人物的杰出代表,是毛泽东思想教育下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影响了大批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然而,面对这样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党,靠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模范行为激励了千千万万有志青年,赢得了全国人民无限崇敬的英雄,竟然产生了一些所谓的“争议”!有人围绕雷锋做好事留没留名、雷锋照片造没造假,以及雷锋的收入与捐款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疑问”,甚至妄加猜测。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

笔者从1990年开始研究“雷锋在营口”历史,拜访过负责培养雷锋的雷锋生前所在团副政委刘家乐,采访过见证雷锋成长的雷锋生前所在团的营长王柱根、连长虞仁昌、排长薛三元、亲密战友乔安山,以及为雷锋拍摄过300多幅照片的张峻和季增等30多位雷锋生前战友,采访过与雷锋一起在鞍钢化工总厂和辽阳弓长岭矿工作、见证了雷锋冒雨抢救水泥的工友易秀珍。笔者还于2009年编纂出版了《雷锋在营口的故事》,2013年主编了《永恒的丰碑——雷锋日记和雷锋故事集》,2016年主编了《雷锋》杂志“雷锋在营口”纪念特刊,同时与雷锋研究专家华东方等合著了《雷锋档案》。对于雷锋在营口工作、生活的近一年时间,笔者虽然不敢说研究得很深很透,但最起码对雷锋的一些真实故事有所了解。下面,笔者就追溯当年采访雷锋身边人的亲身经历和记录,回答关于雷锋的几个“争议”问题,以正视听。

雷锋做好事是否留名

有人说,雷锋做好事都是留名的,要不为什么你们能写出那么多雷锋的好事?实际上,雷锋做的好事许多是在他牺牲后,人们整理日记时发现的;也有一些是雷锋的战友等身边人在事后回忆的。

说雷锋做好事留名没有什么证据可言,倒是雷锋做好事不留名有据可查。2003219日,笔者采访过营口火车站原客运主任李文久。老人家说,1960年一二月间,一位解放军新兵来到火车站的候车大厅,主动帮助旅客背拿行李、抱小孩、搀扶老弱病残,还帮助服务员扫地、擦地。李文久当时就问过这个小战士叫什么名字,雷锋没有报出名号。直到雷锋牺牲后通过报纸上发表的雷锋照片,李文久才知道当年在火车站做好事的小战士就是雷锋。这件事得到了雷锋生前战友、技术营原书记张时扬的印证。张时扬说,火车站曾给团部打电话,要求部队表扬做好事不留名的小战士。后来,营里根据火车站提供的小战士的体貌特征确定是雷锋。如果说雷锋做好事就留名,李文久老人能在雷锋牺牲后才知道他是雷锋吗?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张时扬还指出,雷锋在营口市劳动小学帮助学校扫雪也没有留名,后来是两位女老师(一位姓李)受校长委派特地到营部反映情况,并希望部队能够表扬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好战士。副营长阜右东根据两位老师描述的体貌特征,命令张时扬到新兵连把雷锋找来。当雷锋走进营部时,那两位女老师异口同声地指着雷锋说:“做好事的就是他!”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说服力的雷锋做好事不留名的实例?

雷锋的照片是否造假

多年来,在每一名中国人的脑海里,都保留着许多雷锋的照片,给我们留下印象较深的有他持枪的半身照,有擦汽车的,有和乔安山一起学习的,有送老大娘回家的,有给战友让饭的,有给伤病员送月饼的,有到储蓄所取钱的……然而在当下,这些曾经感动了亿万国人的照片,却变成了质疑雷锋精神的“铁证”。

2003117日,笔者专程到鞍山市采访了曾为雷锋拍过200多张照片的雷锋生前战友张峻。老人家说:“有人曾提出,雷锋白天打着手电筒看《毛泽东选集》的照片太假了。美联社记者指着雷锋给伤员送苹果、雨夜送大娘的照片问:为什么雷锋做好事还有照片,是不是经过导演的?我作为历史见证人和当事人,应该让大家了解这背后的故事。”

19601126日,我和赵志华、佟希文、李健羽集体采访了雷锋和工兵第十团的部分官兵,以后发表了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并发表在《前进报》上。后来,新华社、《解放军报》等相继转发。年底,《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又刊登了新华社的通讯稿《苦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民战士》。从这开始,宣传学习雷锋活动全面展开,并不是人们习惯认为的雷锋是牺牲后才出了名的。”“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为了配合宣传雷锋,决定由政治部和雷锋生前所在工兵第十团一起筹办《雷锋同志先进事迹巡回展览》。几个部门商量决定,雷锋参军前及童年部分,用照片和绘画来表现;参军后的部分,用照片来反映。这样,就需要补拍一部分照片,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首长对补拍照片作出特别指示:补拍的内容必须是雷锋实实在在做过的好事,不许弄虚作假。很快,我按照领导的要求草拟出一份补拍计划。计划需要补拍的照片有20多张。比如,雷锋打手电筒学习《毛泽东选集》,雷锋送老大娘回家,雷锋给医院的伤病员送苹果等等。这些事是真实存在的,只因当时没有照片才进行了补拍。”“补拍任务是由工兵第十团俱乐部放映员季增用了半个月左右时间完成的。照片冲洗出来后,还算不错,但确实有一些存在摆布的痕迹,比如雷锋白天打手电筒看《毛泽东选集》等照片。”采访结束时,张峻还送给我一张他亲手拍摄的雷锋擦解放牌汽车的照片,并在照片背面签上了他的名字。

笔者在采访雷锋生前战友季增时,询问他雷锋把自己的饭让给战友是怎么照下来的。他讲述了给雷锋拍照片的故事。196010月的一个星期天,运输连组织大家上山劳动。出发前,连里为每人准备了一盒已做好的午饭。当时四班有个饭量很大的战士还没到中午就把饭吃光了。待到中午大家吃饭时,他却没精打采地靠在树上摆弄镰刀。雷锋看到后上前问明情况,并说:“今天我肚子不好受,不想吃饭,这饭你就吃了吧,不然还得带回去,怪沉的。”经过几番谦让,那位战士接过了饭盒。“我当时看到这个情形后,赶紧拿起相机抓拍了一张。由于没有长焦镜头,还有树林挡着,画面上的人物太小,于是就走了过去,叫过几个正在吃饭的战友当背景,让雷锋重新把饭盒递给战友,我连续拍了两张。”雷锋生前战友王树兴等对这段故事也作了证明。

在谈到给雷锋拍摄擦解放牌汽车的照片时,季增说:“记得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同雷锋一起来到运输连的停车场。这时,副连长白福祖将部队刚刚从第一汽车制造厂进的一辆解放牌的拉水车开进停车场。我们请他把汽车方向调正,然后用高光打在车头上的‘解放’两个字上,并让其在画面中占有显著位置。然后让雷锋站在车前抬头远望,用那只曾被地主婆砍过三刀的手擦拭‘解放’二字,体现出只有解放才有他幸福今天的意境。后来,《解放军画报》以‘苦孩子,好战士’为题将这张照片发表在1961年第3期上。事隔一年,我又与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部干事张峻一起重拍了这一场景的彩色照片,发表在《中国摄影》杂志上。”

应该提及的是,雷锋做好事的一些真实画面却没有被拍摄下来、留存。例如,有一次雷锋应旅顺海军基地邀请去做报告,张峻一同随行。他们登上从沈阳开往旅大(今大连)的火车。上车后,雷锋先是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没有占着座位的老大娘,然后就是拿起笤帚打扫车厢,接着又给旅客倒开水,前前后后一直忙个不停。张峻亲眼见证了“雷锋出行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过程,于是他举起随身携带的相机,准备拍下这珍贵的瞬间。不想,他的举动被乘警阻止了。乘警告诉他,你知道这车上的旅客都是什么身份、什么成份吗?万一接受这位解放军服务的是个坏分子,照片登出来就是你的立场问题,我们也会受牵连的。张峻听后,不情愿地放下了相机,错过了这一难得的机会。

雷锋的收入是否足够其捐献和花销

有人抓住雷锋的收入问题,否定其捐款事迹的真实性。有文章写道:庆祝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成立,雷锋送去200元;辽阳地区遭受洪水之灾,雷锋寄去100元;战友小周的父亲病重,他寄去10元;一位妇女车票和钱丢失,他为这位妇女买了车票。他只在部队生活两年零八个月,当时部队津贴最高每月只8元,就算他拿最高津贴标准,合计收入只有256元,仅他的一小部分事迹就已经支出300多元。此外,2001年有报道指出,雷锋在抚顺某储蓄所有存款100元。这样,捐款加存款就有400元左右。另外,雷锋生前还有手表、皮箱、毛料衣服等当时罕见的“奢侈品”,包括在天安门前照了相,似乎消费很“超前”……总之,一些人认为,雷锋就算不吃不喝都拿不出来那么多钱去捐款。

2004218日,笔者专程到抚顺采访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他说,当年他和雷锋在鞍钢工作时的月基本工资有30多元。抚顺市的雷锋资料收藏者褚士奇收藏有雷锋在鞍钢工作时的体检表。这份体检表显示,雷锋的月基本工资是34.5元。褚士奇为此特地到鞍钢寻访了当年与雷锋一起工作的工友。工友们说,当时雷锋开推土机有保健费,倒班有夜班费,综合来看,雷锋月收入应在50元以上。20103月,褚士奇应邀在营口电视台专门讲了雷锋在鞍钢的收入问题。

实际上,雷锋从195811月到鞍钢,至19601月入伍,我们估算他的总收入有1000元左右,因此他是有这个能力捐出两三百元的;至于雷锋买皮夹克、料子裤子和英格手表,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和雷锋的实际收入,他也消费得起。实际上,雷锋主动响应党的召唤,放弃每月几十元的高工资,参军保卫祖国,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雷锋半夜保护地板、抢救水泥等事迹是否存在

关于雷锋半夜熄灭炉子、保护地板的事迹,有文章写道:一个严寒的冬天,雷锋与战友睡在一个简陋营房里。半夜,雷锋发现炉子座板把地板烧坏了,立刻从外面打来水,把炉子浇灭,又把地板上的火浇灭,把窗户、门打开,屋里变得非常冷。他又到外面找来小木头柴,把炉子重新点燃。可是,简陋营房怎么会铺地板?炉子座板是隔绝煤炭热辐射、防止地板被烤焦的,能把地板烧坏?雷锋半夜里那么大动作,他的战友居然一个都没醒?对此,笔者采访了雷锋生前战友、技术营原营长王柱根。他说:“雷锋入伍刚到营口时,由于新兵需要在一起训练,所以临时将一部分战士安排到营部的大礼堂里住下。礼堂里确实铺有地板。炉子是临时搭建的,防火工作做得不好也会有。”可见,不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硬是靠主观想象去推断当年的情景,借以将雷锋的事迹打上“疑点”,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关于雷锋抢救水泥的壮举,有人称:一次突然下雨,工地上散放着7200袋水泥。雷锋先说自己和20多个小伙子用雨布和芦席盖,避免国家财产受到重大损失,但一年后又说是“把自己的棉衣、被子拿去盖”。这是“前后矛盾”。对此,笔者在采访雷锋的工友易秀珍时,她说:“雷锋抢救水泥时,苫布不够用了,为了避免国家财产损失,他毅然回到宿舍将棉被抱出来盖在了水泥上。后来,由于雷锋的被套被水浸湿板结,我在帮他重新缝洗时,偷偷把自己的好被套缝进了雷锋的被子,然后把雷锋那板结的棉被套缝进了自己的被子。”2009年,易秀珍把珍藏了50年的当年雷锋抢救水泥所用的被子无偿捐献给辽阳雷锋纪念馆。

雷锋不是神,也并非完人,他也会犯错误。在日记中,雷锋多次记录并检讨了自己的缺点。雷锋在营口刚入伍时就犯过两次错误,在我编著的《雷锋在营口的故事》里有记述。一次是他刚到部队时,头发留有的“刘海”不符合战士的发型要求,因此被副团长批评了;再一次是他星期天上街照相没有请假,回来后被连指导员批评了。难能可贵的是,雷锋主动接受批评,而且知错就改。这点就值得我们学习。

有关雷锋的“争议”看似都是“小问题”,但如果我们把这些文章搜集起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历史虚无主义的危险必须引起我们全体国人的高度警惕。保留和增强对我们中华民族英雄的自信和文化清醒,倍加珍惜、精心呵护我们无限崇敬的各个时期的民族英雄,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职责。

实事已经证明,雷锋和雷锋事迹是真实的、可信的,不容置疑和亵渎。社会需要雷锋精神,社会呼唤雷锋精神,社会永远都离不开雷锋精神!实际上,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对雷锋事迹的每一个细节去刨根问底,并借此吹毛求疵。我们这个社会就算没有雷锋,依然会有雷锋式的人物不断涌现,这是人类对自己善良本性的赞美和追求,是一种对善良的信仰,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学雷锋,贵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有人人学雷锋,天天学雷锋,常学常新,才会汇聚成爱的河流,社会才会充满友善、爱心与和谐。只有这样,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的要求落到实处。

雷锋精神将永远占据中华民族的道德高地!

(作者系营口市史志办主任)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