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2017-05-16 20:24:54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李红岩

  “历史”不仅在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占有很重的分量,而且是我们深入理解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基础性维度。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应该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思想摆在特别突出的位置。这是因为,“历史”不仅在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占有很重的分量,而且是我们深入理解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基础性维度。只有深入理解总书记的历史思想,才能从“历史的深处”(马克思语)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髓要旨,才能从“质的规定性”上把握党章党规的丰富内涵,从信仰上自觉地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与历史研究。早在2010年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他就专门讲话,针对党史研究和宣传工作提出许多精辟、科学而又发人深省的论断。党的十八大以后,他不仅经常论及历史,而且通过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研讨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问题并发表讲话、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向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致贺信等方式,多次集中性地论述历史。

  总书记论史,贯通中外,纵横古今,点面结合,融汇八方,既有宏观性的理论阐述,也有较具体的研究指导,内容丰富,观点精粹。他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不仅论述了历史发展动力、历史学的强大功能、历史与现实的融通关系、对历史应持的正当态度以及学习历史的重大意义,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历史学的繁荣发展,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梦——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历史基础”

  学习总书记的历史思想,可以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核心性的理论范畴予以展开。

  2012年11月29日,正是在通贯古今的大型历史展览上,习总书记从历史与现实的两个制高点出发,首次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梦。此后,总书记多次阐述中国梦,从而构建出一套以中国梦为核心理论范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现实基础、贯通古今与未来的历史哲学。

  中国梦的核心线索是历史发展,内在理路是历史理论,思想高度在历史哲学。中国梦蕴含并展示了两个时间维度:一个指向未来,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与新中国成立100年,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指向过去,即中华民族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近代以来170多年的中华民族奋斗史,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建设史,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伟大实践史。总书记正是站在两个时间维度所形成的制高点上,展开其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部署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实践。这是中国梦内在蕴含的完整历史理论的基本框架。有学者将这一系统称之为“大的历史时间观”“治国理政的历史基础”。

  除两个时间维度外,中国梦主要包括四个历史空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党史国史、世界历史。

  总书记特别重视中国古代史。他常常提到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指出其中负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正是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审视五千多年的历史沧桑,最着意的是其中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总书记特别重视中国近现代史。他常常论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指出这是一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动荡、最屈辱的历史时期,是中国人民最悲惨、最痛苦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人在苦难中觉醒和奋起、最终找对方向、走上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大道的时期。中国近现代史的曲折历程,对当代中国人民的启示最切近、最直接。

  总书记特别重视党史与国史。他在许多场合论及党史与国史,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他还指出,党史是近现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篇章。对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通过学习党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又造就了新的历史辉煌。“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遇,不可逆转地开启了当代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了解了党的奋斗史,就可以从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总书记特别重视世界历史。他尤其重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历史,曾经专门予以系统阐述。他说,领导干部还应该学习一些世界历史知识。“无论是处理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还是处理对外开放中的问题,我们都应该放眼世界,具有宽阔的眼光。”他告诫学者,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什么是大历史?总书记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里所说的“总趋势”,显然就是“大历史”。

  两个时间维度、四个空间维度,古今中外的历史为现实中国的伟大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坐标空间与定位界标。理解中国梦的内在范畴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及人民性,也应该立足于这样的历史时空观。正如总书记所说:“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

  总之,在总书记看来,“历史决定了我们”。这也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对于如此重要的历史,我们当然需要认真地加以理解与认知。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懂得我们何以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从而增添正能量,深刻认识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人民史观

  总书记历史思想最鲜明的特点是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他说,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还是文明的创造者。他语重心长地教导学者们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有学者撰文提出,总书记的历史观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人民史观。

  总书记历史思想的雄厚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央政治局曾经专门集体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总书记都作了重要讲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方法贯穿于总书记历史思想的全部内容之中,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他从唯物史观的历史真实性原则出发,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科学的历史观非但不惧怕事实,相反,乃以事实为基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研究时指出,“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他进一步认为,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唯物史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总书记这方面的重要论述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书记历史思想中比重最突出的部分,是关于历史功能的思想。他在这方面的论述非常多,并且提出了一些具有时代鲜明特征、朗朗上口的响亮命题,比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历史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历史是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等等。这些命题内涵深邃,说明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丰富而多面向的功能。

  总书记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具有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功能。历史还是民族记忆的宝库,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历史具有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激励人民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的内在功能。认真总结、学习总书记关于历史功能的思想,对于我们自觉地汲取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经验、掌握历史智慧、承担历史责任,无疑非常重要。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

  马克思与恩格斯曾共同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习总书记说,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昨天、今天、明天,反映了不能割断历史的联系的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和观点,这是总书记历史思想所坚持的重要的方法论。

  总书记的历史思想,充分反映了时代特点。他提出的一系列精辟的历史论断,新意迭出,发人深思。比如关于对待历史的科学态度,他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关于历史人物评价,他指出“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关于新中国的历史,他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关于怎样传承历史,他提出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洋为中用,不能照搬;等等。这些论断,都值得我们去深刻领会、把握。

  总书记的历史思想,还为史学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前沿课题。比如关于抗战史,他提出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关于学习历史的方法,他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不能读死书,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对所读之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古鉴今、古为今用。关于党史研究,他提出要牢牢把握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此外,他关于历史教育、历史智慧、历史思维等方面的论述,也都给学者们许多启发与启迪。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书记的历史思想,则是我们学习历史、认知中国的最好的教科书。让我们感悟总书记的历史思想,聆听他的教诲,从而走进历史,创造历史。

  (文章选自《紫光阁》杂志2016年第6期)

  (作者为《历史研究》主编)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