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右翼势力屡屡否认战争罪责,学者呼吁----深化研究还原日本侵略史实

2017-05-16 18:23:44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王广禄

  内容摘要:不久前,日本右翼媒体《产经新闻》也刊文,称美国历史教材中关于“慰安妇”及“旧日军残暴形象”的表述来自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著作《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并引用所谓专家学者的观点,称书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述与事实严重不符。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妄图否认日本前军国主义政府所发动的侵略战争史、否认在侵略中所犯下的包括南京大屠杀在内的种种罪行。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教授程兆奇认为,日本自己留下的文献,特别是事发时的“官公文书”等,是日本右翼无法否认的,可从中找出日本右翼刻意掩盖和不愿承认的真相,用日本右翼喜谈的所谓“事实”说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对方将无从狡辩。

  关键词:日本右翼;学者;势力;张生;研究;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国际社会;日本侵略;著作

  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通过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为日本扭曲的历史观再“定调”,引起国际社会强烈谴责。不久前,日本右翼媒体《产经新闻》也刊文,称美国历史教材中关于“慰安妇”及“旧日军残暴形象”的表述来自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著作《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并引用所谓专家学者的观点,称书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述与事实严重不符。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妄图否认日本前军国主义政府所发动的侵略战争史、否认在侵略中所犯下的包括南京大屠杀在内的种种罪行。这种态度激起了我国学界的极大义愤。众多学者表示,将身体力行、深化研究,更全面地揭露日本侵略史实。

  屡屡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

  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否定南京大屠杀,否定侵略史,是战后日本右翼学者与政客一贯的做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屡屡通过教科书审定歪曲历史事实,甚至美化侵略战争。

  日本右翼学者是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力量,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们抛出了多种文章与论著,如《南京大屠杀的幻想》、《南京大屠杀的大疑问》、《南京“百人斩竞赛”真相》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右翼势力的行为则愈演愈烈。如2000年1月23日,日本右翼分子在大阪举行所谓“20世纪最大的谎言——‘南京大屠杀’彻底检证”集会,否认南京大屠杀,歪曲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2014年2月3日,日本广播协会(NHK)经营委员百田尚树在演讲中公开声称不存在南京大屠杀;2015年2月,日本《产经新闻》连续刊载系列报道,部分区域的报纸在头条称当时的南京城“城内无人,因此不可能有过屠杀”,妄断“根本没有发生过南京大屠杀”。

  “右翼思潮”形成广泛负面效应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所长张宪文认为,在“右翼思潮”影响下,日本右翼分子对二战侵略史、对南京大屠杀等问题从本质上存在着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观念。

  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有必然性”。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刘江永说,日本右翼势力的思想根深蒂固,并有系统、有组织地散布言论、发表文章、出版著作,形成了广泛的负面效应和错误影响。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表示,对于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罪责的原因,可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进行分析。

  “历史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张生表示,二战结束后,美国等国家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没有追究天皇及皇族的战争责任,使得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追究没有触及根本;在对待战犯问题上,冷战发生以后,不少甲级战犯不仅没有接受审判,反而被释放并走上了日本政坛,其错误思想继续传递给了下一代。

  “现实的原因则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张生认为,近年来日本一些右翼组织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利用历史话题挑起争端,从而谋求在选举中获胜。

  用“事实”说话

  还原史实、推动正确观念的形成与传播,有待于中国和世界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

  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教授程兆奇认为,日本自己留下的文献,特别是事发时的“官公文书”等,是日本右翼无法否认的,可从中找出日本右翼刻意掩盖和不愿承认的真相,用日本右翼喜谈的所谓“事实”说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对方将无从狡辩。

  张生提出,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在南京大屠杀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翻译、出版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专家学者的研究和社会大众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需求之间还存在衔接不够等问题,因而应更多地推进研究成果的传播、普及工作。

  张宪文表示,应通过更加持续和深入的研究,把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侵略史实理清楚,以国际化的视野开展交流和传播,使得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日本人民认清楚这一历史事实并以正确的态度加以对待。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