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14年抗战”的修正充分肯定东北抗联的历史地位

2017-05-16 13:37:13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王冠鑫

  教育部将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将有利于加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认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了中国14年抗战的时间概念,即“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众所周知的“8年抗战”,在时间维度上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开始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是,“七七事变”并不是抗日战争爆发的起点,而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端,在此6年前,即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开始,东北民众面对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就已经步入了抗日救亡的历史阶段。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要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

  “8年抗战”还是“14年抗战”,表面上看是一个简单的时间变化,但实则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历史地位及人们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作用的正确评价问题。8年改为14年,是基于尊重史实,以正视听的深刻思考。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挑起“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虽然发生在中国一隅,但绝非一事一地的偶然事件。日本政府在1927年召开的“东方会议”及其形成的“田中奏折”中,就赤裸裸地暴露出日本帝国主义灭亡满蒙、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计划和狂妄野心。“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对中国进行长达14年侵略战争的开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很快占领沈阳、长春、吉林等大中城市,中国130余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东北3000万同胞陷于日本殖民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对东北三省,乃至整个中国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更直接点燃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烽火。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曾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在家园尽毁,国运危机的形势下,东北人民及全国各地爱国人士踏上了拯救民族危亡,争取民主独立的反抗侵略之路。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九一八”事变前,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一般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侵华政策的具体实施,事变发生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呈现出不断扩大、不断深入的趋势。日本不断增兵向中国腹地进攻,抢占热河、攻袭上海、入侵华北,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到控制华北整个过程看,在“七七事变”爆发前,中国人民已经开始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历史事实足以证明,侵占东北不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最终目的,侵占华北亦不是,日本的野心是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倾巢之下,安有完卵。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伤害的不仅仅是工人、农民或资产阶级中某个阶层的利益,伤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这正如毛泽东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一文中所说:“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己经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面临首要任务的变化,决定了中国抗日战争究竟从何时开始。

  “九一八”事变掀起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及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很快沦于敌手,但是东北三省的人民并没有放弃抵抗。东北军中的爱国官兵违反不抵抗政策,与日本关东军开展了积极斗争。黑龙江省代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军黑龙江省副司令马占山,领导了著名的江桥抗战,使日本侵略者遭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抵抗,受到沉重打击。东北大地上各路抗日义勇军随之风起云涌,其人数之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在中国人民抗击外敌侵略的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随着日本侵略者铁蹄不断向关内推进,相继爆发了天津平暴之战、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华北集团军的长城抗战,关内的抗日烽火迅速燃起。面对国土沦丧,人民惨遭杀戮,中国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无不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蒋抗日浪潮。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各种反日团体相继建立,一时间,抗日救亡浪潮遍及神州大地。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南京国民政府及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影响下,十几万东北军不战而退,东北很快沦为日本的占领地。在国之将亡的危机时刻,中国共产党虽然处于国民党军事围剿的困境中,仍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肩负起救国图存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坚决抗日、收复失地的正确主张。地处反日斗争最前线的东北党组织中共满洲省委,在“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即1931年9月19日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同一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革命委员会发表《满洲事变宣言》,多篇宣言的发表,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批判了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迅猛发展。在残酷的东北抗日战场上,中国共产党成为凝聚东北抗日武装力量,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最早宣传者和动员者,成为正确战略的提出者和引领者,成为东北抗日联军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组织者和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日寇严密封锁、孤悬敌后的不利形势下,同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斗争。在此之中,涌现出了以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一批舍生忘死的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战争牵制和推迟了日军全面侵华和南进的步伐,遏止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自始至终,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东北人民进行了14年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8年抗战”到“14年抗战”的修正,充分肯定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斗争,特别是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斗争的意义和历史地位。这一修正既是对革命先烈的纪念与慰藉,也是对青年人的鞭策与激励,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以强大的自信在历史的进程中开创未来。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