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开县新时期党的建设

2017-05-16 10:05:40来源:重庆党史网

 

中共开县县委党史研究室

 

197812月,中共中央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同时也为党实现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加强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开县县委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通过创新机制和一系列教育活动,在不同时期突出不同的重点,有效地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

一、整党整风,恢复党的优良作风

(一)全面整党,端正党风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先后组织多次整风学习,并开展一系列的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工作,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党内团结,发扬了党内坚持真理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党的组织得到初步的整顿,各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是,由于还没来得及对党在思想、作风、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整顿,党内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其主要表现是:在思想理论上,有些党员对拨乱反正的伟大意义缺乏认识,还没有站到马克思主义路线的立场上来;有些党员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优越性、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光明前途认识模糊、思想混乱。在作风上,有些党员、干部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弛,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有些党员和党员干部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为谋求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甚至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走上犯罪的道路。在组织上,有些党组织软弱涣散,甚至处于瘫痪状态,特别是“三种人”(即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清理。

这种思想、作风、组织上的严重不纯,对党的危害极大,必须坚决有效地解决。根据中央和四川省委的要求,在1984年秋,县委就相继发出一系列文件,要求各级党组织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党员系统学习整党文件,针对党内存在的问题,联系实际,开展讨论,为开展全面整党作好思想准备。

198528日,县委成立整党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张元铸任组长。326日,成立整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随后,县委从各单位抽调人员组成整党工作组。45日,县委召开整党工作会议,传达了地委整党工作会议和省纪委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开县实际提出了整党的具体安排意见。7月下旬,全县第一批即县级党政机关整党工作正式开始。整个工作按照思想动员、学习文件、对照检查、民主评议、办理登记手续五个阶段进行,到1230日基本结束。

第二批整党的县属企事业单位和区、乡的党组织,从19861月开始,6月结束。第三批整党的是农村党支部。从19867月开始,12月结束。1987年上半年,县委组织了整党复查和验收,对于个别验收不合格的单位,及时安排了补课。7月底,全县整党工作基本结束。

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从1982年开始,县委就陆续组织开展了清除精神污染、“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三优一学” (即搞好优质服务,建立优良秩序,创造优美环境,学雷锋、学先进活动)等活动,进行了“四有”、“五爱”教育。这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一直贯穿于整个整风整党过程中,提高了党员群众的素质,成为整风整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时两年多的整党中,全县参加整党的党组织共2309个,党员41596人(预备党员1751人)。在整党中共清理出有各种经济问题(包括乱发奖金和实物)的10907人,金额187.99万元,经济退赔人数为10359人,金额169.57万元;对有严重问题的473名党员进行了处理,其中开除党籍的29人,受留党察看、撤职、严重警告、警告等党纪处分的127人,不予登记115人,缓后登记的122人;按清理“三种人”立案审查的10人中,结论为“三种人”的2人,犯严重错误的7人,犯一般错误的1人。

这次整党没有采取大搞“群众运动”的方式,注意避免了已往政治运动中盛行的“左”的做法,并且始终坚持了正确处理整党工作同改革、建设的关系,力争做到三者互相结合、互相促进通过这次整党,全体党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开县后来的改革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二)贯彻落实干部“四化”方针

198291日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逐步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简称干部“四化”)。根据中央的要求,县委在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配备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干部“四化”方针,在领导班子换届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把干部“四化”方针落实到了实处。

首先,为妥善安排一大批年老体弱的同志退居二、三线以及调整一些难以胜任工作的同志,198310月,建立了开县县委组织部老干部科(局级)。它的建立,让老干部退有所养,退有所为,切实解决了老干部的后顾之忧,为后备干部的培养、年轻干部的输入提供了空间。

经过组织上的认真考察,198311月,在中共开县五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张元铸、韦德桁、袁世喜、何事忠、李世泰、李诗白等640岁以下的同志当选为县委常委,占11 名常委的 55%。这6名同志中,大学文化两名,大专文化两名,中专文化1名,在读自考辅导大学大专学员1名,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县委领导班子的年龄和文化结构。

按照中央要求,县委一直坚持按干部“四化”方针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特别是1998年在干部选用制度上进行了改革。第一,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强化了民主选人,坚持民意测验和民主推荐,切实尊重民意选用干部。第二,加大了干部交流力度。1998年部局、乡镇换届调整,领导干部交流面达41%,基本实现了乡镇主要领导干部非本籍化。第三,加大了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实行“双推双考”( 群众推荐与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理论考试和组织考察相结合1998年“双推双考”部局领导干部11人,公开考调机关干部78人,部局中层干部、乡镇站所负责人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工作有序开展。第四,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试用制、公示制。第五,探索和建立了科学的干部管理机制。坚持以制度约束人,以目标激励人,以实绩评判人,逐步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完善落实届期目标责任制、离任审计制度、干部谈话制度、个人重大事项申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干部动态管理档案,改变了干部考核任用以届中、届末“一考定终身”的做法。这些改革,丰富发展了干部“四化”的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民主评议和处置不合格党员

198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和19889月召开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从严治党的方针。19881215日,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组织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要求在全党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和处置不合格党员活动。

根据中央和四川省委的部署,1989314日,县委发出了《关于开展民主评议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立了民主评议和处置不合格党员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张元铸任组长。并从组织、宣传、纪委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各驻区县级党员领导负责所驻区评议、处置工作的具体指导。

1989年,县委进行了民主评议和处置不合格党员活动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整个民主评议和处置不合格党员活动于1990年冬全面铺开,分3批进行,到1991年底基本结束。

这次民主评议和处置不合格党员,既是对每个党员进行组织考查、检验和评价的过程,也是对党员进行党员标准教育和党性锻炼的过程,是从严治党、提高党员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通过制度建设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方法。通过评议,每一名参评的党员在思想上都有所触动,行动上有所改进,工作上有所提高,作风上有所转变,纪律上有所增强。这一次集中评处党员工作结束以后,民主评议党员作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形成制度坚持下来,极大的丰富了党的建设的内容和形式。

二、建设学习型政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一)开展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

1991329日,县委根据中央和四川省委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发出了《关于在县委、县府领导班子中开展“四好”活动的意见》。此后,县委又先后发出文件,要求在各级领导班子中从“学习、团结、勤政、廉洁”四个方面开展创“四好”活动,把党的自身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15月,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正式开展。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四好”活动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各单位既负责本单位的创“四好”活动,又督导下属单位的活动,经过这样的层层落实,创“四好”活动全面展开。

在“四好”活动中,作为重要成员单位的县纪委,在县委统一部署下,大力开展了纪检工作。1992年,在党员干部中掀起了一次党纪知识教育的高潮,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了《党纪基础知识讲座》,编写《学习党纪基础知识、增强党纪观念》等5篇辅导材料,在县有线电视台和乡镇轮流播放《规矩与方圆》等10多部党纪教育片,大部分党员都受到了教育。

在“四好”活动中,健全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制度,县级领导、党风巡视员到会指导,提高了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建立了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监督其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健全了领导干部谈话制度;建立了领导干部政绩档案。1991年以来,县级机关、部门和乡镇,都涌现出一批“四好”班子,开县县委于1991年被四川省委评为开展“四好”活动先进班子。

创“四好”活动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加强了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了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与工作能力,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教育”活动

20002月至5月,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纪委、县检察院、县法院、县公安局8套领导班子、64名领导干部,按照“三讲教育”的要求,进行了集中封闭式学习1126日至1225日,根据重庆市委的部署,又按照征求意见、学习提高、自看自查、召开民主生活会、总结通报五个步骤,开展了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广泛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共征得意见和建议233条。

8套领导班子集中封闭式学习的同时,全县14090名基层干部、近5万名党员参加了三讲教育集中学习。整个学习教育活动均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认真学习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8周年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等有关文件。县委中心组共组织学习69次,县委党校举办培训班6期,全县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专题讲座、研讨交流会500余场次,各级领导干部写出心得体会文章1200多篇。

结合三讲教育,纪检部门开展了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和监督移民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活动。在 1999年开展的对医疗行业的行风检查中,查处非法经营医疗用品11起,涉案金额28万元;销毁假劣药品578个品次,标值19.2万元;取缔无证行医95家。在19991月至20013月的移民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中,共检查资金20275.75万元,占实际完成投资的90.4%。查出违规使用资金648.37万元。

这次为期两年的“三讲”教育活动,全面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的素质,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确保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在全县得到全面贯彻,有效地推动了开县经济建设、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次新的成功探索。

(三)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按照中央的要求,县委在2001年初决定在全县广泛开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整个活动分县级部门和乡(镇)村两批进行。第一批为县级部门的党员干部,包括事业单位人员,2001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为乡(镇)村两级的党员干部,包括乡(镇)属站所的人员。整个学习教育活动分为宣传发动、集中学习、对照检查、整改提高四个阶段进行。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县委要求始终坚持学习教育与推动农村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的原则,上下结合、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要求县级部门党员干部要按“三个代表”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为民办实事的意识和能力;乡(镇)村干部要强化为民服务宗旨,提高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农村党员要解决好理想、信念、宗旨问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县农村以普遍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件汇编》、《邓小平理论通俗读本》等为基本教材,对5000多名乡(镇)村干部普遍进行了10天以上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通过一年时间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达13000多条,解决遗留问题573起,办实事1080件。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有了新的进展,在减轻农民负担上收到了新的成效,在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上有了新的改进,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有了新的提高。2001年,涌现出各条战线实践“三个代表”的先进典型250名。

()总结推广麻柳乡“八步工作法”

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探索 “八步工作法”的开县麻柳乡党委和政府被中共重庆市委肯定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20048月,麻柳乡人民政府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称号。20066月,麻柳乡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麻柳乡“八步工作法”入围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先后被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八步工作法”是麻柳乡党委、政府通过5年艰苦实践总结出的为民兴办实事的程序,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科学方法,更是一种执政为民的理念。其基本内容是:第一步,深入调查收集民意,弄清大多数群众希望办什么;第二步,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形成初步方案;第三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征求群众对初案的意见,争取最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第四步,民主讨论确定方案,方案确定后推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人选,人选中普通群众必须达50%以上,所有钱物均由群众代表管理,干部管事不管钱;第五步,户户签字进行公决,赞同率达到85%以上才予以实施;第六步,分解工程任务并落实到户;第七步,村民小组组织实施;第八步,竣工结算张榜公布。从表面上看,“八步工作法”只是个办事程序问题,而究其实质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靠和组织群众办好自己的事情。 “八步工作法”经国家行政学院、重庆社科院、市委党校等20余名专家、学者多次考察论证。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刘熙睿把它精炼地概括为“问政于民”、“决政于共”、“行政于和”、“监政于公”。认为它使群众利益实现了最大化,使公共事务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体现了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

“八步工作法”源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育出了“八步工作法”。同时“八步工作法”也得到中共开县县委、中共重庆市委的肯定和高度重视,通过大力宣传、推广,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学习。20036月,县委工作组通过调研帮助总结出了系统的“八步工作法”并在全县宣传、推广。62日,县委组织45名县级领导在麻柳乡召开“执政为民”恳谈会。73日,县委发出《关于广泛开展学习麻柳乡党委实践“三个代表”,坚持执政为民先进事迹活动的决定》。30日,县委调研组在全县纪念建党82周年暨执政为民报告会上,就麻柳乡党委践行“三个代表”,坚持执政为民的先进事迹专题发言。915日—22日,县委组织3个宣讲团深入各乡镇、县属部门对麻柳乡党委执政为民先进事迹进行宣讲,全县近万名党员、干部、群众受到了教育。在全县学习、推广“八步工作法”的同时,中共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副书记姜异康、聂卫国、邢元敏,市委常委马儒佩、何事忠、范照兵等先后赴麻柳乡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2004216日,市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学习推广麻柳乡党委执政为民,推行“八步工作法”的通知》,肯定麻柳乡党委和政府是以实际行动树立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同时,市委常委会议决定把麻柳乡党委的先进事迹作为各级党校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内容。重庆市委在开县举办6期“八步工作法”专题培训班,培训全市乡镇党委书记1142名。因此,为民服务的麻柳乡“八步工作法”很快走出开县和重庆,并走向全国。

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一)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为有序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312月,县委抽调186名党员干部组成20个调查组,对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做到 “党组织情况、党员情况、群众愿望”等三个“明了”。

20043月,县委成立先进性教育活动准备工作办公室,扎实开展各项准备工作。20051月,成立以县委书记蒋又一任组长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建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委作出动员部署后,县委及时召开全县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各镇乡街道、部门单位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全县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分三批进行,每一批半年左右时间。

全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步骤开展。学习动员阶段,普遍采取上党课、办培训班、听形势报告、巡回演讲等形式进行思想动员,提高学习积极性。结合开县实际,进行学习抢险救灾先进典型、观看党内先进人物系列电教片等活动,明确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激励党员与时俱进。在分析评议阶段,切实做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开展谈心活动、做好对照检查、民主评议等工作。在整改提高阶段,主要通过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行动,巩固学习教育成果。20054月,县委在县级机关及部分直属事业单位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制定《中共开县县委常委保持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并印发给乡镇党委、县级各部门党组(党委),表明县委常委在“政治坚定,牢记宗旨,总揽全局,开拓进取,清正廉洁”等10个方面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决心。20053月,县委结合第一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情系群众,走进大山——开县1000余名县级机关党员干部访贫问苦进农家活动”。全县10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奔赴55个乡镇,走村串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教育,达到 “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利益”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预期目的。在全县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针对“三农”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县委决定重心下移,固本强基,组织参加第一、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镇乡街道、部门和单位开展“千名党员干部下乡驻村”活动,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县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发出《关于组织开展“千名党员干部下乡驻村”活动的通知》。各镇乡街道、部门和单位下派干部进驻农村,帮助指导村级党组织认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帮助村级党组织和群众排忧解难,促进突出问题的解决,推动各项工作;认真开展“向困难群众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村级党组织及党员、群众心中。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在全党普遍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是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一次教育活动,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了党员素质,促进了各项工作,保持了共产党员先进性,全面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它对于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处置突发事件,提高执政能力

开县境内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复杂,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2003年以来,开县连续遭受“12·23”井喷事件、两百年一遇的“9·4”特大洪灾、“3·25”井漏事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2003年“12·23”井喷事件发生后,县委、县政府在第一时间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组织领导抢险救灾上。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力搜救中毒和遇难人员,大力抢救伤病员,疏散转移灾民并安排好生活的要求,24日凌晨,县委、县政府迅速组建由县委书记佘明哲、县长蒋又一担任正副指挥长的“抢险指挥部”,形成统一协调、灵敏高效、坚强有力的指挥中枢,强化抗灾救灾的组织领导,全力以赴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指挥部果断决策进行的第一项工作是及时组织灾民按最佳路线有序疏散转移,决定将灾民向县城、郭家、中和、梓潼四个镇乡分散,并在四个镇乡设立15个灾民救助点。在每个救助点所属乡镇均安排一名县级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所在乡镇的党委书记为第二责任人,对救助点的各项任务包干负责。在短短几天之内先后组织102个部门、39个乡镇、491个村共11606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安全转移、疏散灾民65632人。县城内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和职工都投入抢险救灾工作,承担安置、接待灾民,帮助处理死者的火化及家属善后等工作。

指挥部在组织灾民转移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妥善安排灾民的吃饭、住宿等基本生活问题。在做好转移、疏散、安置工作的同时,全力做好对灾民生产、生活秩序的保卫工作。通过对临时救助点加强安全警戒工作,防止盗、抢案件的发生,断道、交通管制等办法,使向外转移和得到妥善安置的灾民情绪稳定,社会秩序良好,做到大灾无大乱,大难无饥荒,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的肯定和赞扬。

200494日深夜至5日,开县遭受两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造成61人遇难、12人失踪、55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3.1亿元。全县55个乡镇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损失,受灾人口83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4.6%。面对特大洪灾,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灾民,为了灾民一切”的指导思想,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使灾区生产秩序很快恢复正常,灾民生活得到保障。同时,健全预警预报机制,完善细化应急预案,严防次生、衍生灾害发生。全县人心安定,社会平稳。

2006325日上午8时,“12.23”井喷事故发生地高桥镇发生井漏事故。罗家井场一公里左右的河面出现了15厘米高的浊水注,并冒出气泡,出气区域长150米,宽60米。大量有毒气体冲入空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指挥部,运用前两次抢大险、救大灾的成功经验,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沉着冷静地疏散转移群众1万余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通过对三次突发事件的处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逐步形成并完善。第一,大力宣传,增强公众预防突发事件的意识。第二,多方监测,在全县重点水域河段、滑坡地带、林区林场,有关部门都设置监测站点,落实专人把守,配足通讯工具,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全方位、全天候监测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森林火险等。第三,制订预案并演习,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公共突发应急总体预案及4件分预案、26件子预案。20054月,开县人民政府印发《开县2005年地质灾害防灭案》,明确了防灭地质灾害的指导思想、灾害规律、防治原则、防灾责任及防灭方案、防治重点及处置措施等。

(三)反腐倡廉

1998年到2002年的五年,是开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这五年,县委结合开县实际,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关于反腐败的决策部署,坚持从严治党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取得了明显成效。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一些滋生腐败的深层次问题得以逐步解决,治理领导干部收受现金和有价证券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累计清退和追收了各级干部违规领取的奖金等共200多万元,涉及党员干部100多人。全县纪检监察组织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62件,处分党员干部407人,移送司法机关39人,其中受到党内撤职、行政降级以上处分的有176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500万元,同时也为1000多名党员干部澄清了反映失实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党员干部的合法利益,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在前阶段取得巨大成绩面前,县委开展了新一轮的反腐倡廉工作。200349日,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阚吉林在中共开县纪委第二次会议上作了工作报告,并传达了市纪委第二次全会精神,部署了2003年的工作任务。此后,县委制定了开县县级领导和部门2003年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分工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责任分解到15名县级领导。从县属部门、单位到基层站所,普遍成立了党委(党组或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带头履行职责,党政齐抓共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责任网络格局。2003年,全县查办违纪违法案件65件、73人,处分党员干部73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430.63万元。查处案件数量、处分党员干部人数、挽回经济损失分别比2002年增加4.8%、8.7%、66.9%。

针对2003年查处的案件有所增加的情况,县委将2004年年作为干部作风整顿年,组建作风整顿办公室和6个工作组,聘请16名巡查员,成立党风政风巡查组,制定出台《巡查工作制度实施意见》。通过干部作风整顿,行政执法部门耍威风、搞特权、吃拿卡要、刁难群众的势头得到遏制;经济管理部门行政审批程序得到精简;公用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基层站所工作人员执法不公,越职失权甚至肆意欺压群众的现象明显减少;党员干部打牌赌博的歪风得到有效遏制。

200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推进“三个公开”工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在政务公开中继续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形象”建设,发挥政务超市的作用,积极打造法制政府、阳光政府。全县 60个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能、办事程序、群众监督等内容在《开县公众信息网》、《开县行政服务中心网》上进行了公示。在村务公开中深入推广“八步工作法”,不断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监督制度。全县村务公开做到固定工作长期公开,常年工作定期公开,季度工作按时公开,临时工作随时公开,保证了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维护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20055月,重庆市村务公开现场会在开县召开。会议对开县的村务公开工作给予高度肯定。2006年,全县试点推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重申纪律,进一步加强工资管理。这些政务公开工作被重庆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市纪委纪检监察信息予以专题报道,开县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村务公开模范县”。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