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共产党员何锡铭的坎坷人生

2017-05-10 13:47:08来源:重庆党史网

 

陈朝权

 

(1918-2012)

    何锡铭,又名祖金、以正、甘智生,1918218日出生于四川省荣昌县文武街(今重庆市荣昌区昌元街道)一个帮人杀猪的家庭。大学毕业后即投身革命,先后帮助地下党员创办学校,掩护地下党员安全转移。19492月加入成都地下民革,4月任川大民革筹备处主任,宣传革命,参加反征兵、反征粮、反饥饿等活动。912日,因特务举报被捕,22日囚于将军衙门监狱。狱中病重吐血,122日,经3位连环保人,得以保外就医,然后到四川大学工作。195211月,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报名支援华北老区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1983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11月正式办理离休手续。20121月去世。

青年求学为报国

    何锡铭三代杀猪卖肉,7岁时父亲送他去荣昌东嶽庙私塾读书,14岁时送去洋学堂,在荣昌崇桓小学读高小,他勤奋求学,1935年冬在荣昌初级中学毕业。1936年上学期,经张广量介绍在荣昌两铭小学教书。1936年秋考入重庆川东师范学校公费学习,每期向荣昌县政府领学杂衣食等费45块大洋。在校学习成绩优良,受曹豫立老师影响,崇拜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救国”的思想。3年毕业后,在荣昌中小学教书4年,在荣昌盘龙镇、昌元镇中心学校任校长时,提倡“尊师重教,劳动建校”,办学严谨活泼、思想活跃,并积极宣传抗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当地恶势力的排挤,颇感人世间的沧桑,世态的炎凉,后愤而埋头苦学,于194310月考入四川大学法学院政治系,欲从政而兴教。19476月毕业后,经法学院院长吴君毅教授介绍,被川大校长黄季陆聘为总务处新生院事务室组员,一直到19488月。

投身革命陷囹圄

1947年秋,何锡铭劝说川康绥署经理处处长甘鉴斌(何锡铭在甘鉴斌家任过家庭教师),以其成都九眼桥附近徐家巷的5亩土地全部捐出,由中国教师社直接卖给当时的启明电厂工程师曾宪五教授,获得银元1000元,作为开办经费帮助地下共产党员黄大洲等在成都外东高攀桥侧创办起了桂溪中学。桂溪中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合当时革命斗争的形势,以公开办学的方式,作为党的外围组织“中国教师社”的联络中心,隐备一批革命同志,为迎接革命的胜利而筹办的。98日,107名来自高河坎、琉璃场、牛市口、九眼桥一带的农民和无经济能力入城就学的少年,在这里开始了新的初中学习生活。到1949年底成都解放时,这所学校已有4个班,200多学生。他们经过2年多革命理想教育,树立了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政权必然垮台,新的社会制度必然建立的信念。成都刚刚解放,仅在1个月内,他们中的80%都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84月,重庆育才小学进步教师张清能被特务追捕逃来成都,何锡铭掩护住在新生院3个月,7月安全转移去江苏常州。

19489月至19495月,调任川大本部稽核员。其间,地下党员游平搞妇女运动曾以何锡铭的名义向甘鉴斌处长募款,帮助地下活动。游平在被特务追捕紧急时,何锡铭掩护其住在自己宿舍长达半年,寒假乘川大学生包车返荣之机,安全转移到自贡市。1948年秋,何锡铭保护地下党联络员赵文锦,两度到他宿舍换衣脱离特务追踪,后赴解放区,随18集团军入川。

19492月,经徐文同介绍,何锡铭加入成都地下民革。4月,因工作积极,发展组织有功,被委任川大民革筹备处主任,下设组织、宣传、文书3个干事,进行反征兵、反征粮、反饥饿运动。5月,因特务抓捕,他转移到成都署袜南街甘鉴斌家。64日,他与黄玉明乔装夫妇,乘甘鉴斌小轿车逃离成都,去到邛崃田粮处处长李维贤家。610日转移到大邑田粮处,并介绍副处长杨英耀加入民革。912日因被特务杨思慈发现,魏孝模举报,他与黄玉明同时被大邑特委会逮捕。由于黄玉明经不起敌人的威胁,招认她的民革身份和他是她的介绍人,敌人并利用她去向何锡铭劝降,何锡铭以假乱真,以敌人已知的真情来隐瞒组织和同志,未暴露实情。922日,大邑特委会用一连武装将他押送到四川省特委会,囚于将军衙门监狱。他在狱中病重吐血,3日未进饮食,军医2次检查属实,通过看守宪兵高季陶里应外合,经3个连环保人,四川省特委准许他出狱保外就医。出狱前,敌人用他的名义在成都《新新新闻》报上,发表退出民革宣言,为敌人制造反共舆论。1957年审干中,“五人小组”对他下了“被捕叛变革命,出卖同志,被民革开除”的结论。文革期间,以他有海外关系和被国民党监禁过,把他打成叛徒、特务,关进牛棚、劳动改造、下放插队。其实,何锡铭1949年担任川大民革负责人期间,因组织反蒋征丁征粮等革命活动,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坐牢期间写过“坦白自首”材料,解放前夕,成都《新新新闻》报刊登何锡铭退出民革宣言,非何原意,是特务篡改后盗用何的名义发表的。19911016日,中共长治市委组织部正式行文予以纠正。

支援老区献智慧

195210月,何锡铭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报名奔赴老区,支援华北教育。11月调任山西襄垣中学语文教员1年,19539月调到山西长治师范学校教学20年,再到长治六中教学12年,19859月调至长治市教育学院任副教授。

何锡铭冲破“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的教学新思路,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开、读、写、练”四字经。“开”即开窍,开发智力,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学生在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纪念白求恩》等爱国主义名篇时,树立为祖国滕飞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理想;“读”即通过老师对《荷塘月色》《雨中登泰山》等散文精品的精讲,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文章的能力;“写”即通过课文的示范,让学生学习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并指导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多习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练”即苦练学生的朗读和背诵功,以及学生对字、词、造句、修辞逻辑等知识的书面练习等,这“四字经”使学生受益匪浅。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何锡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写下了《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改革》《读写结合教改的理论与实践》《语文教学改革初探》《中学语文教学往何处去》等数十篇教学论文,培养学生10000余人。尤其是在长治六中执教语文课时,创下了文科高考6年全市第一的好成绩。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教学先进工作者,并于198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6年,68岁的何锡铭即将离休。他想到,不少自学青年求知心切,但又苦于没有老师指导。于是决定办一个辅导站,尽一个党员、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绵薄之力。

费了不少周折,踏了许多门槛,何锡铭终于在1987年初创建起了自修大学长治辅导站。辅导站成立后,何锡铭忙于租赁教室、聘请教师、张贴招生广告,走到哪里,就把自学成才的广阔情景和辅导站助学成才的益处宣传到哪里。一时间,很多有志青年纷纷报名,许多家长把孩子托付给了他。

19895月,何锡铭带病到晋城矿务局招生。到了晋城,71岁的他不顾中途劳累,直奔凤凰山矿、王台矿。在车站挤公交车时,被挤到车外。旅途的劳累,挤车的危险,导致他病情加重。但他仍坚持到招生工作完成才返回长治。

经过他4年多的努力,辅导站从办1个中文专业招收50名学员发展到办11个专业招收951名学员,100多人获得大专毕业证书,600多人获2000多张单科合格证。辅导站连年被山西自修大学评为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被省自考委员会评为先进个人。

捐资奖学留美名

何锡铭从小就有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胸怀。他生活简朴,省出微薄的工资和办自修大学辅导站的收入,为党的教育事业捐资助学,无私奉献,造福桑梓。1990年,为长治市城区政府筹措教育经费500元;1994年,为希望工程捐款1500元;1992年,为家乡四川省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区)捐款14000元,捐书近1000册,并设立何锡铭奖学金基金会。在何锡铭奖学金的支助下,家乡一大批家境贫寒而品学兼优的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到他80寿诞之时,已有17名学子先后走进了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物资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大、四川联大、洛阳工学院、安徽工学院等著名学府,成为栋梁之才。19939月,中共荣昌县委、荣昌县人民政府授予何锡铭“无私奉献,造福桑梓”荣誉称号。(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